陳治濤來昌國是因博望侯之請,助薑某人一臂之力,也確實是為了逃避風波。
這樣近海局勢若有什麼變化,博望侯多少也會為他說幾句話……
海上巨獸角力,風波甚惡,釣海樓現在隻是一條經不起風浪的小魚,所以事事小心。
薑望心裡的思考近乎冰冷。
消息隻是消息,情報隻是情報。人,隻是人的名字。
這樣的他,大概比較接近博望侯曾經希望他變成的“聰明”。
但他已經不會無緣無故想起那個胖子了。
他在書桌前坐下,取過寫滿封印構想的那張紙,麵無表情地看。
視線並不在那緩慢走向臥室的人身上停留。
在當前來說,隻有解決第二重天人態,才是重要的事情――這是思考過的結果。
看著陳治濤堆積在一張薄紙上的心血,他認真地思考可行性。
按照陳治濤的設計,他需要在潛意識海裡,修一座通天塔。拿開就合天海,進入天人態。立起就撐天海,存自我,活自在。
這個設計有兩個難點――
第一,能夠撐開天海的通天塔,要如何構築。陳治濤提供了一些思路,但他並不能真正感受此刻薑望所承受的天道壓力,那些方案不夠有支撐力。
第二,怎麼保證在徹底進入天人態後,還能想起來“撐天海”。
天人一直是這種冰冷思考,且以天道為主的狀態,很可能根本不會再“撐天海”。
說到底,擁有情緒,擁有自我,是“薑望”的所求,並不在天人的思考中。
陳治濤想到的解決辦法,是自己給自己施加一個禁製,進入天人態多少時間,禁製便自動生效,命令自己去“撐天海”。其原理類似於釣海樓對海獸的操縱。
但這樣又有新的問題產生――一個能夠作用於天人薑望的禁製,要如何設計?且怎麼保證這個禁製不會被其他人洞察並利用?
並且陳治濤忽略了一點――徹底墜入天人狀態,同化於天道深海後,薑望將迎來極恐怖的成長。現在所設想的禁製,到那時候必然會失效!
難!難!難!
桌上攤開的信,有些什麼“東天師”、“篤侯”、“樓約”、“葉恨水”之類的字眼,再清晰不過的簡略報告。
薑望隻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隨手抽過來一張宣紙,將這頁信蓋住。又提筆點墨,劃了一條線。
……
……
河水白澈如宣紙,層雲中透下的一隙天光,在河道中間掠過,倒像是誰在紙上行筆。
水中有遊魚,水麵自然也有漣漪。
甚而風吹兩岸,卷起波瀾。
波瀾起先微小,慢慢像是摸清了形勢,知道那壓製它的力量已經隱去,所以任性起來。
長河龍君死去,長河反倒顯出生機。
不過在河水過分洶湧之前,又有來自觀河台的力量將它壓下,不使泛濫。
高懸空中的九龍捧日永鎮山河璽已經消失,長河之上並無留痕。六位霸國天子,彼此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話講,隻是敲定一個大概的共識,便各自散去意誌。
觀河台上,飄揚著景國的乾坤遊龍旗――
萬古以來,長河之所以不曾興災。除了長河九鎮和觀河台,以及曆代為此貢獻的人族強者,長河龍君的貢獻不可抹去。
現在敖舒意死了,以後針對長河,具體是如何安排,還要在之後於列強之間,進行更具體的討論。
在最終方案出來前的這段時間,景國毫無疑問需要承擔起鎮壓長河的責任。
再怎麼講說敖舒意早有叛心,賊性不馴,景國也至少有一個“輕率移鎮、誘發敖舒意反叛”的責任。大國必有大承擔,景國做了那麼久的現世第一帝國,在這種時候,尤其不能諉責。
風動時,大旗招展,旗麵繡著的兩條遊龍,好似活過來一般。
說來有些諷刺,人族逐走了龍族,獨據了現世,然後以龍為圖騰,以龍為旗幟,認可龍的尊貴,歌頌龍的德行。現在代表人族的現世第一帝國,又高舉這麵旗幟,仗人道洪流,借九龍捧日永鎮山河璽,鎮殺了現世最後一條真龍。
此刻,黃河大總管福允欽,被剝了甲、解了劍,穿了琵琶骨,用鐵鏈鎖著,吊在刑架之上。
南天師應江鴻,手中按劍,麵對麵地站在福允欽身前。
長河龍君舉叛旗而死,理論上長河龍宮裡什麼活口都不該再留。福允欽這個黃河大總管,也沒有活著的必要。
應江鴻之所以把他留下了,沒有斬下這顆頭顱,是為了等待滄海那邊最後的戰爭結果――萬一於闕被生擒,留下福允欽,或者還可以跟海族換個俘虜什麼的。
這交換是有機會成立的,皇主於海族的價值,可遠大過真君於人族的價值。
在中古天路崩塌之後,近海滄海兩邊的信息傳遞都有隔閡。
等待著實是個煎熬的事情,尤其是都知道結果不會美妙。
觀河台上不止是有景國的軍隊,其它幾個霸國,也都象征性地放了幾個人在這裡做代表。所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訴世人,他們國家有人在這裡。
那些國家,高手也是派了幾個的――都在長河龍宮。
龍宮數十萬年積累,儘為六國瓜分。
在這種事情上,六大霸主國是相當團結的。
理由很簡單――長河龍君反叛,是六國天子親鎮。其他插不上手的,休想分潤。
當然應江鴻很懷疑長河龍宮裡是不是還真能留下什麼好東西。
敖舒意既然要反叛,豈會不先把寶貴的資源送走?就算為了隱蔽心思,不能送往滄海,直接摧毀也是不難的。龍宮大門一關,誰知道裡麵發生了什麼。
唯獨是此刻俯瞰長河,他才忽然意識到――
道曆三九二三年的龍宮宴,已經是最後一宴,以後再不會有!
那次龍宮宴上,最引人矚目的天驕是誰來著?
應江鴻發現自己一時想不起來。
彼時還未證道的太虞真人,甚至都沒有去赴宴。
古籍所載的“天下第一宴”,曾經盛極一時,諸方來賀,現在竟是那麼的波瀾不驚。
可見有些東西,過去就是過去了。
放眼天下如此,放之景國內部,也不該例外。枯枝早落,朽骨當折!
應江鴻輕輕摩挲著劍柄。
若這次靖海成功,天子不僅更進一步,也能攜此威勢,鎮壓國內外一切不服,反肅沉屙,清剜舊瘡,為**天子做最後的準備。他這尊帝黨真君,早都劍顫匣中。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