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星所證之道,乃是【刻】。
以己為刀,天地間一切有形、無形之物,皆能刻之。
最初是受到那位【上德銘道仙】銘道之法的啟發,又跟司徒星最擅之事相結合,方成就這門天地間獨一無二的道術。
而司徒星的證道大典之所以如此隆重,則是因為他之雕刻造物,能作為銘道的下位替代。
仙界四聖君,高高在上。
從無開仙路、打通無限泉之事,雖澤被眾仙、有萬世之功。但對仙界絕大多數的真仙而言,他們都沒有經曆過【世上無仙】的那段荒古歲月。無論是仙路的存在、亦或者仙力的無限性質,在他們看來,都是自然應當的,習以為常。
仙界四聖君,在他們腦海中,隻是宛若神隻的符號。
而銘道仙,才是仙界一眾真仙最為敬仰的存在。無他,銘道仙天縱之才,觀三千大道、儘悟三千大道。而且還將他所觀摩感悟的無形大道,銘刻轉化,授予世人。
洋洋灑灑一篇【太上道書】,儘述天地至理。
據說仙界有幾乎一半的無名真仙,都是在觀摩【太上道書】之後誕生的。
隻可惜原本漂浮在【無涯星域】中,諸仙皆可觀之的太上道書,不幸遭遇了仙界所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的道湮劫。
據說,道湮大潮降臨的那一刻,太上道書的每一個字符都爆發出無窮光亮。化作連天光帶,暫時將道湮劫難抵擋住。
為下方觀摩悟道的諸位真仙贏取了短暫的逃生時間。
但畢竟隻是一篇道書,終究還是無法抵擋這可怖的劫難。最終跟整個星域一起,被道湮所吞沒。
隻有些許大道符號幸存。
司徒星有幸出生在【太上道書】消失之前,觀摩之中、精確的確定了自己的道途。
那就是成為第二個銘道仙!
要知道,太上道書雖然橫亙於無涯星域中,眾仙皆可得見。但仙界屹立於【上方山】之上,無邊無際。
光是【無涯】一域,就非仙力所能探明。有能力、有決心、有氣運真正來到無涯星域觀看道書的,少之又少。
太上道書宛若依山而建的一牆雕塑,不可移動。
但若是有人能將道書雕刻記錄轉移,使世上真仙不必跋山涉水親至、也能一窺道書真麵目。那也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司徒星就立誌於此。
雖沒有了道書的指點,想要成就銘道仙第二,可謂是千難萬險。但司徒星資質、運氣,皆是非凡。磕磕絆絆,耗費半生光陰。最終還是如願成就了無名之境。
得證【刻】之一道,就意味著銘道仙後繼有人,仙界自然大為震動。
諸多無名競相來訪,那是司徒星人生最為高光的一段時間。
隻可惜……
銘道之舉,遠非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最開始,他還能憑借過去觀摩【太上道書】的記憶,將諸多道途刻以有形。
但隨著時間流轉,司徒星漸漸發覺,自己銘道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了。因為證道無名後,身與刻之道相合,就自然而然的跟其他道途越發疏遠。
再想鐫刻……
嘗試、失敗、再嘗試、又失敗。
直到最後,徹底放棄,司徒星才在這殘酷的現實中認清出那位銘道仙的強大。
銘道之舉,非常人可以為之。
隻可惜留下一篇【太上道書】後,銘道仙自此消失無蹤。讓司徒星想要請教如何將諸道兼容的想法,都化作了不可能。
司徒星並非是會被挫折直接打倒的人物。
雖然無法直接銘刻道途,但將他之感悟、眾仙之感悟銘刻下來,卻是能做到的。
降了一級,卻依舊能普惠世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司徒星做第二個銘道仙的誌向,實則是實現了的。
……
“【上方山】?”
“【太上道書】?”
李凡從司徒星的光輝殘念中脫離出來。
即便是殘存,記憶也無比的真實。尤其是在記憶中太上道書的加持下,讓李凡的這縷神念絕對沉浸其中、幾乎迷失了自我。
好在因為道湮之劫的迫近,司徒星思潮翻湧,讓李凡及時清醒。
將其餘天柱以及守丘虛影收起的力量歸還,共同的支撐之下,道湮之劫慢慢化作無形。
但李凡卻敏銳的察覺到,相較之前,似乎每一尊天柱受到的壓力、都變得大了一些。
“看來,這般利用道湮之劫嚇唬的方法,倒也不能多用。每用一次,都形成了一道破綻,都會讓道湮之劫提早來臨。”
不過這卻不在李凡的考慮範圍之內。最起碼這一世他還真之前,還能這般重複四五次,應該已經足夠用了。
而且遭受過一次“道湮恐嚇”之後,司徒星的心海已經被攻破。不再似之前那般凝結無瑕,李凡費些功夫,也能像窺探饑仙那樣,自行查看。
從司徒星這位證道已久的無名真仙的記憶中,李凡果真收獲了諸多極有價值的信息。
“人,登山而化仙。”
“連山聖君,就是第一個登臨【上方山】,為眾生找明了一條登山之路的聖者。”
“上方山,無限海。它們應是塵世間,同等規模的存在。”
“所謂仙者,雖然占山以造仙界。但山海相融的宿命,也造就了道湮之劫注定會降臨的結局。”
李凡意識曾經親臨無限海,切身感悟到海之無限。
而山與海同格,想來也是同等規模的浩瀚。
“上方山所造仙界無邊無垠,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無限。”
跟山與海相比,真仙無異於螻蟻。但螻蟻登臨,卻將山海一時踩在腳下。
幾乎給了李凡一種人定勝天的激蕩之感。
除了連山、歸海等四位聖君之外,銘道仙也屬於這似乎能蔑視山海的人物之一。
司徒星記憶中,那漂浮在無涯星域上空的太上道書,可敬可畏。似要窮儘山與海之理。
“我曾經所窺見的真仙篆字,包括那【造化】,似乎都來自這篇道書。”
“隻一兩個字符,都已經如此奧妙無窮。實在難以想象完整道書又會是如何的震撼。”
哪怕在下界,也流傳著關於銘道仙的傳說。李凡最初就是在百花口中得知了銘道仙的存在。銘道仙名號之響亮,對仙界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而仙界四聖君、乃至守丘公,他們或許實力更強一些。但隻論傳播廣泛程度,卻是遠遠不及了。
這便是不同道途性質所決定的。
“銘道仙早就神隱,不顯於世。或許已經離開【原初】可能性了。”
“他銘道三千的手段,能夠超脫,也是應有之理。”
……
想到這裡,李凡心中不禁湧現出一縷疑惑。
通過這段時間,跟真仙、乃是無名真仙的交流。他也算是勉強弄清楚了仙界之由來,道湮之劫為何會降臨的始末。
但現在,一個無法避免的疑問隨之出現在李凡麵前。
“仙界的形成,源於山與海。”
“但不同的可能性,跟【上方山】、【無限海】之間,究竟又是什麼關聯?”
“從我之前推測【諸我歸一】的理論來看,山與海,顯然天生就是這等層級的強者。而反過來倒退,也就說明,哪怕無限的可能性中,也隻有一座無限海、一座上方山。”
“或許,共處於同樣的山海之間,這也是能夠在不同可能性之間跳躍的理論基礎。”
……
思忖良久,李凡最終微微搖頭。
不到那個境界,哪怕再怎麼遐想,也終究是無法明白其中道理的。但山海既現,卻是為李凡原本處於迷霧之中、止步於半仙的道途,指明了方向。
“先不提超脫山海。”
“身處山海之間,想要獲取強大的實力,就難免要借助山跟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