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306安排 新年快樂

1306安排 新年快樂(1 / 1)

推荐阅读:

見李幼滋沒反應,吏部尚書王國光就有些急了,當即開口道:“魏閣老,此事非同小可,若做了,戶部怕是沒有足夠財力應付啊。”

他從戶部退下來不久,對戶部情況知之甚詳。

“之前戶部倒是留了不少銀子以備皇帝大婚所需,姑且不說這筆銀子夠不夠,就但說邀請周邊藩國前來觀禮,要給他們的賞賜就不是戶部所能承擔的。

永樂時朝廷有銀子,可現在沒有了啊。”

王國光很是焦急,暗恨李幼滋不分是非,明顯不是戶部能承受之重,居然還不出言反對。

“汝觀莫急,此事內閣已有計較。”

關鍵時候,還是張四維出聲勸阻道。

“子維,你不知道其中難題。

那些國主和使者來我大明,出入食宿皆由我大明承擔,他們向陛下進貢,但戶部要那銀子賞賜給他們”

王國光馬上就繼續說道,生怕張四維不知道其中貓膩。

“那些賞賜之物,不能吃不能喝,多是奇巧之物而已,而陛下給的賞賜數倍於其在本國價值,實在是大大的虧本。

所以宣德時期,滿朝諸公皆反對繼續下西洋之舉,實在是勞民傷財。”

“嗬嗬”

聞言,魏廣德一陣輕笑,隨即在王國光惱怒前,魏廣德收起笑容正色道:“王尚書對當年之事知之甚詳,既如此,當知道當年滿朝諸公反對的原由。

此次下西洋,帶上朝廷在各地府庫中的商品前往,將其販賣於其國,互通有無當如何?”

魏廣德說下西洋的船隊會帶著府庫裡的東西前往,還要過去做生意,王國光就是微愣。

彆說大明的商品能不能賣出去,但就是西洋商人不定時就會帶著勘合來大明做生意就該知道,大明的商品肯定是不愁銷路的,還有得賺。

否則吃飽了才大老遠跑到大明來做生意,承擔巨大的風險。

“魏閣老的意思是,先賺一波,再賞賜回去?”

王國光逐漸平息怒火,出聲問道。

“正是。”

魏廣德點點頭,“宣德朝反對的原因,無非就是虧了朝廷,但若此次西洋之行,朝廷不虧呢?”

“那我就不反對了。”

王國光明白當年是怎麼回事兒,就是肥了皇帝虧了戶部,所以才滿朝文武借反對下西洋。

可若是主導權交到朝廷裡,那情況就不同了,下西洋之利會流入朝廷,雖然最主要是戶部,但那也會極大改善朝廷的財政狀況。

“戶部也不反對此策,已經將各地府庫中適合參與此次貿易的商品和數量報予內閣。”

到這時候,李幼滋也不得不表態了,前尚書都公開說出支持的話,他還能怎麼樣。

實際上,他壓根不明白其中之利,否則之前也不會顯得猶猶豫豫。

王國光和李幼滋的表現,著實震驚了馬自強等人,他們是想不明白其中道理。

鄭和下西洋的事兒,畢竟過去百多年了,他們也隻知道花銷巨大,所以當吃滿朝百官齊齊反對,最後倒逼宣德皇帝暫停下西洋。

注意,宣德皇帝隻是暫停下西洋,所以才有之後英宗皇帝想要恢複的行動。

隻不過還是想要維持永樂舊製,由內廷主導此活動,所以在此遭到滿朝反對,再有沿海造反,蒙古異動,最後不了了之。

都察院陳瓚這時候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當年滿朝諸公反對,總有反對理由吧。

現今二位支持,也該有讓人信服的理由吧,否則都察院絕對不會同意此事。’

對於陳瓚的反對之言,禮部尚書馬自強微微張開的嘴巴也馬上閉上,他要等王國光對此做出解釋。

畢竟,他曾經是戶部尚書,對此段曆史了解,自然應該是有理由的。

隻是,此時馬自強已經領先六部九卿率先想到了下西洋後的事兒,那就是可能會有西洋和南洋諸國國主、使者來到大明,在萬曆皇帝大婚上觀禮。

這是什麼?

萬國來朝。

一個詞出現在他腦海裡,想著就有一點激動。

如此盛事若是能夠出現,對於現今的大明意義重大。

於是,他雙眼熾熱的看向王國光,隻要他能夠給出一個相對讓人接受的理由,禮部也會選擇全力支持這項決策。

王國光這時候沒有直接開口回答,而是環視屋裡眾人,又下意識看看堂外,這才開口說道:“之前我已經說了,下西洋之後的結果,是朝廷虧本。

但實際上,下西洋的收益也是巨大的,隻不過這部份收益並沒有彌補朝廷的虧空,而是大部流入內廷之中。

以當前戶部的財政,是肯定無法支持如此盛達儀式的。

但若下西洋的收益能夠流入戶部,戶部不僅能夠支撐此項開銷,興許還會有所結餘,極大的改善戶部財政狀況。”

王國光並沒有過多強調當初反對下西洋決策根本原因,但是卻說出若是朝廷主導下西洋,則對財政有利。

僅此一項,就足夠讓滿屋子人改變立場了。

雖然大家都不管戶部,但戶部卻關係到朝廷的錢袋子,即便工部、禮部等部有自己的收入渠道,可收支不平還不是要找戶部找補。

就在其他人還在思考王國光話裡含義的時候,馬自強已經率先表態道:“禮部無異議。”

雖然兩年後,他極大概率已經不在禮部尚書位置上,但萬國來朝這樣的盛事,終究還是禮部主持。

嗯,回去就應該讓儀製司、四夷館做好準備,會同館也該重新裝修一下了。

“兵部無異議。”

譚綸很果斷跟進表態,明顯下西洋之事是魏廣德力推,他完全沒有反對的理由。

有了馬自強、譚綸的表態,江治也馬上說道:“工部無異議。”

魏廣德含笑看著眾人,視線很快就落到刑部尚書吳百朋和都察院陳瓚,以及大理寺卿等人頭上。

“吳尚書,陳左使,你們意下如何?”

現在還有權利的,也就是這兩個衙門,至於大理寺和通政使司其實都是打醬油的,權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隻不過九卿會議,他們兩個衙門還是得掌部的官員到堂,否則就缺乏公信力。

吳百朋是去年接了王之誥的位置,成為刑部尚書,這一年也是兢兢業業隻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而且刑部曆來在朝堂上發言權就不重,屬於小透明一類的。

最起碼,這幾年大明朝堂還算安穩,並沒有掀起大獄,自然就更不被人重視。

這時候魏廣德看過來,吳百朋也是看看其他人,隨即點頭笑道:“諸公都不反對,刑部自然無異議。”

他已經回過味來,王國光其實話裡已經說明白了,下西洋由朝廷主導就有利,若是其他主導,朝廷就不利。

現在看起來,此事內閣力推,極大概率是朝廷主導,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魏廣德視線隨即看向陳瓚,等待都察院的答複。

陳瓚沉吟片刻,終於還是點頭說道:“都察院無異議。”

“大理寺無異議。”

“通政司無異議。”

皆大歡喜,大家都選擇支持,沒有什麼比緩解朝廷財政危機更大的事兒。

“魏閣老,既然大家都支持此議,那之後該如何安排,還請示下。”

王國光看向魏廣德開口道。

“譚尚書,兵部那邊統計好海船沒有?”

到這個時候,就是大方向上的落實,魏廣德看著譚綸問道。

“兵部已經算過,現在可調動海船七十餘艘,就是不知道此次所需運力到底多大,是否需要調南海水師返回東南。”

譚綸馬上開口說道。

當初鄭和船隊擁有大小各類船隻二百餘艘,搭載將士三萬餘人,可謂規模空前,這樣的勢力已經足可滅國。

實際上,鄭和下西洋,嚴格說來其實滅了兩國,隻不過沒有將其土地納入大明治下。

第一個就是錫蘭山國,也就是後世的斯裡蘭卡,其國主亞烈苦奈兒卻“負固不恭,謀害舟師”。

鄭和則趁該國傾巢而出,國中空虛的機會,帶領隨從兩千餘人,繞道出其不意的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後生擒其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其家屬。

第二次則是參與了蘇門答臘國平叛,彼時爭奪王位失敗的偽王子蘇乾刺,見鄭和來後不賞賜他,心生惡念,率其水軍去攔截鄭和船隊。

鄭和馬上下令各船散開,擺出戰鬥隊形迎戰,蘇乾刺水軍完全不堪一擊,蘇乾刺及手下很快被俘並被大明處死。

如此巨大兵威展示後,再無其他國家敢於挑戰大明權威。

“需要多少船隻”

魏廣德稍微沉吟後才說道:“這個,我也說不好,不過按照這份清單裝運,若是船隻不足,則征調月港及東南各省海船,務必儘快將貨物運到舊港。

兵部下文俞大猷部”

說道這裡,魏廣德微微停頓,忽然又問道:“現在南海水師主力在何處、”

“按照之前戰報,應該還在緬甸勃固停留。”

聽到詢問,譚綸微一思考就答道。

“兵部下文,讓他移師舊港接收貨物,禮部派員雖船隊南下舊港,與其一道出訪西洋諸國。”

魏廣德點點頭,馬上就說道。

“回去就安排此事。”

馬自強馬上開口說道。

“都察院和戶部,下去儘快安排把貨物運送到月港準備裝船。

戶部務必保證清單上貨物數量和質量,都察院派員嚴格督查。”

魏廣德其實最擔心下麵官員亂搞,以次充好,所以這次讓都察院監督戶部急地方府庫。

陳瓚聞言也不反對,這本就是都察院職責,當即也是應下。

“此次出使何人為好?”

馬自強又問道。

“禮部選拔推薦,內閣審議後報宮裡批紅。”

魏廣德開口道,“主使由禮部舉薦,副使就由俞大猷充任,他還要帶領水師為使團護航,兵部可有異議?”

“沒有,俞提督親自出任自是最好選擇。”

譚綸當即點頭說道。

“大致就是這樣,諸公看是否還有遺漏。”

魏廣德點點頭,隨即又開口問道。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李幼滋開口道:“戶部沒有異議,回去就給各地府庫下文調運貨物。”

“都沒有需要補充的嗎?”

魏廣德又開口問道。

見眾人都是搖頭,於是繼續道:“那就如此,禮部、戶部、兵部和都察院,回去就立即動起來,安排相關事宜。

我這就稟明宮裡,請求宮裡下詔定下此事。

此次事關重大,船隊出海隻是其一,等其歸來時必然是萬國使團雲集,有些該早做打算的要早做打算,且不可拖延。”

事算是定下來,眾人紛紛告辭離開內閣回部,各忙各的事兒。

王國光和李幼滋走在一塊,小聲問道:“戶部那邊抓緊辦好這件事兒,給下麵下文一定要反複強調此事重大,都察院也要派人介入,切不可在貨物上出紕漏。”

剛才魏廣德說起時,戶部擬定的貨物清單和官造織品一事,也都說了一下,大家也都沒有反對。

“尚書大人放心,之前卑職就接到首輔大人紙條,讓全力促成此事。”

李幼滋小聲說道。

“首輔也知道了?

也是,此事就算魏閣老不說,宮裡也會聯係他。”

王國光聞言點點頭。

而內閣裡,譚綸離開最晚,等其他人走後,譚綸就和魏廣德小聲說道:“征調江南民船,會不會他們不願意?”

“願不願意都要把船拿出來,不給的,暗示他們以後就不要想出海了,南海水師會時刻盯著他們的船隊。”

魏廣德回答很乾脆,不停朝廷命令,就會想辦法為難他們。

“這”

譚綸有些猶豫,魏廣德卻笑道:“陳瓚那裡不是說了嗎?此次南下讓勞堪為主,負責監察地方。

這個話我給他說,都察院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可比兵部強。”

“如此也好。”

譚綸點點頭,隨即又說道:“還有個事兒,曾省吾和你是舊識,之前他在四川做的還不錯,我打算調他回兵部看看,看是否合適接替兵部之職。”

“曾省吾?”

聽到這個名字,魏廣德就記起當年彭澤酒樓見到的那個人。

“克寨六十餘,俘斬四千六百名,拓地四百餘裡,得諸葛銅鼓九十三”。

魏廣德輕輕說道。

“是啊,這是他在四川的功績,劉顯在他賬下打的不錯,所以我打算調他回來試試。”

譚綸接話道。

“調回京城試試吧,這兩年你再忍忍,等陛下大婚以後再考慮致仕。”

魏廣德看著譚綸說道。

譚綸聞言微微點頭。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