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第694章 消息散播
第694章 消息散播
負責押送護行李氏皇族北上的將領楊收,被曹彬下令革職查辦,要被送往汴京城受審了,得到這個消息,楊收臉色慘白,隻感覺天旋地轉。
這個任務,原本沒什麼風險,卻想不到,在長江水麵上,竟然發生了這等事。
很明顯,有人設計了一個局,不讓李氏皇族的人順利北上去大宋汴京城。
但楊收他自己,疏忽大意了,導致沒有保護好李氏宗族的人,溺亡人數超過了七八成,還有失蹤者,剩下的人不多了。
但是,沒有人同情他了,因為這個消息傳到了金陵城後,引發了軒然大波。
原本就沉浸於國破家亡的情緒中,金陵城內許多的達官貴族和百姓,都很哀傷。
現在得知李氏皇族,包括李煜被人,溺水於江中,更是由悲傷轉為了憤怒。
有些計劃矛盾的聲音,也在此時得以散播。
“聽說了,官家李煜和皇太後等人,都溺水身亡了。”
“到底是誰乾的,如此殘忍?”
“還能有誰,肯定是大宋皇室,不想讓李氏皇族的人抵達汴京去,如果去了,殺也不是,封賞也不是,還覺得是個大患,所以才暗中下殺手了。”
“大宋手段太卑劣了,竟然這樣做!”
“就是啊,不能投降宋國,他們都是虎豹豺狼,士兵多是是北周、西魏殘存的胡人血統居多,看不上我們江南人,這是要殺人誅心。”
各種輿論在發釀,都對大宋充滿了憤怒。
也有人趁機弄混消息,讓百姓無從辨識真假。
“據說不是宋軍親自下手,而是吳越人乾的,吳越與我李唐世代有仇怨,這次滅唐之心很濃烈,看到李唐皇族投降了,心有不甘,所以暗中下死後了,不想讓李氏皇族北上汴京城。”
“有道理啊,很可能是吳越士兵下的手。”
一些南唐人都在討論,顯然都很憤怒,對李唐皇族的緬懷和哀痛。
這些消息迅速傳開,在南唐許多城池州縣內傳開,各地對大宋、吳越的國的怨氣很大,不少各地節度使和守軍,決定要對抗到底,絕不投誠。
比如盧絳城破南下後,經過常州整頓,他率領部下攻占了歙州,其曾祖父盧肇在歙州做過刺史,留有賢聲,因此他在歙州頗得民心。
盧絳就在歙州派遣信使前往各個地方,告知四方南唐還有歙州,勢要為皇室複仇,對抗大宋的入侵。
於是,這個形勢,逼迫曹彬、潘美等人,被迫在金陵等地駐紮,無法班師回朝,而是要部署,與剩下的南唐將領占據的城池,進行征討了。
汴京城,大宋皇宮。
趙匡胤得到這個消息後,像是震驚,而後是震怒。
他在金鑾殿上,得知這個奏折後,當場拍案盛怒,大發雷霆。
“真是廢物,連人都保護不了,這個楊收,該殺!”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莫名其妙,直到奏折穿越下來,讓趙普、趙光義、楚昭甫、薛居正等人看到後,也是麵色大變,心中複雜。
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人直到內部實情。
他們不知道,是楊收真的沒有保護好,釀成大禍;還是官家暗中下的命令鏟除,在此演戲;還是被其它敵國落井下石,挑撥是非,給大宋上眼藥。
總之,這件事變得撲朔迷離,非常複雜。
趙普站出來表態道:“官家,此事牽扯到唐國李氏皇族上百口的性命,若不調查清楚,或是有適當理由,可能很難平民怨,到時候唐國的子民,說不定會因此抗拒歸順大宋,誓死反抗到底,實在不妙。”
趙匡胤點頭說道:“不錯,朕也是這般想的。此事,除了楊收保護不周外,更是有人針對,設此殺局,必須要調查清楚,還我大宋一個清白,否則,這個屎盆子扣上了,影響我大宋威嚴和仁政,會讓蜀國、北漢、南漢等國心懷畏懼,不利於大宋統一天下。”
“官家聖明,當調查真凶!”
“必須調查幕後凶手,還我大宋清白,解除信任危機。”
一些官員聽著趙匡胤的話意和表情,似乎不時官家下的命令,這是另有他人,因此,才敢陸續表態了。
趙匡胤掃視一周,對著趙光義道:“這件事,交給開封尹光義去做吧。”
趙光義愣了一下,沒想到調查李氏皇族遇害這件事,被交給他了。
不過,此時不是推卸的時候,當即走出班列,拱手道:“臣,接旨。”
趙匡胤微微點頭,宣布散朝。
趙普看了趙光義一眼,以前親密無間的狀態,此時已經有了一些隔閡。
畢竟,二人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團體。
趙普已經是宋國的宰相,去年乾德二年,就被任命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在他任相後,趙匡胤把趙普看作左右手,大小事務,都向他谘詢而後決斷。
而趙光義同樣是趙匡胤的得力助手,隻不過,曾經親密無間的鐵三角,因為趙匡胤猶豫不決的傳位順序,產生了裂痕。
事情牽扯到了曆史上“金匱之盟”,建隆二年,杜太後病重之時,把趙匡胤叫到身邊,告誡長子:你能做的江山,完全因為周世宗讓他幼小兒子坐天下,治理不力,人心不服,才讓咱們趙家有了可乘之機,若是周朝有年長的君主,這天下就沒有你的份了。
所以,讓趙匡胤死後,當傳位給他的弟弟趙光義,當時據說在場還有趙普、趙光義,趙匡胤叩頭回複母親,一定會照做的。
其實杜太後死於建隆二年,剛剛從五代中走出來的杜太後,對五代混亂局麵記憶深刻。五代時期的帝王在位時間,最長不超過十年,平均在位不足四年,所以,杜太後擔心趙匡胤過幾年有個身體不測,傳位給年少兒子,引發宋國證據不穩,繼續被改朝換代,趙家人都不得善終。
這種擔心放在當時曆史環境,並非捕風捉影,杞人憂天。但這個隻是口頭遺言,並沒有記錄在案。
隨著時間推移,趙匡胤覺得自己身體健碩,不會忽然一命嗚呼,對待傳位的事情,也不急於一時,因為他的大兒子也已經十五歲了,還能等到大兒子趙德昭長大成人,因此,趙匡胤心中其實並不想真傳位給二弟,畢竟兄弟再親,也不如兒子親啊!
而趙普卻是明確的保皇黨,明確支持應該立趙德昭為太子,而且,當了宰相後,開始對趙光義的勢力進行打壓,上次趙光義保舉嶽丈符彥卿掌管禁軍的事件,就是被趙普阻攔的。
此時,趙普和趙光義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眼神中都有冷意,然後轉身離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