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秦國,應該尚未動用全部軍力。”司馬如很清醒。
張儀也不否認:“秦國采用屯田製,具體兵力很難推測,不過我估計不會超過一百萬,而他們還要麵對蠻族南下,不可能動用更多軍力,這多方條件下,魏國其實勝算很高。”
司馬如深深看他一眼:“相爺國戰失敗,不但沒有失方寸,反而越發條理清晰,司馬如怎麼覺得相爺心中另有乾坤?”
張儀淡淡道:“不得不麵對現實罷了,輸了,還沒死,沒死就要繼續鬥爭,人不能老是回頭看。”
司馬如沉默片刻,微微一笑:“的確,馬不吃回頭草,人不行回頭路,既然已經上路,就得大步向前,沒的選擇,沒時間沉湎懊悔。”
張儀點頭:“國師高智,炮火隆隆,越來越近,國師該動身了。”
司馬如緩緩站起身:“相爺保重。”
張儀做了個請的手勢:“半個月後,魏國見。”
司馬如點點頭,轉身離去。
是夜,司馬如遠遠望著夏都方向,慨然而歎:“火光衝天啊,夏都,易主了。”
曹垣居然挑開簾子下車,走到司馬如身旁:“這把火,要燒向我大魏,老師,您如何打算?”
司馬如凝視著被火光映紅的夜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彆無選擇。”
曹垣道:“我們有聖地支持,有楚國策應,甚至蠻族也在不知不覺中幫了我們,這種情況下,弟子覺得很有機會。”
司馬如沉思片刻:“你覺得張儀的話有幾分可信?”
曹垣思忖良久,斷然道:“八成可信。”
“哦?那麼剩餘的兩成呢?”
“一成,在於秦國會否停用驪山戰器。二者,在於聖地會不會真正支持我們。”
司馬如淡淡一笑:“不,你錯了,秦國一定會停用驪山火器,但不光是因為蠻兒。二者,聖地一定會大力支持我們,但不隻是因為張儀。”
第(1/3)頁
第(2/3)頁
曹垣神色微動:“敢問師尊何解?”
司馬如道:“你拜我為師,當知為師之道,觀人。打仗的,始終是人呐。不要什麼都急著問,好好觀察,好好觀望。”
曹垣沉思片刻拱手:“弟子受教。”
司馬如點點頭:“還有一點,你說的不足,我們的勝算,隻有五成。另外兩成為師可以告訴你,至於為什麼,要你自己去思考。一,對秦國軍力的估算,二,對嬴江的手段把握,三,對魏國內部問題的評估。”
曹垣目光聳動:“弟子……謹記。不過,師尊,五成把握,似乎太低啊……”
司馬如看看他:“多高是高?殿下啊,任何戰爭哪怕沒有任何變數,也不過五成勝算,就算你有壓倒性軍力也一樣,好好思考吧。”
說著轉身走向馬車:“走吧,趕路要緊,張儀說的沒錯,真正要麵對秦國的,是我們了。”
——
泰嶽山門,雙方嚴陣以待,而居中有四人相對而立。
成無涯戟指北宮印:“逆徒,此時方才來見我?”
成無涯緩緩道:“這時候,才是時候。前輩,你不是想要一戰嗎?今日我們師徒就真正打一場,徹底了斷師徒情分,也結束這場聖地內戰。”
成無涯仰天長笑:“師徒情分早就不在,然大勢在我,你說結束就結束?”
北宮印搖搖頭:“您已經達到目的,該結束了。不是魚死網破的時候。”
成無涯目光森然,片刻之後,背後萬象展開:“的確,但卻是斬了你的時候!”
另一邊,原哲夫也凝視著淩雲:“上次不是真打,這次,給我好好看看你的道。”
淩雲根本沒有廢話,輕叱一聲,冰劍從腳下騰起,與整個人合二為一。
原哲夫微微動容:“原來如此,人劍合一……哦?不光如此,你入道了。”
淩雲氣勢高昂,戰意森然:“原哲夫,拿命來!”
第(2/3)頁
第(3/3)頁
十二月三十,曆經五天的夏都之戰終局,子夜前夕,夏都失守,最後十萬守軍儘數陣亡,夏國——滅。
自此,秦夏之戰終結。
夏國三十七州,秦國獨占二十四,辰國占據燕州和宿州兩州,晉國占據夏東四州,滇占據夏南一州之地,楚占據夏南四州,夏北兩州為魏國所得。
秦成為最大贏家,國土擴張六成,一舉成為令人心驚的龐然大物。
同一天,東西兩聖地終極一戰,為避免聖地損失,兩代宗老、兩位聖尊親自對決,一戰論勝負。
戰果為,成無涯險勝北宮印,淩雲與原哲夫兩敗俱傷。
然,成無涯欲斬北宮之際,其麾下不允,群起劫之,雙方爆發亂戰。
山門將破之際,天人降臨。於泰嶽玉皇頂昭告天下,申明蓬萊之事乃自作主張,與天神無關,可由人間自行處置,同時提出,世外戰器不該介入人間紛爭,否則將視為打破天地規則,天神將降下神罰。
雖然天外天並未乾涉聖地內戰,但突然的變數,也導致聖地內戰中止,成無涯和淩雲撤回太華山。但此戰終歸以西聖地占據優勢告終。
十二月三十一日,天人集中銷毀瀛洲島贈予夏國的戰器。
而令人意外的是,可以證明驪山戰器非天人戰器的秦國也在同一日發表聲明,此前攝政王江凡發表的聲明依然有效,但為讓世人徹底打消對秦國的懷疑,此後非對方主動,非對抗異族,將不再動用驪山火器。
有人扼腕歎息,說秦國是自斷一臂,但也有人認為,秦國此舉取信天下,雖失了火器,卻得了民心大勢。更多人認為,驪山火器有傷天和,嬴無雙果斷停用,是為大仁大義。
雖眾說紛紜,真正的因素卻隻有江凡和嬴無雙知曉。
不過,在這一天,還發生了一件事,海外三仙山的瀛洲和方丈派出使者,高調宣稱,三仙山休戚與共,蓬萊雖自作主張,但作為世外仙山,不該由人間裁決,而昆侖作為世外聖地,同樣不該對仙山出手。
他們認為,昆侖實際上是在支持秦國攝政王江凡,意圖通過這所謂的入世行走獲取世間霸權。故此,兩仙山決定支持東聖地,以阻止昆侖插手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