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策府內,寬敞的正廳中,一張古樸的雕花檀木椅上,李承乾身著一襲玄色龍紋長袍,身姿挺拔卻又透著幾分沉重。
他靜靜的坐在李世民最常落座的那個位置。
大廳的案桌上,整齊有序的擺放著錦衣衛連夜審出來的證據。
這些證據被裝訂成冊,外麵包裹著一層素色的封皮,看似普通,實則暗藏乾坤。
每一份證據裡,或許都牽扯著朝堂之上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勾當。
李明達和李季明身著素雅的淡粉色羅裙,裙擺上繡著精致的蘭花圖案,顯得清新脫俗。
她們安靜地坐在一旁的雕花紅木椅上,眼神擔憂的看著李承乾。
這些日子,鹹陽城發生的一係列事情,席卷了整個大唐官場,她們也都看在眼裡。
李承乾身為皇帝,此刻正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心情必然難以平靜。
姐妹倆特地趕來,希望能給予皇兄溫暖的陪伴,讓他知道,在這冰冷的皇位背後,還有親人的支持。
李承乾的目光自始至終都未曾落在桌上那些所謂的證據之上。
此刻,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高懸在正對麵牆上的那張太極圖所吸引。
那是一幅年代久遠的太極圖,泛黃的紙張,這張圖是李世民生前最常凝視的物件,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李世民總會對著它陷入沉思。
“大哥,你看這圖看了這麼久了,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啊?”
李季明托著下巴,百無聊賴地說道,她實在不明白這張看似普通的太極圖,為何能讓大哥如此著迷,一坐就是許久。
李承乾緩緩轉過頭,目光溫和的落在李季明身上,輕輕搖了搖頭,開口說道:“阿鳶啊,父皇在的時候,曾經對我說過,要當好一個好皇帝,就要維持住朝局的平衡。”
“天下的平衡!”
就像這太極圖一樣,一半黑,一半白,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
“而皇帝,就是中間的那一條線,要精準地把握平衡,讓黑白兩方和諧共處,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朝堂動蕩,天下大亂。”
“所以,你大哥我有時候真不想當什麼皇帝,這皇帝的位置,坐起來實在是太難了。”
“父皇當了一輩子皇帝,被魏征那老頭子看管了一輩子,平日裡謹言慎行,生怕行差踏錯,臨到老了才稍稍享受了些清閒時光,你們說,父皇心底有沒有後悔過呢?”
李明達微微蹙起秀眉,認真的思考片刻後,搖了搖頭,說道:“我想父皇是不會後悔的。”
“當明君雖然要承受諸多痛苦,日理萬機,還要時刻麵對各種複雜的局麵,但我能感覺到,父皇是樂在其中的。”
“那些讓大唐繁榮昌盛的成就,想必是他最珍視的回憶。”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輕聲應道:“也是。”
“父皇一生心係天下,為大唐付出了一切。”
見李承乾的情緒稍稍緩和了一些,李明達這才鼓起勇氣,開口問道:“大哥,可是,僅僅是因為一件校園打架的事情,就抓了這麼多官員,真的不需要理由嗎?”
“其他人的心裡會不會不滿呢?”
“這件事在朝堂上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大臣都在議論紛紛,大家都不太理解你的做法。”
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擔憂,畢竟這件事關係重大,處理不好可能會引發朝堂的不穩定。
聽到李明達的話,李承乾看向她,再次點了點頭,說道:“當然會不滿,而且會非常不滿,甚至會導致人心惶惶。”
“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了。至於抓人,朕也並非無緣無故抓他們的,隻要是被抓的官員,基本沒有無辜的。”
“你哥我除了有錦衣衛四處探查消息,還有影衛在暗中行事,他們為我收集了大量的情報。”
“這些官員表麵上看似與校園打架事件無關,但實際上,他們背後的勢力錯綜複雜,相互勾結,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朝堂的風氣。”
“除此之外,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很多東西。當你發現一個孩子出問題的時候,那他往往是他們家裡問題最小的那一個。”
“孩子是家庭的一麵鏡子,他們的行為言語,往往反映出家庭的教育環境。”
“另外,這些事情遠比表麵看起來複雜得多。”
李承乾看也沒看,便將那些情報輕輕推到了李明達和李季明的麵前,說道:“你們也替大哥看看吧,看看皇帝的事情處理起來到底有多棘手。”
聽到李承乾的話,李季明眼中閃過一絲不服氣,伸手一把打開了情報,嘴裡嘟囔著:“我倒要看看,有多難,能難得到我!我就不信,這些事情能比我平時學的那些詩詞歌賦還難。”
她的性格活潑開朗,充滿了好奇心,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探索的熱情。
可剛看了一段話,李季明的臉色就變得有些難看,嘴裡開始“阿巴阿巴”地說不出話來。
“哥,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啊?這也太複雜了吧!”
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困惑,原本的自信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她沒想到,這些情報裡所揭示的內容,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涉及到了官場的腐敗、權力的爭鬥以及社會的陰暗麵,讓她這個涉世未深的少女感到震驚和迷茫。
關於校園打架的事情,李明達和李季明都已經有所耳聞,最初是一個主簿的兒子欺負人。
可是,當看到那些共犯的家裡人時,李季明頓時沉默了。
因為他們當中,不少是烈士的子女。
這些烈士們為了大唐的安寧,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如今,他們的子女卻卷入了這樣的事件當中,這讓李季明感到十分痛心。
李承乾還記得,當時有個孩子說了一句極其惡毒的話:“你這個沒有爹的野種,是不是你娘偷男人給你買的新衣服啊?”
這句話聽起來,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孩子能說出來的,倒像是從彆人那裡學來的。
好巧不巧,這孩子的爹也是個戰死沙場的烈士。
所以極有可能是有人曾對著他和他娘說過這句話,才導致他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孩子想要學壞是很快的,在不良的環境和影響下,他們很容易迷失自己。
同為天涯淪落人,才知道刀子往哪裡紮最疼。那些失去父親的孩子,內心本就脆弱敏感,卻還要遭受這樣的惡意傷害,實在是令人心疼。
幸好,鄭之喚聽不懂這些汙言穢語,沒有受到這些不良影響。
所以同一件事,要處理起來,絕不能一概而論。
這便是其中的難處,孩子是犯了錯,難道要殺了他們嗎?
那他李承乾又如何對得起他們戰死沙疆的父親呢。
這些烈士們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的犧牲應該得到尊重銘記,而不是讓他們的子女因為一時的錯誤而遭受嚴厲的懲罰。
歸根結底,錯的從來不是這些孩子,孩子需要教育,這沒錯,可真正錯的,是造就周圍不良環境的人。
這些人在暗中腐蝕著社會的根基,利用自己的權力地位,為非作歹,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
他必須要揪出這些幕後黑手,還大唐一個清明的未來。
至於懲罰,不同的孩子,自然也要不同的懲罰。
至於那些烈士的子女,李承乾還是我選擇了網開一麵。
至於其他的,他還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