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萬一再看幾個賺錢的方子,他們老周家可以興旺幾代人。
周老漢也就沒有再說話了。
周琅去,周老二就擱家裡休息。
今天又帶了不少的豆腐與豆芽去縣城裡賣,比昨天的分量多多了。
小啞娘也跟她們去了。
反正,林十七去哪裡,啞娘就跟去哪裡。
但她也不理睬林十七的,林十七與她說話,她都不吭聲的,兩人在一起,也是隔得老遠,非常有邊界感的小孩子。
但就是,跟著她。
現在天氣冷了,早上的寒風刮在臉上,跟刀子似的。
小啞娘的臉蛋凍得通紅,小姑娘身穿單薄,林十七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毛線背心,遞給她。
“穿在裡麵當裡裙。”
小啞娘警惕地接過去,拿在手裡摸了摸,又望向她。
那眼神裡充滿了疑惑。
林十七道,“我以前穿過的舊衣裳,你要不嫌棄的話,就先穿著。現在也沒有錢給你買新的……”
小啞娘還是不穿。
拿著不動。
林十七伸手去搶,“算了,你看樣子是嫌棄了,那你還給我吧。”
結果,小家夥火速地脫下外袍。
把毛線背心套上了,長到包屁股了。
當裙子穿,還挺合身。
然後,把她充滿補丁的外袍給套上了,一點也看不出來。
正正好。
林十七也比較滿意,小啞娘是個啞巴,不會說話,又是小孩子,分不出料子的好壞,應該問題不大。
不會被彆人發現。
小啞娘穿了衣裳之後,整個人背脊都挺直了不少。
她趁林十七夫妻不注意的時候,她還偷偷伸手進裡麵去摸舒服的毛線裙子。
……
很快到了縣城。
去了市集。
她一進入市集,好多人就在門口等著了。
她都不用去特意找個好地方。
就開始擺攤了。
大部分都是衝著買豆腐來的。
“小娘子,你們家的豆腐今天還是不是六文錢一斤?”
林十七笑盈盈道,“是的,頭三天都是六文錢一斤,後麵會恢複原價,剛開業大優惠,說話算數。一人限購兩斤。”
“啊!隻能限購兩斤啊!我還打算買十斤的!”
“我也是打算買五斤的,算了,兩斤就兩斤吧,小娘子,先給我買兩斤。”
“你們傻啊!要是家裡有人一起來趕集的,也可以來買啊,小娘子說了,一人限購兩斤,家裡多幾個人來買,不就可以多買了?”
……
圍觀的人熱鬨得很。
林十七擺秤,周琅打下手,兩人開始乾活起來。
小啞娘也幫忙看場子,讓人排隊,維持秩序,抓小偷啥的。
今天林十七她們帶來了好幾板豆腐,一板一百斤,帶來了三四板。
昨天隻帶了兩板來。
每人限購兩斤,一板就可以賣五十個人。
四板可以賣二百個人,算是不少了。
“彆擠,都排隊,還多著呢。”
“明天還會來的,大家吃了回去不要忘了介紹給鄉親鄰居們哦!”
……
周琅不說話,光站在那裡,就引人圍觀,他是個靠顏值就可以吃飯的人。
啞娘不會說話,她也長得好看,就是蓬頭垢麵太潦草。
林十七平時忙,啞娘又不讓人近身,林十七讓她洗澡,洗臉,她自己也不洗,跟花臉小乞丐一樣樣,就是比花臉小乞丐長得好看。
光靠林十七一個人說,也得虧她會說。
沒過一會兒就賣掉了一半了。
就在這時候,忽然,來了一群官兵。
帶著刀。
在人的指點之下,徑直朝林十七她們的攤位走來。
“就是她們一夥,官老爺,就是他們!”
“鄉下泥腿子,不知道在哪裡偷來的豆腐方子,我懷疑她們是偷我們黃記的豆腐方子,官老爺,快把他們抓進衙門裡審問,給我們黃記豆腐店一個公道。”
……
林十七眯起眼睛,定睛一看。
是黃記豆腐店的掌櫃,帶著官兵們過來了。
上次林十七在他們家店門口賣過豆芽菜,就引起他們的不滿,這回賣豆腐,直接惹惱了他們,竟然帶官兵來抓她們了?
簡直是不要臉。
官兵們一來,熱鬨的場麵頓時一靜,買豆腐的顧客們全部都嚇得到一邊上去了。
林十七迎了上去,“黃掌櫃,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說啊!什麼偷方子?你問問大夥兒,我們周記的豆腐,和你們黃記是不是一樣品相?一樣味道?”
旁邊買過林十七豆腐的百姓們,有那膽子大的人,也幫忙回話。
“和黃記豆腐店裡的豆腐根本不一樣,比黃記豆腐店賣的好吃多了。”
“可不是,顏色也更白嫩一些。”
……
林十七隨即又對官兵笑道,“幾位官爺,明察秋毫,你們過來幫忙維持治安辛苦了,一會兒帶點我們周記的豆腐回去吃吃。”
那個官兵道,“我們是接到黃記豆腐店的舉報,過來看情況的,彆和我們套近乎。”
語氣很是公事公辦。
那黃掌櫃囂張道,“對,你們是不是鄉下泥腿子?你們哪裡來的豆腐配方?你沒有來路出處就是偷的!”
那唾沫星子都快要噴到林十七的臉上來。
被周琅不動聲色地將林十七拉開。
“這位掌櫃的,俗話說同行就是冤家,你這樣誹謗我們大可不必!我是讀書人,方子自然是我從書得來的,我們大虞國的律法分明,沒有哪一條,是不準鄉下人做豆腐的。”
黃掌櫃一愣。
那兩官兵將周琅上下一打量,“你是讀書人?”
周琅雖然衣著樸素些,但是長相不俗,氣質更是不凡。
再看林十七也是落落大方,麵對指控,一點不急不慌的,坦坦蕩蕩的神情。
甚至,連護在牛車身邊的小乞丐丫頭,也長得好看,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隻有警惕,沒有心虛。
周琅回道,“是的,我們家姓周,是下麵龍泉鎮桃花村人士,我家上有父母爹娘,我兄弟五人,下有侄子侄女良多,我們老周家兩個讀書人,還有個侄子也在龍泉鎮學堂讀書,曾是縣童生前三,我們夫子曾是舉人,告老還鄉教書育人的,夫子姓宋……”
他說得頭頭是道,家中淵源以及師長姓甚名誰都介紹了一遍。
那兩個官兵神情緩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