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翻臉(1 / 1)

推荐阅读:

在古代,祥瑞的出現,代表著上天對當今帝王的一種肯定,說明帝王執政好,風調雨順,百姓生活也富足。

每個帝王都希望自己名流千古,有祥瑞的出現,無疑對帝王來說是一件高興的事。

上報祥瑞,這樣很好的迎合了帝王的心理,暗自拍馬屁,給帝王留下好的印象,希望藉此得以升官加爵。

在歷朝歷代中,祥瑞事件都被視為極其重要的預兆,而在明朝,這些事件更容易受到罷了。

明朝祥瑞事件的具體內容包括很多種祥瑞,如彩雲、神獸、龍、鳳、虎、鹿等,被認為是一些吉祥的預言和預兆。

這些祥瑞不僅僅是自然現象,還包括人文和社會方麵的,他們相信這些祥瑞事件能夠帶來福澤和平安,因此被廣泛用於軍事、政治和經濟領域。

儘管明朝祥瑞事件具有神秘和不可思議的色彩,但其實這些祥瑞事件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祥瑞事件不僅僅是預示著國家的興盛和繁榮,也象徵著秩序和安寧的穩健狀態。

因此,對祥瑞事件進行的解釋也要考慮到當時政治、文化以及宗教和哲學思想,綜合考慮下才能對一段歷史的了解更加全麵和深入。

最早的祥瑞,其實就是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是劉邦未建立漢王朝之前著名的歷史典故,當時的劉邦一劍劈開大蛇,讓跟隨他的人更加敬畏,京劇中的《白蟒台》便是依照這一典故演化而來。

據說秦始皇曾經說過:"東南有天子之氣",劉邦懷疑就是自己。

後尋找他的人說,在他出現的地方總有雲氣凝聚,這便是一開始許多人跟隨他的原因,祥瑞包含了人們對美好安穩生活的嚮往。

至於更早的,疑似祥瑞,因為記載較少,更多是口口相傳,所以已經變成傳說。

之後歷朝歷代,大多有類似祥瑞出現,也就不足為奇。

而在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形成出現祥瑞,百官要上表慶賀的傳統。

永樂二年九月,封地在河南開封的周王朱橚進京朝見永樂大帝朱棣,進獻了一頭名叫"騶虞"的神獸。

神獸現世,百官請賀,大家都認為是皇上至仁,上天垂愛,所以降此神獸以呈祥瑞。

騶虞的記載最早見於《詩召南篇》,其中有"籲嗟乎騶虞"之句,毛傳的解釋是:"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

因為騶虞是義獸、瑞獸、仁獸,不可多見,所以史籍對它的記載很少。

隻有《晉書》卷七記有鹹和八年騶虞出現於遼東和《新五代史》騶虞出現在四川武定和壁山的記錄。

不過,就連編寫《新五代史》的歐陽修也無緣得見騶虞真麵目,他不得不在該記載的文尾加按語,坦承說:"騶虞,吾不知其為何物也。"

既然世人不識騶虞為何物,那明周王朱橚憑什麼斷定自己進獻給皇帝的就是傳說中的神獸騶虞呢?

顯而易見,他的根據就是毛傳所說"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之語。

朱橚的兒子朱有燉曾經撰文記述騶虞的發現過程:"永樂二年秋,有瑞獸出焉,白質黑文,圓首而修尾,行則二虎隨之。其性不食生物,不踐生草。

望之雖若悍猛,迫之則甚馴擾,即《瑞應圖》所稱騶虞是也。"

明宣宗宣德四年正月,鎮守南京的襄城伯特派使者將兩頭與明周王朱橚所獻相同的騶虞護送到北京。

該騶虞是在安徽滁縣石

固山被發現的,到了北京後,文武百官和四夷朝貢使者強勢圍觀。

躬逢其盛的大臣金幼孜詳細記下了他所看到的騶虞的樣貌:"白質玄章,膚體明潤,馴擾安適,弗懾弗驚。"

另一位大臣夏原吉也在自己的記載中寫道:"蓋貌首虎驅,白質黑章,修尾隅目,而其性甚馴,真盛世之瑞物也。"

看了這兩位目擊者的觀後感,聰明如你,應該猜得出這種這種黑白相間、"其性甚馴"的瑞獸到底是什麼動物了吧。

沒錯,魏廣德當初看到這事兒的記載後,就從此處得出結論,這東西應該就是後世國寶——大熊貓。

最初,他以為是長頸鹿,因為在魏廣德的印象裡,永樂皇帝是得到過長頸鹿的,在感覺不對以後,才想起長頸鹿應該是鄭和從非洲抓回來的。

至於為何到了嘉靖朝反而變質,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現在,張居正想要在祥瑞上做文章,魏廣德也不好否決。

說白了祥瑞,更多還是政治影響力,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現在的張居正也需要祥瑞來表現自己執政能力,反擊那些倒張派對他的詆毀。

此時,魏廣德出言讚成他上表慶賀祥瑞之事,張居正心裡很高興。

不過他也看出魏廣德的顧慮,其實他何嘗不知道,或許事後又會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說他是逢迎獻媚之輩。

但是,這時候為了穩固權利,些許小節也顧不上了。

說到底,雖然都說張居正的相位極穩,但實際上萬曆時期朝堂真正做主的還是宮裡的太後和小皇帝,張居正的位置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穩當。

宮裡要真隻是擺設,高拱也不會那麼容易就被拿掉。

其實,都是在萬曆初期,對太後獻媚所得來。

實際上此時外朝對宮裡的需求,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待遇比隆慶皇帝時更過。

宮裡是實實在在得到好處的,這才讓宮裡的太後對張居正滿意。

好在張居正的改革,恰好彌補了朝廷財政的虧空,豐盈國庫,所以很少人有人拿此事說事兒,評價張居正。

魏廣德自然也注意到了,隻不過他也不想因為這點小事兒得罪宮裡,所以就裝聾作啞,讓張居正去票擬。

"善貸,那我的賀表,明日就遞進宮裡。"

張居正開口對魏廣德說道。

這也是有個排序的,若是事先沒有溝通,自然誰想到就誰先上了。

此時張居正提議,自然就要他這個首輔先來,次輔次之,然後外朝百官必然效仿。

對此,張居正還是有信心的,就算大家對此事有看法,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會學他,向宮裡遞賀表的。

微微點頭後,魏廣德笑道:"我明白了。"

首輔打了頭炮,他這個次輔自然不能居於人後,也要上表。

他若是不上表,那晚上府裡就會有一大堆人找他,這些人自然是看不得這麼做的官員,當然還有彆有用心之人,想要綁架他,讓他帶頭倒張。

"轟轟轟"

呂宋玳瑁城城外,此時炮聲隆隆,由明軍和西班牙人組成的軍隊已經完成了對林鳳海盜集團在城外幾個村莊的圍剿,在他們麵前隻剩下最後一座堡壘,也就是玳瑁城。

鄧子龍命人把幾條福船上的大炮搬運下船,直接做為陸炮使用。

又抽調部分槍法好的士兵,組成鳥銃隊,進行戰場火力壓製。

畢竟,此行其實並未準備地麵作戰的裝備

,隻能先將就著來。

而此時,火炮陣地後的鄧子龍也在發著脾氣。

"王望高,你帶五百人過去,今天說什麼也要把夷人俘虜的明人要回來,要是他們不交,你就直接動手搶,把鳥銃隊也帶去。"

鄧子龍下令道。

開戰以來,第一天是持續一夜的炮火封鎖彭加絲蘭海灣,擊毀幾乎全部林鳳海盜集團的海船,。

而在天明後,聯軍就從三麵開始進攻玳瑁城,先後攻克附近幾個居民點,成功把戰場推進到玳瑁城城下。

玳瑁城外幾個居民點,明軍隻攻占兩個,不過也俘虜數百明人俘虜,而夷人負責攻占的居民點,情況也是類似。

雖然林鳳已經有了防備,但畢竟還有野外大量即將收穫的作物,所以當戰爭爆發後,許多人被困在城外,並沒有及時撤回到城裡。

按照鄧子龍得到的消息,此次夷人那邊俘虜的明人已經上千。

雖然這些人都是跟隨海盜來到這裡,可被俘之人多是海盜家屬,而窮凶極惡的海盜大多已經在戰鬥中陣亡。

在鄧子龍聽說夷人虐殺明人俘虜後,當即就拍王望高前去接洽,要求夷人送還全部明人俘虜。

不過從他剛才發火來看,顯然王望高的聯絡並沒有去的什麼進展。

"大人,若是末將帶走五百人,這邊戰線可就吃緊了。"

王望高在夷人那裡也是吃了一肚子氣,又被鄧子龍一通怒罵,此時也是想要找夷人發泄胸中憋悶。

不過,當下最關鍵的還是城下的戰局。

當下,要是他直接帶著這麼多人離開,前線可就吃緊了。

"不怕,林鳳應該已經被我們的火力震懾住了。

我們這邊大炮不斷轟擊,他們就不敢生出出城交戰的心思。"

鄧子龍搖搖頭說道,"倒是那些海盜俘虜,不管如何,他們都是明人,什麼時候輪到夷人動手殺人了。

就算要殺,也得是我們動手,按照大明律殺頭。"

見王望高還在猶豫,鄧子龍又大聲吼道:"此事若不能處理,回去以後,怕京城也會怪罪我們。

你也彆怕,夷人現在兵力都堆積在城下,他們軍營裡應該沒多少人。

你帶五百人去,應該能震懾住他們,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鄧大人,若是夷人真開火怎麼辦?"

王望高依舊有些猶豫。

之前他去夷人營地要人,雙方從一開始還算和平的交流,不多時就發展到劍拔弩張的程度。

是的,西班牙人不想交人,上千俘虜,雖然男女老幼都有,可數量多,眼下馬尼拉城建城正需要大量勞力。

這麼多人,要是帶回馬尼拉城,可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而且,這些俘虜還不需要給工錢,隻需要給口吃的就能往死裡使喚。

是的,這些俘虜,他們並不把他們當做勞工,也沒打算讓他們有活路。

隻不過在他們死前,榨乾最後一點殘餘價值。

"我讓你帶鳥銃隊去乾什麼,吃乾飯的?"

鄧子龍沒好氣的說道,"隻要他們敢翻臉開槍,你就直接打過去。"

此時,鄧子龍轉身看著遠處玳瑁城城牆說道:"這也是個機會,若是真打起來,也未必是壞事兒。

我會叫林百戶回去,把蘇祿國的兵馬調動上來。

若是夷人真為了這些俘

虜要和我大明交戰,那正好就勢和他們乾一場。

到那時候,我們這邊軍容勢大,我想城裡的林鳳也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鄧子龍此舉就是賭,賭夷人不敢在沒有消滅林鳳前就和大明翻臉。

賭夷人兵力不足,若是和大明為敵,必然削弱他們在前線的兵力,那城裡的林鳳應該會撿軟柿子捏,肯定會選擇對夷人發動反擊而不是對大明這邊。

到時候,兩線作戰的就要變成夷人了,由大勝到大敗也是可以想像的。

"而且,算算時間,提督大人的船隊應該距離呂宋很近了,隨時可能出現在外海。

就算夷人想憑藉他們那些武裝商船壓製我們,等水師主力抵達,海上實力對比也會發生逆轉。

隻要我南海水師到來,我想,瑟瑟發抖的就應該是夷人了,嘿嘿"

說到得意處,鄧子龍不由得笑道。

"鄧大人深謀遠慮,末將佩服。"

王望高馬上做出一副欽佩狀,拍起鄧子龍的馬屁來。

"那大人,我這次過去,是不是也要裝出咄咄逼人的樣子,最好激夷人動手?"

王望高隨即又想到鄧子龍的打算,貌似很好的樣子,說起了,好像此時和夷人開打,對大明很是有利才對。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怎麼能把機會就這麼放過去。

王望高自然就想到自己是不是可以故意激夷人出手,自己因勢利導就把局勢改過來。

"不必。"

鄧子龍想到來之前看到的魏廣德那邊的計劃,貌似京城並沒有現在就徹底拿下呂宋的打算。

若是自己激起夷人動手,順勢把呂宋的夷人都趕出去,也不知道會不會壞了京城的計劃。

畢竟,現在大明還需要和夷人做生意,他們的銀子是真的多,而馬尼拉城就是這些夷人商人的據點之一。

拿下呂宋很簡單,可真把夷人商人也攆走了,說不好就要壞事兒。

"是,那我這就去召集兵馬。"

王望高拱手道。

"去吧。"

鄧子龍說了句,等王望高離開後,他又馬上派人找林百戶過來,同時還派出親兵坐小船通知在海灣外圍遊弋的炮船。

可能要和夷人開戰,水師的炮船那邊自然要通知到,讓他們有所防備才行。

免費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