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得聞國史(1 / 1)

推荐阅读:

大魏官方認證的命理學說‘果老星宗’中記載,日格有六。

分大日橫空、日月同宮、日月並明、明珠出海、日月照壁、巨日同宮。

其中明珠出海屬升日命格的第四等,無前三等之恒久,又有獨特的迅升爆發期。

太祝認為周元命格貴重,尚處於升躍階段、氣運極盛,就算放到鄉鎮幾年,也能誤打誤撞的發現隱藏秘境。

他能入月宮、接觸陰鬼秘境、發掘水匪秘境,也並非偶然,而是明珠升騰照破陰霾的反饋。

所以應該儘快對其授藝,並調往地方,趁其氣運興盛,發掘出一兩個隱藏秘境。

否則等周元功高爵重時,也就成了壯年墜勢,再難與天地靈機呼應了。

太祝作為九卿之首太常的直屬六令丞之一,所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他一番命理解釋後,一眾朝臣仔細一想,確實有些道理。

就憑周元入營三月進月宮、窺陰鬼、得水匪的經曆,若不調入京城參試,恐怕還能發掘出新的秘境。

因此,這種有尋寶能力的特殊人才,絕對不能埋沒。

其實麵對命理讖言,朝臣們不至於全信、也不至於一點也不信,隻是認為該放出去試試。

若有所獲,便能增幅國力;若無所獲,過兩年再把他調回禁軍任職即可。

他們此次之所以認同太祝之言,也不是真的唯命格論。

而是因為太祝指明,周元的明珠出海格有保質期。

誰也不知道他這顆明珠能升躍到何時,若是行動慢了,明珠不升反有頹勢,那可就太虧了。

“太祝所言有理,周元你可願趁氣運興盛,為我大魏探測幾處秘境。”

“稟陛下,為盛國朝、臣願領命。”

按照大魏慣例,靈試榜魁會先留京授業,後下放州郡做參軍,等政令純熟後,再升任州郡鎮守校尉。

這可比那些鎮守一縣、出任邊鎮的普通入選者好多了。

但周元既然氣運興盛,就有了新的說法,直接越過了循規蹈矩的升職流程,獲得了特事特辦的待遇。

“好,待孤回宮再許你一職,仍保留羽林郎身,加賜通行京畿之權。”

大魏皇帝並沒有將周元派往地方視察的意思,而是準備讓他先探查京師地貌。

對此,各州都督沒什麼意見,反倒對太祝的命理學說起了一些興趣。

皆言,太祝若有閒暇,定要去他們府上坐坐,看看他們的子嗣。

這就有點把太祝放到火上烤了,都說好,顯得虛偽;說某個不好,又有損人之嫌。

也就大魏皇帝拉了他一把、派遣了新的公務,不然真要去客串幾日算命先生了。

“來諸君盛飲,望我國朝恒盛。”

大魏皇帝獲得一位福將,心情大好,周元也獲得了更好的自由度,算是雙贏了。

隨後的宴會就較為平淡了,話題又落回各州風貌與追憶往昔。

最終還是前朝大康背下了所有,成為了一麵映照今朝的銅鏡。

“大康因私失國,靈物永在幾家幾姓流轉,自絕天下英才。

乃至位貴者得靈怯戰、善戰者永無靈食,貌壯而虛、一戳即破。”

“諸君當謹記大康之失,存我大魏無血戰、無靈食之風骨。”

“我等領命,勇鑄軍魂、血冠武威。”

大魏的風骨不在於大魏皇帝的命令,而在於各州都督的行為。

可以說,靈試的本質就是從整個魏土,篩選出真正的善戰英才。

若有一日,各州入試者皆是鎮守都督的親朋故舊,大魏的立國之本也就完了。

因此,國宴最後,大魏皇帝還是拿出前朝大康鞭撻一番。

使眾位朝臣銘記,武威的本質非身軀容納多少靈氣,而是敢不敢戰、敢不敢流血死戰。

這種國策明顯違反了享樂思維,不可能永久保持下去。

但至少在能保持的階段,會大大提高大魏武者的質量與悍勇程度。

周元從這種國策中,看到了大魏真正的凝聚核心。

有這條血戰晉升的通道在,大魏的武者與普通百姓才能保持聯係。

否則,經年累月下來,武者很可能在心理上認為普通百姓不是人,至少與他們不是一個種族。

那時驅趕一些低等種族投喂妖魔,並與妖魔組成圈養之國,也就順理成章了。

上元國宴會結束後,周元與懷州都督同行,期間懷州都督突然發問。

“周元,大康掌握著絕對武力,卻還是失了國。

他們全成了塵埃腐土,唯有我們大魏光照天下,你可知這是為什麼?”

“不知,但想來那場覆國之戰,一定很慘烈。”

“是啊,很慘烈,我們都無法想象當時的慘烈程度。

但國史中如實記載了一切,有八城之民自獻血肉、供奉神魂,與魔兵盟誓繼我衣冠、永不稱臣。”

“後麵的事我不便講了,但我可以告訴你,他們確實沒有稱臣,反倒掀起了多年戰亂。

所以大魏得國非王朝更易,乃萬民骨血鑄就的新國。

你若有能力尋得秘境,便多尋幾個吧,隻有我大魏長盛不衰,人才能是人。”

懷州都督的話讓周元意識到了,當初的大康之民如何敲響第一聲戰鼓。

這個國家的武威並非是口號,很可能是先前太過缺失,引發的狂熱重視。

“元明白,不過當初妖魔之兵既然守約,為何在國朝不顯。”

“自然是改名換姓融入了國朝之中,大魏是由共同信念鑄成,而非單一的種族。

即便是浩大的渠河之中,也有我們的水族部曲,隻不過水族各部極其排外,使我們無法過多乾涉渠河眾部。”

獲得重視後,待遇果然提升了。

往常不知道的朝廷信息,現在卻由一位鎮守都督親自解說。

“都督為何與我說這些,我這身份接觸國朝秘辛,有些過早了吧。”

“此乃陛下之意,陛下言,多少給你這熱血少年透漏些殘酷曆史。

防止你巡視京畿時,被某些他國暗探給欺騙了,最後彆秘境沒找到,反被忽悠去從了賊。

你這身份連接百姓良家,多少涉及到了一些百姓之願,做事定論皆需謹慎。”

“都督放心,我非孺子,不會魯莽忘思。”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