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直播間內彈幕,待到網友們熱議結束,靜下心後,江哲方才開口講述。
“回到先前的話題。”
“之前說到木內的死亡夢境中看見了亞特蘭蒂斯。”
“其實他不止看見了亞特蘭蒂斯的飛船,同時還看見了一部分亞特蘭蒂斯在大洪水來臨之際,一大部分人乘坐飛行器逃了出去。”
汪林連忙問:“跑了?”
江哲輕輕點頭,“是的,就像末日來臨後的電影中,我們地球文明也會主張留下來,跑出去等多批人。”
“舉個例子:比如地球未來某一日遭遇滅世之災。”
“到時候,肯定有主張離開地球的;主張電子永生的;主張與地球文明共生死的。”
這句話倒是說到了民眾們心裡。
當遇見人類無法解決的天災時,有能力的人自然會跑。
而那些平民百姓,隻能留下來
等死!
很現實的一個問題與答案!
“到哪兒去了呢?”
汪林詢問:“木內有看見嗎?”
江哲點頭回應:“有看見;逃到金星去了;還有一部分人跑到更遠的火星。”
“等等,等等,金星,火星,那不是不適合人類居住嗎;亞特蘭蒂斯人跑那邊去乾啥?”
“汪林,你忽略了一個問題——當你有能力,有技術,文明為什麼要居住在地表呢?”
此話一出,不止是汪林,直播間觀眾們也頓時恍然大悟。
“對啊,如果文明科技支撐我們不居住多災多難的地表;誰願意住地表啊?”
“就是,如果我們夏國科技支撐我們去地下居住;我才不會居住在地表。”
“有個硬性要求;當地球地表不再支撐人類居住時;我們文明會走向地下。”
“等等,等等,我發現一個問題:如果那一部分亞特蘭蒂斯人遭遇大洪水,人家肯定也會住在海裡,甚至住在地下,難不成地下文明?”
一個彈幕,瞬間讓海量民眾們目瞪口呆,仿佛腦海內某根神經被觸動了一番。
合理!
非常的河狸!
當亞特蘭蒂斯遭遇滅頂之災,他們肯定會尋求解決之法。
大不了不居住在地表了,去地下居住,去海裡居住。
地表是危險的;地下才是安全的。
難不成
那些海裡的ufo,地下出現的ufo;包括理查德上將遭遇的南極的奇妙之旅,真的是以前居住在地表的文明的遺族?
看見該彈幕,江哲倒是有些意外,“這個觀點很不錯;是的;當有能力居住在地下,一個發達的文明肯定不是居住在地表的,而是居住地下!”
“其實地下,與海裡,這個說法不止我一個人認同。”
“目前在科學界,也有科學家們主張高級文明不在地表;而是在海裡,地表內層之中。”
“我前不久看過一篇論文:【人類未來的走向】。”
“寫那論文的是歐洲的地質學家,核心觀點是:當人類走向滅亡之際時,我們應該把家園移動到海底。”
“為什麼海底?”
“因為海底是天生的凹地;像馬裡亞海溝等其它倆海溝都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那三個最深的地方都能放下一個珠穆朗瑪峰。”
“像深達11萬米的馬裡亞海溝,那地方一年四季無光,那邊的溫度是2~4c。”
“然後根據目前每向下挖100米,溫度上升3c左右——”
“我們就假設,現在我們地球遭遇滅頂之災了;我們恰巧科學技術足夠。”
“就按照這個粗顯的運算公式去計算:我們舉國之力去萬米海底;不管是乘坐什麼;反正這個載具抗壓,非常抗壓。”
“然後,我們舉國之力從馬裡亞海溝繼續向地表之下挖。”
“隻要我們挖個1000米,不管過程中碰見什麼;反正我們就繼續挖;挖到1000米時,溫度大概是在25~30c左右。”
“我們繼續挖,我們挖個1300米,溫度才堪堪39c。”
“雖然溫度足夠高;但我們人體還是能夠適應的。”
“到時候,解決的,隻是海底的壓力即可;未來的我們足夠有能力在地表之下建立一個新的文明。”
講述到這,江哲麵露嚴肅地反問觀眾們:“現在,采訪一個簡單的小問題;就算木內看見的亞特蘭蒂斯是真的;那就是高科技文明。”
“你覺得他們在遭遇滅頂之災時;想不到我所想的嗎;他們科學家想不到我們現在想的嗎?”
此話一出,全體觀眾與專家們頓時愕然不已。
想得到!
這三個字,頓時浮現所有人心中。
若亞特蘭蒂斯真的難以逃脫地球,而人家又有足夠的水平與技術。
那麼定然是在地球最深處,向下挖。
即使不去地球最深出向下挖,那麼人家依舊可以在幾千米的海水之下向下挖;那麼對科技要求並不算太高!
到時候隻要挖一個中空的海底之城,根據現代建築學的技術,是完全可以在海底千米,兩千米之下建造實驗基地與小型城市的。
此刻,報告廳內。
華雲峰和馮致遠連忙詢問台下眾人。
“可以做到嗎?”
“我們現在人類真的可以在海底建造一個城市嗎?”
台下一眾建築學教授紛紛激動地開口。
“可以,完全可以!”
“就前不久,我國南海水下2000米左右的海底平原,一座名為【冷泉生態係統研究裝置】的載人大型深海實驗設施就已經提上項了,我們完全可以把科幻電影中海底科研基地的夢幻場景搬進現實。這座由我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牽頭申報並承擔建設的科研設施;它能在高壓、低溫、缺氧的深海極端環境中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持久的生活和工作空間;目前在網絡上被網友們稱為【海底空間站】。”
“沒錯,即使末日來臨,居住在太空空間站,還要考慮太空中的各種碎石物質;還不如在海底建造一個【空間站】”
“其實我仔細想了一下;如果真末日了;我國會撥大量經費,建造【海底家園】的;這些在國家高層那邊其實是有【末日應對方案】的。”
“我也了解這個;除【海地家園】,還有【月球家園】、【太空家園】【地底家園】等一係列方案,都是應對未來末日的;但我估計有生之年,地球都很安全,我們是見不到的。”
“”
得到了一眾建築學教授肯定答案。
華雲峰和馮致遠都傻眼了。
“我沒想到;我們現在的技術真的可以在海底建造一個城市。”
“是啊,隻是目前動力不足;又不是真正的末日;我們都能在海底建造【海底空間站】;這麼一來;人家亞特蘭蒂斯人自然也可以在海底建造城市了。”
很快,直播間內彈幕迅速紛飛。
“可以,完全可以!”
“沒錯,都世界末日了,一群科學家們肯定得想辦法建造一個安全的地方啊!”
“對,可以在地表往下挖;也可以在幾千米的海底海床下挖。”
“沃日,合理啊,這麼一想,我們人類都能想到的末日避難所;那麼高級文明亞特蘭蒂斯人肯定也想得到啊!”
“我是生物學者,說個不合時宜的話語,我在聽完江老師說的【理查德上將飛機路遇南極看見猛獁象和草原】那一幕,我想到了一個可實現的方案;南極或許真的存在一個文明,我有一個方案即可實現那南極文明!”
“臥槽,這真的假的啊?”
“我們還在當一個故事聽,結果你現在就給我們來了個方案?”
“好家夥,方案不行,我可是要罵人的啊!”
此話一出,不僅是觀眾們,就連江哲本人都好奇了。
恰巧,江哲目睹到該彈幕,眼前一亮,“哦?這位生物學者,你說說看?”
下一刻,他連接了那位生物學者。
對麵接通,一個長相儒雅的中年眼鏡教授出現畫麵。
對方直截了當地說:
【擬態!】
【環境擬態,利用一種科學手段;將南極的一部分地域與外界冰冷的氣候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