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前市場對融資審核不嚴,不過對於竇穎來說,主要還是為了方便幫薛凝盯著。
她給薛凝的融資額度也僅僅是十萬塊,相比較當前主流券商大手筆的給配資比例,這已經是相當保守了。
她作為從業人員,還是高管,很清楚當前的形勢。
她掌握的信息也多,尤其是公司兩融業務的規模,這一個多月來,一直在擴大。
不僅僅是中原證券,彆的券商肯定也差不多。
作為券商平台,兩融業務本來是非常核心的業務,但a股這些年不太行,導致這個核心業務旁落,一年到頭沒多少利潤。
現在這種趨勢,兩融業務很可能會再次成為核心業務。
她是為了薑耀廷回到江城的,並不代表她隻能掌管一個小小的營業廳,公司那邊依舊會參與管理,畢竟她資曆以及能力在這了。
“山營港。”
她看見二十萬全部買入了這支股票後,打開股票頁麵查看了一下。
隻有幾十億市值的小公司,今天封板了,那二十萬資金是打板進去的。
翻開k線,才發現四月份這一波行情就已經啟動,表麵上看今天像是一波主升浪的開端,但就資金麵來分析,不具備買點。
票是沒問題的,資金活躍度什麼的都不錯,從結構看也具備一定的潛力。
但今天打板入場,風險極大。
開盤就有資金嘗試封板,隻是沒有成功,中途來來回回折騰許多次,即便現在,板上依舊有不少資金在成交。
局麵極其複雜。
看起來有大資金看多的決心,也有大資金看空的毅力。
雙方博弈了一整天,成交了近八個億天量。
竇穎不怕虧錢,她怕薛凝遇到了殺豬盤。
當前比較流行的殺豬盤有兩種,一種是線下一種是線上。
無論線上線下,其實核心都差不多,拉人頭。
線下操作手法很多,線上就兩種手法。
一種是請某個從業人員瞎扯兩句,評論區找小號帶節奏說:大師,我悟了,說的就是xxxx
還有就是:大師昨天推薦的xxx,今天直接漲停,太牛逼了。
或者就是:這才是真大佬,一般人根本看不懂。
底下就會出現一群人問:“兄弟,給講講唄,到底買啥?”
然後就有人專門回應:大師都講的這麼明白了,xx**啊,後麵兩個字不打了,自己悟去吧。
第(1/3)頁
第(2/3)頁
還有一種是走了當前公眾號模式,通過一些文章,吸引大量人關注,隨後在正兒八經講幾天課後,開始夾帶私貨,說:給大家推薦一個人,搜索xxxx,他是新一代遊資,龍虎榜常客
然後,一連串推薦好幾個人,名頭起的都非常響亮,什麼作手,什麼股客……
甚至直接套用一些遊資的名號。
一層套一層,等你關注那些賬號之後,那些賬號過兩天又會推薦一批賬號要你去關注。
套了幾層之後,就開始割韭菜了。
一百個股票,分一百個賬號來推送。
虧錢了就給刪掉,反正關注那個賬號的人,也很難再相信了,失去了韭菜潛力。
而上漲股票的賬號,就會往關注的人心裡植入一種理念,這個是真大佬,昨天說漲,今天就真的漲了。
然後當這個賬號第二天再推送股票的時候,會有更多人跟進買入。
一輪一輪的篩選,一百多個賬號,總有那麼一兩個或者三五個連續推薦幾個股票都在上漲。
那個時候,幾乎關注那些賬號的人,都會對此深信不疑。
而這個時候,割韭菜的鐮刀就下去了。
他們會集體推送一個已經做好局的股票,讓這些人進去接盤。
隨便一割,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就到手了。
不過這些跟竇穎沒關係,再完美的規則,都會被人利用,更彆說a股的規則本身還沒那麼完善。
她們是正經公司,唯一做過的事情就是發雞蛋找人過來開個戶衝個業績。
收盤之後,股價沒有下來,竇穎放心了不少。
畢竟這支股票已經從三塊多上漲到五塊多了,屬於很高的位置,任何一次參與,都代表著風險。
結果她在喝口水的功夫,突然間,山營港發布了一則公告。
“每10股轉贈29股分1.5元”
這份公告一出,竇穎頓時感覺水杯裡麵的水都有些苦味。
“送這麼多股?”
高轉送其實就類似於美股以及港股中的拆股,有些公司不想分紅,也會選擇十轉一,十轉五,十轉十之類的。
可十轉二十九?
不能說沒有,隻能說今年沒有。
這不就是妥妥的搞事情嗎?
高轉送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讓莊家手裡的籌碼更多,方便後續運作。
第(2/3)頁
第(3/3)頁
看起來是一件好事,實際上往往高轉送的股票最後都是一個大雷。
高轉送之後,代表著市麵籌碼增多,盤麵會變得更加複雜,自然就會給裡麵的人更大的套利機會。
十轉二十九,代表著公司壓根就沒想過後續再進行融資。
高轉送會在一個半月後進行,如果按照當前五塊多的股價來算,到時候除權後,股價隻剩下一塊多。
是不是殺豬盤,竇穎不是很確定,但她不看好這筆操作。
就今天的資金博弈程度,明天開盤直接跌停都有可能。
這本來就不是啥好票。
……
李揚用薛凝的賬戶買了股票之後就沒管了。
現在牛市還沒正式開啟,資金都在積蓄力量。
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沒有本金,也沒滿十八歲,開不了戶。
得七月中旬,他才具備開戶資格,而那個時候,今年的妖股一個個也都要開始現出原形了。
他上輩子是玩人工智能的,不過基礎不行,一直都在打雜。
後來一家私募招了一批人,讓他們搞一個量化程序。
量化程序最重要的兩個東西,算法,數據。算法是他帶著團隊‘汲取’了在老東家的經驗縫合出來的,數據是他一點點喂的,整個團隊,他最拚,畢竟那個時候他真缺錢,三十多歲了,沒房沒車,兜裡就剩兩萬塊。
在那邊乾了一年,把項目做完,效果還不錯。
很差的行情下,公司通過量化交易,年利化還是達到了接近30%。
公司能夠用作量化交易的資金並不多,最後賺了一個億。
老板給了五萬塊獎金,還說年底會根據情況追加年終獎。
他沒等到,就被塞了一張重生的門票。
他最熟悉的就是數據了,他就是在數據庫旁邊出生的,負責接生他的醫生都是後端開發程序員轉型的。
epz 3366. 80 .
yj. 3j 8pz xiaohongshu.
kanshuba. h 7t. bihe.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