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武十八年元日,凜冽北風裹挾著新年的煙火氣息,於破曉時分漫入長安城。
城中百姓們雖還未完全從睡夢中蘇醒,但大街小巷已彌漫著彆樣的熱鬨氛圍。
街邊店鋪早早掛上了大紅燈籠,隨風輕輕搖曳,與厚重古樸的朱雀門相互映襯,既有著節日的喜慶,又透著曆史的沉澱。
更夫邁著步伐,敲響了最後幾記梆子,那聲音在寂靜的清晨中回蕩,也宣告著乾武時代即將落幕 ,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大明宮在熹微晨光中逐漸清晰,飛簷鬥拱似要衝入雲霄,宏偉的殿宇錯落有致,紅牆黃瓦氣勢恢宏。
麟德殿內,燭火通明,將殿內照得如同白晝。
雕梁畫棟間,金龍蜿蜒,雲紋飄逸,儘顯皇家威嚴。
地上鋪設的金磚光滑如鏡,倒映著殿內眾人的身影。
李璟祐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
他麵龐還帶著少年的青澀,可眼神中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
今日重開萬國來朝的盛景,便是他邁出的重要一步。
此刻,他目光平和又帶著幾分審視,靜靜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偶爾抬手輕撫龍椅上的雕花。
殿中,各國使臣身著風格迥異的服飾,膚色不同、發色各異,他們操著各種語言,站成整齊的隊列。
有的使臣身著華麗的織錦長袍,佩戴著璀璨奪目的寶石。
有的則穿著輕便的亞麻布服飾,充滿異域風情。
他們或好奇地打量著殿內的裝飾,恭敬的向李璟祐行注目禮。
所有人,都想親眼目睹這位大唐新帝的風采。
可下方的大唐官員們卻大多帶著漠然。
他們身著冕服,麵對這些遠道而來的使臣,卻提不起太多興致。
曾經,萬國來朝是他們心中大唐繁榮昌盛的象征,是國家強大的標誌,每一次盛會都能讓大唐的威名遠揚四方。
但李承乾卻籠罩在他們心頭,揮之不去。
如今,他們覺得這所謂的萬國來朝,不過是徒有其表,上不得台麵。
在他們心中,這天下,隻要有大唐屹立不倒,便足以撐起乾坤,庇佑萬民。
為了讓那些遠在天邊的國度使臣能夠齊聚長安,參加今日的元日大典,大唐戶部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他們承擔了使臣們一路的吃穿住行、車馬舟楫等所有費用。
從歐羅巴到繁華城鎮,從蜿蜒水路到崎嶇山路,每一處驛站都為使臣們準備了精美的食物和舒適的住所,每一段行程都安排得細致入微。
隻為能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讓麟德殿內熱鬨非凡,讓世人看到大唐的雄厚國力與寬廣胸懷。
李璟祐坐在龍椅上,靜靜的看著下方各國使臣依次上前,進貢著一件又一件的賀禮。
油畫,黃金,樂器……這些在他國視為珍寶的物件,在大唐豐富的物產麵前,卻顯得黯淡無光。
李璟祐的眼神漸漸失去了焦點,心中的熱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冷卻。
這些所謂的貢品,對於地大物博的大唐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就如同尋常物件一般,難以引起他的興趣。
他微微皺眉,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思緒開始有些飄散。
就在李璟祐有些昏昏欲睡之際,一個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盧瑟福,這身材高大魁梧,高鼻深目,卷曲的頭發和濃密的胡須透著阿拉伯人的自信。
他身著一襲白色長袍,腰間係著鑲嵌寶石的腰帶,穩步走上前。
李璟祐饒有興趣的看了他一眼,盧瑟福心領神會,對著李璟祐微微點頭致意,眼神中帶著一絲神秘。
隨後,盧瑟福回身,揮了揮手,幾個身形魁梧的阿拉伯侍從費力地推動著一個被黑布嚴嚴實實遮蓋的巨大物件緩緩進入大殿。
原本沉悶的大殿瞬間有了一絲騷動,眾人的目光紛紛聚焦過來。
剛才還興趣缺缺的官員們也都來了精神,彼此小聲猜測著,這阿拉伯人究竟帶來了什麼稀世奇珍,竟如此巨大。
有人交頭接耳,“這阿拉伯使者如此神秘,莫不是真帶來了什麼寶貝?”
另一個人則撇嘴回應,“能有什麼,再稀奇能比得過咱們大唐的奇珍?”
盧瑟福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走到大殿中央,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飾,然後對著李璟祐恭敬的行了一個大禮,用略顯生硬但字正腔圓的大唐官話說道:“陛下,此乃我阿拉伯進獻之九州神物,還請陛下過目。”
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璟祐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身子微微前傾,說道:“那就彆藏著掖著了,拿出來看看吧。”
“我中華之地,地大物博,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你區區阿拉伯,也敢說給我大唐進獻神物?”
言語中帶著大唐天子的自信。
盧瑟福並未因李璟祐略帶輕視的話語而生氣,他保持著禮貌的笑容,再次揮手示意。
侍從們深吸一口氣,雙手用力一扯,那層黑布“嘩”地一下被扯落,露出了裡麵的東西。
刹那間,大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緊接著,大唐官員們紛紛站起身來,連李璟祐也不自覺地從龍椅上站起,目光緊緊地盯著眼前的物件——那是一口巨大的青銅鼎。
這口鼎古樸莊重,周身鑄滿了栩栩如生的龍,還有數不清的青銅銘文。
龍文之間,有神秘的符文,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鼎身上散發著一種古樸的氣息,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這樣的鼎,皇宮以前也有一口。
“龍文赤鼎!是龍文赤鼎!”
一位年邁的老臣激動的顫抖喊道。
他的手緊緊抓住身旁的柱子,身子微微前傾,眼中滿是難以置信。
這一聲喊,官員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紛紛想要往前擠,渴望能近距離看一看這傳說中的龍文赤鼎——神州九鼎之首。
它承載著華夏數千年的曆史,是無數人心中至高無上的神器,代表著天下九州的正統。
有人不顧禮儀,直接向前衝去,嘴裡喊著“讓我看看,讓我看看”。
還有人呆立當場,喃喃自語。
“真的是龍文赤鼎,竟然在此刻重現” 。
在這一片喧囂中,隻有秦如召靜靜地坐在位置上。
他眉頭微皺,目光平靜地看著那口被眾人追捧的鼎,心中卻似有萬千思緒翻湧。
這些天,他一直心神不寧,總感覺有什麼大事即將發生,所以今日參加元日大典,他思慮再三,沒有帶上孩子和薑來。
此刻,看著那口龍文赤鼎,他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他的手指不自覺的握緊座椅扶手。
盧瑟福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滿是得意。
他微微仰頭,在他看來,這些唐朝人對這堆青銅鑄造的“死物”如此癡迷,實在難以理解。
在阿拉伯帝國,火銃能在戰場上決定生死勝負,遠比這不知用途的鼎實用得多。
但此刻,看著殿內眾人的狂熱,他知道,自己獻上的這份禮物,成功地引起了大唐的轟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