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了。我聽說南邊的戰場,皇帝占據絕對的優勢。”“楚國滅亡已經不遠了。”劉原章放下酒杯,吐出一口酒氣,雙眼精芒閃閃的說道。他在國子監上學,自然有獲取消息的渠道。再說了,朝廷上下是公認的。皇帝親自領數十萬大軍在南方,虎視弱楚。豈會失敗皇帝威望蓋世,馬上天子,開國之君。如定海神針一般。皇帝大軍遠征,禦駕數年,國內人心安定。“這就好啊。皇帝揮兵北上,再來山西的日子也不遠了。”劉父一臉欣喜道。劉父喝的半醉,思維也是跳脫,又問劉原章道:“兒子啊。這要是河套與大同府都拿了回來。”“天下事定,皇帝會不會加大力氣治理咱這黃土高原”劉原章想了一下後,說道:“這件事情我不清楚。但是按照皇帝的性格,應該會。皇帝說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優勢對於周邊的小國來說是碾壓的。”“哪怕是斯拉夫人也不例外。”“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國力也會強到可怕。不僅是黃土高原、黃河。這大漢朝的天涯海角,無論是山區還是荒漠,都能得到開發。”“我們漢人將強盛到極點。”“飛龍在天。”說到這裡,劉原章也激動了起來,血液沸騰,而紅光滿麵。“好,好啊。真好。”劉父聽了之後,滿意一笑,然後撲倒在了桌子上,睡著了。劉原章楞了一下,然後站起來把劉父給扶回了房間。他感覺還行,就去了書房,點上油燈,從書匣內拿出書卷看書。“好,確實是很好。”劉原章卻時不時回憶起與劉父的對話,笑著點頭說道。.............雁門關。自從薛平寇領兵坐鎮雁門關之後,就把所有的事情打理了的井井有條。多年如一日。直到病死在這裡。這雁門關就夠嚇人的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強攻雁門關,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甚至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打不下來。漢朝的國力太強了。吳年要是極限征兵,沒準能征到三百萬人。可以經過火車,全部送到長城。斯拉夫人在整個草原的人口也就幾百萬而已。怎麼打再加上薛平寇坐鎮雁門關多年,威震塞北,使得斯拉夫人老實的就像是綿羊一樣。薛平寇死了之後,斯拉夫人就不由自主的產生了心思。也曾經率兵試探性的進攻雁門關。但被薛平寇之子薛禮率兵擊退。後來吳年得知了情況後,派人讓薛禮領兵襲爵。又派遣了馮衝的繼任者寇崇山率領騎兵萬戶到達雁門關。斯拉夫人這才退走了。不僅如此。在得到騎兵萬戶的支持後,薛禮手中的兵力就到達了四個萬戶。騎兵的戰鬥力又強。他時不時讓寇崇山領兵襲擊大同府、河套地區,與斯拉夫人交戰,互有勝負。薛禮與斯拉夫人打的有聲有色,但他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的實力是很難出兵北方奪回故土的。還是得看皇帝。巍峨雄壯的雁門關。關門樓上掛著“漢”字旌旗,隨風飄蕩,仿佛擎天巨柱一般,守著雁門關。薛禮十分注重軍旗,每一個月都要換一麵。軍旗要時時刻刻漂漂亮亮的。軍旗下。薛禮身穿重甲,手按劍柄,左右是數十名披甲親兵。一行人北望草原。“何時王師才能北出”薛禮緊握著腰間的劍柄,內心燃燒著一團火。他的父親病死在了雁門關,臨死的時候,還在念叨要追隨皇帝北出草原。奪河套、搶大同,甚至出沙漠,擊漠北。占據當年匈奴人、突厥人馳騁的整個草原。以前是沒辦法。漢武帝他們是真的沒辦法。雖然漢武帝擊潰了匈奴人,但是沒辦法控製土地。太乾旱了,條件太艱苦了。但是現在不一樣。皇帝製造出了火車、水泥。現在西域那邊水泥路已經暢通無阻,勾連整個西域,化作一個整體。隻要打下整個草原。朝廷的工匠就可以建造出鐵軌、水泥路。然後漢人移民過去,放牧的放牧,種田的種田,挖礦的挖礦。能把整個草原給占據了。薛禮跟隨薛平寇多年,耳濡目染,真是做夢都想跟著皇帝飲馬草原,縱橫大漠。建立不世之功。“快了,快了。楚國不過是一堆腐爛的木頭,早該埋葬了。以皇帝雄武,不會拖太久的。”薛禮深呼吸了一口氣,轉頭看向了南方,目光似乎越過了萬水千山,到達了南方戰場。雖然他人在北方,但是。他的心追隨著皇帝。心係天下。忽然。薛禮隱隱約約的聽到了南邊傳來了喧嘩聲。他麵色一沉,對左右說道:“誰敢在關內喧嘩去看看,抓住後集體打十棍,以儆效尤。”他治兵很嚴,令行禁止。一名親兵大聲應是,連忙轉身下去了。沒過一會兒,薛禮就知道為什麼喧嘩了。“三月十八,陛下攻破南京滅亡楚國。海內歸一,大赦天下。”“三月十八,陛下攻破南京滅亡楚國。海內歸一,大赦天下。”洪亮的聲音劃破了天際,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響起,一浪高過一浪。“萬歲。”“大漢萬歲。”“大漢萬歲!!!!!”雁門關內。無論之前是在乾什麼的戰兵,都是不約而同的舉起了雙手,儘情的歡呼著。漢得民心。漢得軍心。漢。天下無敵。薛禮先是愣住,感覺到自己的心臟仿佛中了一箭,差點停止了跳動。等他緩過氣來的時候,眼角微微濕潤了。他不顧甲胄在身,緩緩的跪了下來,朝著南方南京的方向,深深的磕了一個頭,說道:“陛下!!!!!”然後,他迅速的站了起來,對左右下令道:“傳令下去,今天殺豬宰羊,讓兒郎們撇開肚皮吃。”“慶祝海內歸一。”“去請諸位大將來關令府,我要與他們好好喝一場。”“不醉不歸。”薛禮昂首挺胸,紅光滿麵。“是。”一名親兵大聲應是,笑容滿麵的下去了。“哈哈哈。”薛禮哈哈大笑著。........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