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直播:開局解密祖父悖論 > 第103章:我解決了意識是什麼

第103章:我解決了意識是什麼(1 / 1)

推荐阅读:

看見這一幕,觀眾們全都傻眼了。

他們本以為江哲會忽悠忽悠,然後這期節目過去了。

誰曾想到,人家真的私底下早有研究,而且看樣子已經研究出了結果?

“好家夥,怪不得我找不到理論,原來是你自己研究的。。。”

“現在當主持人已經玩這麼大了嗎?”

“我想象了一下,江哲的日常,他要解謎靈魂,然後在學術網以及網絡上找不到相關的證據最後,他一氣之下,勞資自己研究,然後真妮瑪給他研究出來個所以然?”

“沃日,你這麼一說,江哲簡直是牛大發了;隻不過,這結果是否符合現實呢?”

“”

大部分觀眾隻是看個樂子。

對於論文,他們倒不陌生,隻是論文的嚴苛性與被認可性的高低罷了。

不少人聚集會神地看著那論文。

隻是

人家江哲似乎沒有準備給他們看論文的內容。

他隻是麵對鏡頭自顧自地翻閱,然後講述:

“在講述論文之前,我先說一下,最接近找到意識真相的人!”

“但非常可惜,他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這話一出,讓專家與觀眾們雙眼一眯,頓時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其實,早在 1987 年,漂亮國的麻醉學醫生:斯圖爾特·哈默洛夫。”

“正是這位前輩,最先研究出了意識的真相,隻不過如之前所說,他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當時,哈默洛夫在他的那本《終極計算》一書中提出——”

“意識的載體,實際上是位於腦部的神經元內部的蛋白質微管。”

“這也正是我之前跟各位科普的腦部神經元內部的微管!”

此話一出,所有觀眾與專家們頓時挺直腰杆,一臉嚴肅地拿起手機,電腦前往搜索資料。

沒有任何意外!

他們確實在學術網以及網絡上找尋到了該麻醉醫生的書籍。

“我看了這本書和相關的學術報告,他確實找到了,但好像缺乏證據支持。”

“對,當時他研究到了這裡,就沒繼續下去了。”

“難不成,哈默洛夫教授的研究是正確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江哲的研究算不上原創,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一步研究。”

“沃日,這已經非常牛皮了好嗎;你給我來研究,我都研究不出個所以然。”

“”

觀眾們震驚片刻,彈幕逐漸消失。

報告廳中的專家們也是一邊看著相關資料一邊聽著江哲的講述。

“據哈默洛夫教授稱,信息是在蛋白質微管中,而非神經元中積累和處理的。”

“後來,他讓具有權威的他科專家去驗證他所說的,隻是可惜,他的道路受阻,並未找到合適的人,去驗證他的說法。”

說帶此處,江哲麵露沉思。

在前世時。

哈默洛夫教授聯合了物理學大牛彭羅斯教授一起驗證了該想法。

隻是

在該世,彭洛夫教授似乎對這些並不感興趣。

本世的彭羅斯教授在獲得諾貝爾獎後,便一心在量子力學之中深究,從未接觸過這些玄而又玄的存在。

好在江哲找到了這條路,隻能半道拿上那大佬後續的理論。

“是的,如各位所想,我大二時期,是的,我上學時期就在研究了。”

“由於我人微言輕,我也沒有跟任何說過這些話。”

“不過好在結果是正確的,因為我發現哈默洛夫教授提出的理論是正確的——”

“因為微管就其結構而言,最適合作為大腦中量子特性的載體。”

“這是可能的,因為它們有能力長期保存量子態。”

“換句話說,它們充當了量子計算機。”

說到此處,他麵露嚴肅,“是的,哈默洛夫教授,他沒有找到支持他說那些話的證據!”

隨著他話鋒一轉,嚴肅的表情頓時消失不見,轉變為微笑。

“而我!”

“江哲,找到了!”

此話一出,所有人瞪大了雙眼,感到十分甚至九分的難以置信!

這一瞬,所有人都不再開口說話,發送彈幕,隻是直勾勾地盯著大熒幕內。

隻見江哲麵露微笑,沒有賣關子,直接切入主題。

“哈默洛夫教授發現我們人腦內中有一種連接細胞結構的微小組織,稱為‘微管’,這種‘量子結構微管’大量存在於大腦的神經元活動中。”

“我繼續了哈默洛夫的研究,我發現了——為何腦部微管內可能會有的信息?”

“於是我研究了一陣子,功夫不負有心人!”

“終於被我找到!”

“我發現我們人類大腦在產生意識活動前,微管結構會發生特定的頻率震動,構成巨大的‘量子鏈接脈絡’。”

他眉頭一皺,決定縮減其的難度。

“是這樣的。”

“首先:意識活動,具體可以是什麼?”

“這些非常簡單,思考,選擇,走路,運動,幻想,憤怒等等一係列的狀態,這便是【意識活動】。”

“在我們產生這些時,我們腦部微管結構會發生特定的頻率震動,然後形成巨大的‘量子鏈接脈絡’。”

“或者說”

隻見他微微一笑,“我們24小時,無論吃飯,喝水,睡覺,我們腦部微管最小的那個量子級的鏈接脈絡都在時時刻刻的震動。”

“是的,你們沒聽錯。”

“這些時刻的震動,才是我們的意識起源。”

“如果說這些是意識起源的話,實際上也不算太對!”

“有一個前提!”

他對著鏡頭豎起一根手指,一臉嚴肅地繼續解釋:

“這種【量子鏈接脈絡】的結構震動是有閾值的,即震動的頻率它有一個頂峰,當震動達到‘閾值’的時候,我們腦部微管內的震動會瞬間坍縮為某種確定狀態,這就是‘意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我們麵臨兩難選擇時,比如走左邊還是走右邊的時候,我們腦袋內的【量子鏈接脈絡】的震動是處於非常混沌的狀態,像什麼呢?”

“就像一團無規律且震動的烏雲!”

“然後!”

“當我們確定了選擇,即我們確定要走左邊時,這種【混沌的震動】狀態將會坍塌,變成確定的狀態。”

“這時候像什麼呢?”

“像一條指向左邊的白色雲線。”

他所說的這些自然是具象化的表現,而非【量子鏈接脈絡】混沌震動與確定震動的真實情況。

麵對鏡頭,他麵露微笑,“大家可以屢一下——”

“我們是先有了微管內的鏈接脈絡的混亂震動,然後當這個震動達到‘閾值’後,變成不再混亂的震動,那時候才是我們的意識。”

“我們的意識是什麼呢?”

他敲了敲麵前的白板,“我用一個順序告訴大家。”

“1:腦殼。”

“2:腦殼內的組織。”

“3:腦殼內的組織內的神經元網絡。”

“4:腦殼內的組織內的神經元網絡旗下的神經元細胞。”

“5:腦殼內的組織內的神經元網絡旗下的神經元細胞之內的蛋白質微管。”

“6:腦殼內的組織內的神經元網絡旗下的神經元細胞之內的蛋白質微管之內的——”

“【量子混沌狀態】或【意識量子概率雲】抑或【量子鏈接脈絡的震動之後坍塌而成的確定狀態】。”

“是的,話語無法表明意識究竟是什麼!”

“用數字表達的話,選項6,就是我們的意識!”

“再簡單點的話,意識就是需要生物電支持的前提下,然後隱藏在腦內全部神經元細胞內的蛋白質微管內的——”

“【一團會因為你我的選擇,而會混亂的量子意識概率雲,然後選擇後又會確定的準確概率】,與【量子疊加態】十分甚至九分的相似!”

“用一句大白話來說的話,意識就是——”

“我們從小到大所有已經確定好了的選擇。”

“這,便是我研究出的結果!”

講述到此,他麵露感慨,低頭看了看麵前藍皮書內複雜且繁瑣的論文內容。

若真用專業術語去解密這一切,恐怕連外界觀眾是否能聽懂都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還好,他耳畔不斷響起的係統提示聲在告訴他——

大部分觀眾,已經,懂了!!!

(s:這論文內容太多太多了,我隻挑了點重點寫,寫複雜了,怕各位看不懂;寫簡單了,怕不夠高大上;這些由哈默洛夫找到然後驗證,後由彭羅斯二度驗證,但被科學家廣泛質疑)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