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蒙元來使,是殺是埋,由他心意。
純遠反其道而行,對於吳年派遣來下戰書的大內侍衛。雖然算不上是使臣,但卻好生招待,酒足飯飽,才放了回去。
大內侍衛拿著純遠的回信,離開了蒙元大營,策馬飛馳向漢軍大營。
很快,他來到了中軍大帳外。來不及喘息一聲,他拿著純遠的回信,翻身下馬,匆匆進入了大帳。
“大王。這是純遠的回信。”
大內侍衛微微喘氣,低著頭把精致的小匣子,遞給了吳年。
吳年伸手接過,打開了小匣子後取出了純遠的回信,逐句看去。眉眼間露出喜色,站起來走到了衛襦的麵前,把信交給了對方,說道:“十幾年的廝殺,三天後,就要落下帷幕了。”
“嗯。”衛襦輕輕嗯了一聲,既喜且憂。純遠這麼爽快的答應了決戰,這就越證明純遠的手中,真的有底牌。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好再火上澆水了。
衛襦想了一下,抬頭問大內侍衛道:“純遠還說了什麼嗎?”
“沒有說什麼話。隻是很客氣。好酒好菜的招待了我。”
大內侍衛用很奇怪的語氣,形容了當時的場麵。
吳年、衛襦稍稍一愣,然後就明白了純遠的用意。衛襦重新拿起了回信看去,蹙眉不止。
純遠這漢字,寫的真好。
吳年說道:“蒙元妄稱是炎帝之後,隆重的祭祀炎帝。以期偷天換日,入主中原。現在又玩這些小把戲,真是賊心不死。”
“不過這些都是小把戲。自古成敗論英雄。這一次寡人贏定了。”
“把蠻夷,重新變成蠻夷。”
“傳令下去。讓將軍們停止操練,戰兵以養精蓄銳為主。十幾年的廝殺,是騾子,是馬。就在這一戰了。”
說到這裡,吳年抬起頭來對大內侍衛露出了無比嚴肅的表情。
“是。”大內侍衛應了一聲,轉身下去了。
“衛小姐。也回去好好休息吧。戰場上,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一旦遇到危險,親兵不如自己可靠。衛小姐的傷勢恢複的越好,寡人就越放心。”
吳年轉過頭來,對衛襦柔聲說道。
“嗯。”濃濃關切的話語,讓衛襦心中一甜,順從的嗯了一聲,笑著站起走了。
隨著吳年的一聲令下,漢軍沸騰了。
衛襦軍中。
操練已經結束。衛弘把衛破虜叫到了自己的帳篷內,傳授各種領兵的經驗。
衛破虜學習的很認真。
就在這時。衛弘的親兵從外走了進來,一臉喜色的稟報道:“報大人。大王下令。三天後與蒙元決戰。”
衛弘、衛破虜都呆住了。
決戰是肯定要決戰的。
是早與晚的區彆。
當這一次吳年舉全國之力,十一個萬戶的大軍,兵臨黃龍府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會有大決戰。
衛弘、衛破虜早就做好了,死在這裡的準備。
將軍難免陣前亡。
馬革裹屍,是他們的夙願。
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死在黃龍決戰,成為光複遼東,驅逐韃虜的一塊磚。
他們非常的樂意。
還有新仇舊怨。
海天城一戰。衛長青率領衛家一半的族人,戰死在了海天城。
國仇家恨,一雪前恥。
但是當這一刻真正來臨的時候,巨大的衝擊力卻還是讓衛弘、衛破虜心神恍惚起來。
二人原本是站著的,各自神色恍惚的坐了回去。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平靜了心情。
衛弘抬起頭來,露出了一雙充滿了血絲的眼睛。對衛破虜說道:“破虜。海天一戰,你忘記了嗎?”
“不敢忘。”衛破虜瞬間紅了眼睛,淚花在眼角閃爍。
“你的祖父。衛將軍。乃是大英雄,大豪傑。在遼東淪陷的情況下,率領孤軍鎮守海天城。衛家死者無數。衛家的血,一定要血債血償。”
“黃龍之戰,隻是開始。”
“以後,我們一定要率兵掃滅蒙元,犁庭掃穴。”
“但是黃龍一戰很關鍵。如果我們輸了。彆說是掃滅蒙元,能保住大漢朝就不錯了。”
“我已經準備好了。你呢。”
衛弘目視侄子,問道。
衛破虜深呼吸了一口氣,臉上儘是決絕之色,說道:“蒼天為被,大地為床。我已準備好,長眠在此了。”
“好。”衛弘的臉上露出了欣慰之色,然後又覺得自己似乎太嚴厲了,語氣緩和下來道:“下去休息吧,養精蓄銳。”
“至於死不死。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一戰我們贏定了,我們也能一起活下來。”
“有朝一日,一起去蒙元大都玩玩。”
“是。”衛破虜大聲應是,然後站起來走了。
等衛破虜走遠,衛弘抬起右手撫摸著自己的左胸,感覺自己的心臟,跳動的頻率很不正常,身體漸漸燥熱,汗如雨下。
衛弘的臉上,露出了亢奮的笑容。
“完了。我的血液已經沸騰起來了。接下來三天,可能要失眠了。這可不行。要是三天不合眼,等打仗的時候,豈不是成了軟腳蝦。”
“但我又怎麼能,不熱血沸騰呢?”
“哈哈哈哈哈!!!!”
衛弘絕非個例。
衛家也不是個例。
龍且全家被蒙元人所殺,隻有他一個人逃出來。為了能起兵複仇,他做起了刺客,收集資金。
軍官、戰兵。有太多太多的人,與蒙元仇深似海了。
有家人被蒙元人所殺,所以披掛上陣的。然後父兄當兵被殺,弟、子繼業,操刀上陣,與蒙元人繼續廝殺。
漢人。
遼東的漢人。
為了今天,流了不知道多少血。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付出了不知道多少代價。
在吳年沒有攻滅高句麗之前。吳年隻有四府二十六城,一直在窮兵黷武。
喝的是百姓的血,吃的是民脂民膏。
百姓沒有一天好日子。
還得送自己的兒子,父兄,侄子踏上戰場。活生生的走,骨灰回來。有的連骨灰都沒有。
下葬的時候,隻有衣冠塚。
十幾年。
十幾年。
光複遼東,驅逐韃虜。
吳年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到了今日。
黃龍決戰。
既分勝負,也賭國運。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