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運籌(1 / 1)

推荐阅读:

大明遼西走廊上,各軍堡明軍已經收到警訊,有數萬蒙古騎兵正在渡過小淩河,目標似乎是錦州。

此次蒙古入寇是多路進軍,其中一部正是從綏中向西北方向進軍,最早發現異常的也是綏中廣寧為長嶺山堡偵知蒙古數千騎兵動向。

隨後緊急上報軍情,寧願中左衛也很快發現警訊,如此才快速把消息傳遞到戚繼光手裡。

這些年,戚繼光主要作戰重心放在北方女真部族,他通過多種手段分化、瓦解女真部族之間的聯盟關係,全力扶持女真部族中親大明的勢力,成效也非常好。

自剿滅王杲後,又分彆剿滅阿海、阿台部,讓女真部族中對大明不滿的勢力也因為孤掌難鳴而隻敢出聲。

同時在女真部族裡,也廣泛散播大明當年是好意接納女真部族南投,但是女真部族中部份首領野心膨脹,竟然妄想攻明,實在是不仁不義。

如此影響下,女真部族近兩年倒是安心下來,對大明的敵意有所化解。

不過此時戚繼光依舊盯著北方,因為魏廣德想要恢複奴兒乾都司,這個事兒對於京城內閣的閣臣來說,不過就是拍拍腦袋就定下裡的事兒。

可任務落到遼東,落到他戚繼光肩膀上,那就是要具體落實如何操作此事。

現今大明遼東,最北邊的城市是安樂洲,要想按照魏廣德說的,從黑龍江坐船抵達奴兒乾城,明軍邊境需要向北推進數百裡地。

那裡,其實還是一片荒地,隻有少量女真人和蒙古人混雜居住的區域。

向北一直推進到土河附近,那裡是鬆花江支流,在此下水沿鬆花江彙入黑龍江,然後船隊才有可能抵達奴兒乾城。

如果放棄水路該走陸路,那還是歇歇睡吧。

這個時代的交通,如果沒有水路交通,那基本上已經可以放棄。

魏廣德想要經營東北,就必須打通水路。

戚繼光此時一直在策劃如何布置一條安全走廊,能夠讓明軍安全的在昌圖和土河之間來回行進。

畢竟,這樣的走廊放在遼東長城外,實在太不安全。

為了這條走廊擴建長城,那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太勞民傷財。

於是,這條走廊就隻能建立數十座相互之間距離十幾二十裡地的軍堡進行保護。

好吧,就算如此,其耗費也是巨大的。

這就是明朝版的“領導一句話,下屬跑斷腿”。

說實話,如果讓戚繼光自己選,他是絕對不會考慮去什麼奴兒乾城的,實在是太難了。

可千裡之外的京城,魏廣德和譚綸、還有張居正,還就真的點頭答應了,還用正式公文把任務布置下來。

若非如此,戚繼光一定會回信請求魏廣德放棄這個打算的。

可惜這幫人已經定下來,容不得他提出自己的意見。

古代交通,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真的是影響巨大。

不過遼西走廊的警訊讓他不得不收回向北的視線,轉而正視錦州的危機。

廣寧、寧願偵測到蒙古騎兵的運動,目標都指向大明遼西走廊關鍵接點錦州,要維持遼東和關內陸路聯係,這裡也是萬不能有失的。

此時戚繼光已經帶領主力,包括步營、馬營、車營及遼東精銳自遼陽出發,向西急行,準備阻止蒙古對錦州的威脅。

大軍行進在長城內,倒是也安心,隻不過這仗該如何打,戚繼光其實到現在還麼有個頭緒。

那個是先儘快趕到錦州附近,到時候拚接手上兵力,擊潰敵軍是不成問題的。

可有個事兒到現在戚繼光還有些驚疑不定,那就是幾路探馬都沒有偵知到此次蒙古入寇首領是誰,因為一直沒有發現對方王旗所在。

為此,雖然貌似戰事可能集中在遼西走廊,可是在離開遼陽時,戚繼光依舊向整個遼東邊鎮各堡發去堅壁固守的命令。

畢竟遼東孤懸,四周貌似都是敵人。

即便是被他打服的女真人,戚繼光也是絕對不會掉以輕心的。

遼東的周邊環境實在太糟糕了,比之薊鎮是大大的不如。

薊鎮隻需要關注北方即可,可是在遼東,卻要防備東、西、北三麵。

在戚繼光帶領大軍向西急行的時候,魏廣德也拿著軍情來到張居正那裡。

張居正已經看完遼東軍報,看向魏廣德問道:‘善貸是何主張?’

魏廣德過來,肯定是有其他想法,絕對不是調遼東兵馬禦敵那麼簡單。

否則,他直接指示兵部就行了,何必跑這邊來找他。

魏廣德在張居正麵前也不隱瞞,直接說出了對俺答汗身體以及後俺答汗時代蒙古的擔憂。

“你擔心俺答汗死後,他的繼承人會推翻‘隆慶和議’的協議?”

張居正微微皺眉,此時他曾想過,不過魏廣德已經在布局蒙古,而且看似並不十分緊迫,自然也隻是一掠而過。

可現在情況有變,俺答汗還活著,可土默特部就有人敢陽奉陰違,確實不是個好消息。

“你準備大打一場?震懾蒙古宵小?”

片刻,張居正就猜到魏廣德的意思,雖然對他的構想還不清楚,但大致意思還是能理解。

“是,我想讓遼東官軍既要打疼蒙古人,又不能把他們傷的太厲害,最好相持。

此次入寇,很大概率是黃台吉在指揮,一旦他發現他兵力不足以擊敗官軍,我預想其必會聯絡遼東土蠻、泰寧等部集兵會攻大明。

屆時,薊鎮大軍北上,和遼東官軍一起夾擊其部。

此戰若成,就算俺答汗死掉,十年內也不會再有蒙古大汗敢於對我大明動手。

而遼東,也會因此至少幾年內不會再和土蠻等部族爆發戰事,可以全力經營東北。”

魏廣德說完就閉嘴不言,等待張居正的答複。

又是一場大仗,大明的家底兒真有點抵不住了,所以魏廣德必須事先征得張居正的支持。

若是他那邊直接指示兵部大打,到後麵戶部接濟不上而前功儘棄,那才是大明真正的損失。

“又是一場大仗。”

張居正又有歎息道。

高拱執政那兩年,大明風調雨順,四周也是太平無事,沒想到他接手後,先是女真,然後就爆出緬甸,最後還要和蒙古人大打一場。

“多事之秋。”

魏廣德苦笑一句。

“是啊,多事之秋。”

張居正心有同感附和道。

“打吧,黃台吉野心太大,不給他一個深刻教訓,正如你所說,俺答汗若有意外,這仗始終避免不了。

與其如此,不如趁現在俺答汗還在,還能掌控草原主要勢力的時候打一場,如果他心裡真有大局,必然在戰事爆發後控製其他蒙古諸部,這樣戰事也不會繼續擴大。”

張居正想明白了,從俺答汗這些年舉止看,此人確實不想和大明為敵了。

隻是架不住他身邊還有些人野心勃勃,覬覦大明。

打一場,至少可以把戰事進行一些控製,可比在他死後再大好。

鬨不好,那時候就是大明和蒙古之間的一場大決戰。

接下來,魏廣德就把他打算命令九邊官軍嚴加戒備,薊鎮大軍也做好出動準備,隻等錦州戰報傳來,立即出關助戰。

而最緊要的就是戶部,得為大軍備足糧草和銀子,遼東還好,官軍常年征戰,軍餉本就比其他衛所高,所以還不需要什麼開拔銀就能拉出大軍,隻要事後把犒賞發下去就行。

薊鎮這邊,是得給大軍發銀子才好拉出去打仗的。

沒有安家銀子,那就小心士卒在戰場上不賣力作戰,直接把人賣了。

“善貸,你去兵部參與讚畫,我這就給戶部下條子,讓他們儘快調撥錢糧去三屯營,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該做的準備都要做好。”

張居正當機立斷道。

“好,善貸就先行告辭了。”

魏廣德起身拱手說了句。

“好。”

張居正起身還禮,在魏廣德出去後,他就回到書案前快速給戶部下條子。

已經是臨近年底,按說這個時候又關係到年底結賬,可現在軍情如此,今年戶部的賬本怕又不好看了。

去年還是動了些小手段,才堪堪把賬本做的好看些,至少表麵上有了結餘。

沒想到今年,怕又是個大大的虧空了。

條子不多時就被送到張學顏手裡,雖然不知道為何,但要給三屯營又是撥銀又是送糧,擺明了是在京畿附近要打仗的節奏。

要說這些年,特彆是“隆慶和議”後,四九城百姓總算是把心放到肚子裡,安安心心過了幾年時間。

可是首輔這份條子,讓張學顏嗅到濃濃的火藥味。

他畢竟是從遼東巡撫任上回來的,對戰事當然不陌生。

又是錢又是糧,不打仗還能做什麼。

馬上叫來手下開始布置,“糧草從通州直送三屯營,銀子由太倉出,也不過兵部了,直接發那邊,給兵部遞個條子就行。”

銀子從戶部出去,過了兵部還得被刮一層,張學顏清楚的很。

首輔這手令要求戶部足額撥付銀子,張學顏也想做點事兒,所以銀子他打算利用張居正的條子,直接實發過去。

薊鎮總兵董一元和魏廣德關係不錯,借機也交好次輔大人。

至於下麵有意見,看到首輔的條子,想來火不會往自己這裡來。

此時張居正處境看似光鮮,其實下麵官員多少都意識到什麼,也都是各有盤算。

而三屯營的董一元還不知道,他會開天辟地第一次領到朝廷足額餉銀。

這,怕也是大明朝百年來的首次。

魏廣德走進兵部大堂,此時職方司郎中、主事都在,曾省吾這個主管侍郎自然也在這裡。

“善貸你看看吧,這是擬向戚元敬那裡送的文書。”

擊退蒙古騎兵,但還要把人吸引住,不讓他們直接潰逃,還希望能夠引得黃台吉找盟友,說實話操作難度很大。

譚綸隻考慮讓戚繼光吸引黃台吉部,為薊鎮大軍合圍創造時間。

可魏廣德的算盤打得更響,還想連帶把不聽話的泰寧,處處和大明作對的土蠻一起給做了,這難度可就不是一點大。

魏廣德接過文書看了眼,眉毛就是一挑,笑道:“泰寧、土蠻隻是希望他們摻和進行,不是必須,沒必要強調此事,‘務必’二字不妥。”

魏廣德很快就發現了不妥之處,他確實想包他們的餃子,但也知道這裡麵的難度,還有黃台吉的想法無法左右。

“兵部這邊沒辦法,不妨問問錦衣衛那邊,是否已經有人在黃台吉身邊。”

隻是,譚綸不經意說了句話,讓魏廣德心裡就是一動。

“來人。”

魏廣德忽然喊道。

他來兵部,這會兒周圍自然都是兵部的人,不過還是有小吏過來。

“馬上去北鎮撫司請劉守有劉指揮過來。”

魏廣德馬上吩咐道。

“啊,是,魏閣老。”

那小吏沒想到是安排他去錦衣衛,所以心裡不舒服,但還是馬上答應下來,快步離開兵部大堂。

“若能實現此計,損失一個細作也是值得的。”

魏廣德隻是低聲回了譚綸一句,譚綸也隻是微微點頭,

兩個人的交流,讓旁邊的曾省吾有些一頭霧水。

兵部沒有直接向草原派人,但是此前譚綸有機密文書下發各軍鎮,讓他們可自行安排此事。

而在京城,直接排除密探、細作的,也隻有錦衣衛。

所以曾省吾不知道一些事兒也實屬正常。

劉守有在北鎮府接到消息不敢怠慢,馬上騎著馬帶著護衛就趕到了兵部。

此時,譚綸正在簽發發往各軍鎮的文書,簡述遼東軍情,讓各地衛所保持高度戒備,各鎮總兵立即召集手下精銳,隨時準備出戰。

這些文書都差不多,隻是遼東和薊鎮的文書還沒有完成,需要等待最後定奪。

劉守有被人引入兵部大堂,立即就向魏廣德、譚綸、曾省吾行禮。

其他人他可以不放在眼裡,可這三位都是朝廷大員,不是他能不看在眼中的。

“你們先下去休息,一會兒我叫你們再回來。”

譚綸對著堂上其他人吩咐道,等人離開魏廣德才對劉守有問道:“思雲,錦衣可有人安插在黃台吉周圍?”

“嗯?”

魏廣德的問話讓劉守有驚訝,但思考片刻後還是說道:“有,不過隻是在周圍,並不在他身邊,很難說上話。”

聽到這話,譚綸微微皺眉,可魏廣德確實很滿意,對譚綸笑道:“如此大計可成。

隻要人對周圍人說起,想來必然有人會稟報黃台吉。

至於他最後會不會按照我們設想去做,那就看命了。”

魏廣德說完,譚綸轉憂為喜,“妙妙妙,正該如此。”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