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與程咬金、李勣兩位老臣圍坐一席,相談甚歡。
張顯懷則不停的給三人倒酒。
李承乾言語間是對李世民的追思,還有對他們這些老臣身後之事的體恤。
聽著這些,程咬金和李勣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動。
回想起多年前,李承乾還是那個跟在李世民身後,帶著幾分稚嫩的太子殿下。
那時的他,身形清瘦,時光飛逝,仿佛隻是轉瞬之間,當年的少年已成長為身姿挺拔的一國之君,能夠獨當一麵,穩穩地挑起治理國家的重擔,這其中的變化,讓兩位老臣感慨萬千。
在他們記憶中,有一段畫麵格外清晰。
李世民時常皺著眉頭,無奈的向他們抱怨,說李承乾整天癡迷於鑽研那些在當時被視為奇技淫巧的事物。
什麼製作精巧的機械小物件,研究水利灌溉的新方法,還有對天文星象的獨特見解,這些都被李世民歸為不務正業。
李世民還總說,太子對傳統的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簡直是一竅不通,這可如何是好。
可程咬金和李勣卻從李承乾對這些新鮮事物的執著中,看到了他的潛力,他們始終堅信,這個孩子日後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所以,他們總是耐心地勸慰李世民,讓他對太子多些信心,相信太子日後定會大放異彩。
歲月匆匆,那些曾經被人悄悄議論的話語,就像被風吹散的塵埃,消失得無影無蹤。
誰還記得當年那些對太子殿下的質疑和指指點點呢?
如今再看,當年的太子殿下,已成為萬民敬仰的陛下。
他的治國理念,他的雄才大略,放眼整個曆史,又有幾人能與之相媲美?
他處理政務時的果斷,對待百姓的仁愛,無一不讓人折服。
“喝酒,來,乾一杯!”
李承乾的聲音打破了片刻的寧靜,他高高舉起酒杯,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眼中是對兩位老臣的敬重。
程咬金不經意間掃了一眼桌上的菜肴。這才發現,那些原本冒著熱氣的菜肴,此刻已變得涼透。
他連忙站起身,恭敬地說道:“陛下,菜都涼了,這涼了的菜吃著口感不好,還容易傷胃,我這就讓人換一桌來。”
李承乾擺了擺手,神色溫和。
“盧國公,不必麻煩了。這些菜就足夠了。”
“你看,我們這麼多人圍坐在此,今日就把這些菜都吃完,切不可浪費分毫。”
“百姓們從春耕開始,便在田間辛勤勞作,播種、施肥、灌溉,曆經夏日的酷暑,秋日的忙碌,冬日的等待,才收獲這些糧食,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是!陛下!”程咬金用力地點了點頭。
陛下能有這樣的覺悟,大唐何愁不繁榮昌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幾人酒足飯飽之後,李承乾微微側過頭,目光落在李勣身上,眼神中帶著幾分深意。
他走上前去,輕輕拍了拍李勣的肩膀,用眼神示意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私下聊聊。
李勣心領神會,抬起頭,挺直了腰板,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身姿依舊透著一股久經沙場的英氣。
他跟隨著陛下一同緩緩走出商場。
此時,夜空中繁星閃爍,涼風徐徐,帶著一絲夜晚的涼意,正好可以借著這美好的夜色,散散步,消消積食。
而張顯懷則陪著程咬金談天說地,時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英國公啊,朕之前就一直想著找個合適的時機,與你好好暢談一番,無奈朝廷諸事繁雜,朕實在是抽不出時間。”
“今日可算逮著機會了,趕在你明日即將出發之前,朕給你透個底。”
李承乾的聲音帶著幾分神秘的色彩。
李勣聽聞,心中不禁泛起層層疑惑,他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恭敬地說道:“還請陛下明示,臣洗耳恭聽。”
他實在想不明白,陛下為何如此神神秘秘,究竟是何等重要的事情,甚至還要特地避開程咬金,不讓他聽見。
到底有什麼事是程咬金不能知道的呢?
這讓李勣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李承乾停下腳步,緩緩轉過身,目光直直地凝視著麵前的李勣。
他並沒有立刻開口說話,就那樣靜靜地站在那裡,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感,有敬重,有感激,還有對老臣的關懷。
就這麼看著眼前這個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卻已滿臉滄桑的老頭子。
他的手像是不受控製一般,緩緩抬了起來,輕輕地抹上了李勣臉上那一道道皺紋,以及鬢角那如霜雪般的白發。
李勣隻感覺後背一陣發麻,一股莫名的緊張感湧上心頭,他完全猜不透陛下這一係列舉動究竟是何用意,心中忐忑不安,隻能靜靜地等待著陛下開口。
可當他聽到李承乾接下來的話時,整個人瞬間呆立當場,大腦一片空白。
“現在,站在朕麵前的,可是當世的武廟將軍啊。”
李承乾的聲音一字一句,清晰無比的落入李勣的耳中。
李勣驚訝地猛地抬起頭,眼睛瞪得滾圓。
他自然清楚地知道,陛下和太上皇曾經一同商議並做出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他們下令建立了武廟和文廟,將古往今來,曆朝曆代那些聲名顯赫的著名武將和文人雅士的生平事跡、豐功偉績都詳細地記載了進去,以供後世子孫敬仰與學習,讓他們的精神與功績能夠永遠流傳於世間。
李勣也十分明白,在大唐眾多的武將之中,目前僅有李靖被太上皇以極高的讚譽抬入了武廟,成為了武廟十哲之一,享受著後世的香火供奉。
可今天,竟從陛下口中聽到這樣一番話,難道自己也有機會踏入那武廟?
李勣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一絲不自信的神情,那是一種長久以來的謙遜與不敢奢望所帶來的本能反應。
自己雖然征戰多年,為大唐立下不少功勞,但武廟十哲的位置何等尊貴,而且,有時候,不僅僅是需要功績,還需要人情世故。
李承乾看著李勣這副模樣,再次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充滿鼓勵:“英國公,精神點!縱觀你這一生,南征北戰,為我大唐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戰功不計其數。”
“你哪一場仗不是打得漂漂亮亮,為大唐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是你李勣的功績都坐不上那武廟十哲的位置,那這天下還有誰有這個本事啊?”
“父皇當年抬著李靖將軍上了武廟,那朕就抬著你李勣將軍上武廟。”
“也算是我們父子二人,一人抬一位我大唐的肱骨之臣,傳為一段佳話了。”
李承乾的這一番話,瞬間照亮了李勣的整個心房。他的眼眶迅速濕潤,淚水不受控製地奪眶而出。
陛下竟然要抬著自己上武廟?
李勣不是沒有想過這件事,而是想了也沒用。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不過是貞觀年間的老臣,新帝登基,又是盛世。
名將自然會慢慢溢出,要用武廟之位收買人心,也是收自己一朝的人。
收他一個老東西的心,有什麼用啊?
李勣也能理解,所以從來沒想過。
可現在陛下卻要將這份無上的榮耀賜予自己這個逐漸被歲月遺忘的老頭子。
由此種種,怎能不讓李勣感受到陛下的一片赤誠真心啊!
他抬起顫抖的雙手,想要說些什麼,卻發現喉嚨像被堵住了,千言萬語都化作了感動的淚水,在這寂靜的夜晚肆意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