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直播:開局解密祖父悖論 > 第100章:意識的構成
背景色:字体:[]

第100章:意識的構成(1 / 1)

推荐阅读:

此話一出,直播間再度炸鍋。

“等等,意識不就存在大腦裡嗎?”

“對呀,之前你不是說過,意識就是神經網絡的電信號組合起來的一個整體網絡嗎?”

“不對,江主持人說的似乎是——如果神經元不發電的時刻,意識的信息存在哪裡。”

“樓上,我有些不理解;大腦不發生物電,那人豈不是就徹底死了,哪還有什麼意識藏在哪裡這個說法?”

“對啊對啊,根本無法理解!”

“”

即使經過江哲之前的解釋,不少觀眾還是有些不清晰。

他們認為,腦部神經網絡在發電,即意識就會存在。

一旦當神經網絡不再發電,即人死,那麼腦殼裡的意識也就隨之而消散。

江哲聽著耳麥內導播播報的彈幕。

隨即露出微笑。

“或許各位誤解了。”

“我們談論的是,當大腦發電時的一刹那,信息存在哪裡!”

“眾所周知:人能思考,能看見,能聽見,能聞見,都是基於大腦裡的神經網絡在發電。”

如若將人腦比做一張電網。

那麼人在做任何事時的感受,都會傳遞進這張電網內。

一旦電網被拉閘,那麼這張網就平平無奇,人也就徹底死亡。

“信息是電流的傳遞嗎?”

“大家可以這麼理解。”

“要了解靈魂藏在哪裡,那麼我們就必須了解我們的大腦的運作方式!”

麵對鏡頭,他的語氣稍緩,儘可能講得更加詳細!

“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小腦,下丘腦”

“大家不需徹底了解,知需要知曉大腦的這些器官的存在,是控製著我們語言,記憶,運動,畫麵等等的。”

“少了這些器官,我們就開不了口,無法運動等等等等。”

雖然簡潔,但在醫學家們的眼裡,這些確實是構成人類大腦的基礎。

隻是醫學家們都未曾想到,需要解決莊周夢蝶,竟然要涉及如此之多,如此之廣闊的綜合性知識。

“而我們的意識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我們產生意識的原理,實際上非常複雜!”

“目前主要有集體性活動、神經連接、信息整合、神經元震蕩主流的模型。”

“1:集體性活動,主要就是我們大腦裡的神經網絡裡的生物電信號的傳遞——”

“有了生物電信號,才有意識的存在。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上麵我說的額葉,顳葉,頂葉,枕葉之後的功能。”

“優先比是——”

“意識,大於之後的額葉,顳葉,頂葉,枕葉之類的一切。”

這些對觀眾們來說,理解起來倒不難。

意識是老大。

大腦內的其它器官大多都並列老二。

少了老大的存在,那麼老二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隻有老大在,老二才能安然無恙。

“2:神經連接。”

“這種神經連接原理。認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會以特彆複雜的方式相互連接,從而形成神經網絡。”

“人們的意識正是在信號傳遞和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

“這神經連接模型支持者,其實與集體性獲得支持者的答案都差不多。”

“3:信息整合,信息整合原理,以及支持者認為——”

“大腦是在收到來自外部的各種信息之後,大腦將會對信息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在此基礎上就會形成意識。”

“什麼意思呢?”

“這部分支持者認為:你從小到大的所聞所見所聽所嘗所想的信息,才構建成了你的意識。”

“在有了這些記憶的支持,那麼你的意識才會激活。”

講述到此,他敲了敲桌子,讓更多的觀眾定睛望去。

“其實這【信息整合】原理,與我們之前講忒休斯之船與克隆有些類似。”

“我們之前說過【信息的連續性】,但凡我們的人體遭遇連續性的破壞,那麼克隆的我也不再是我。”

“這第三點理論,其實就是這個部分的衍生:【意識是我們人類所有信息的集合體】。”

觀眾們聞言,眼前一亮。

他們之前還以為江哲在自創,甚至胡說。

原來也是基於現實存在的理論篩選出的優化答案。

這讓觀眾,與專家們對江哲的認知再上一層樓!

“第4點:神經元震蕩:大腦中的神經元在震蕩活動發生過程中,會以特殊的頻率傳遞信號,在此背景下就有可能導致意識的產生。”

“這是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就是電信號在大腦內傳遞的時候,會產生微弱的震蕩頻率,這個頻率大家可以理解為音樂中的【韻律】。”

“一句話,大腦的神經元在震蕩時,大腦內神經振蕩按照其波段可以劃分為——”

“阿爾法α波、貝塔β波、伽馬γ波、德爾塔δ波和西塔θ波。”

“用音樂參考,α音樂,是一種靈感音樂,節拍在60~70之間,頻率在8~14核資之間。”

“當人聽到這聲音時,腦內就會產生α波即【8~12hz波】,當腦波處於α波時,我們人類的潛意識就會發生作用。”

隨著話落,他眉頭一皺,聽著導播後台內的彈幕彙報。

【聽不懂,聽不懂啊!】

【太難了,沃日!】

【求您照顧下學渣吧,親愛的!】

“江老師,請您簡單一點這些有點專業性了。”

聞言,江哲雙眼一眯,他已經儘可能簡化了。

不過觀眾們要求,他隻能再簡化一番,畢竟要對大部分觀眾負責。

“嗯,這些有些複雜,大家無需徹底了解,隻需要知道大腦有這些波段就行了。”

“總結一下,【神經元震蕩】理論中——”

“人腦有五種不同的腦波:阿爾法α波、貝塔β波、伽馬γ波、德爾塔δ波和西塔θ波。”

“阿爾法波:清醒放鬆,我們人類放鬆的時候,大腦處於這個波段。”

“貝塔波:我們高度警覺,集中的時候,處於這個波段。”

“伽馬波:我們解決問題、集中注意力以及進行複雜思維的狀態下,我們腦波處於這個階段。”

“德爾塔波:我們深度睡眠,增強免疫力時,處於這個波段。”

“西塔波:我們打盹、昏昏欲睡時,處於這個波段。”

“這些波段都在不停的運動以及轉換,大腦一直在產生所有這些頻率的波。”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和我們所說的每件事都是由我們的腦波頻率控製的。”

“在該理論的支持者,他們是這麼認為的!”

“當然,這些是猜測,沒有人可以肯定的說,意識就是這麼這麼來的。”

經過這般解釋,理解的人也就愈來愈多。

“沃日,這不就是初中生物上的嗎,我怎麼全都記不住了?”

“你家初中生物有這些?是高中生物!”

“都閉嘴,這是小學生物,彆說了,安靜聽講。”

“這”

報告廳中。

生物與心理學家們對這些倒不陌生。

還有一個心理學模型,是江哲沒有提出來的:【全局工作空間模型】

在該模型中——意識!

祂源自一類特殊的信息處理過程。

大腦記錄的感官信息會被多個認知係統使用;如語言、形成或提取記憶、執行動作等。

在數據被傳播至整個大腦的多個認知係統時,意識開始逐步產生。

三個組成部分:專門處理器,全局工作空間,語境。

【專門處理器】:

它是無意識的,仿若機械,它隻處理特定任務——

比如:一個人打螺絲一萬遍,那麼他就可以左手打螺絲,右手拿手機看電影,倆不耽誤。

這些都是無意識的機械行為!

【全局工作空間】:

則是有意識的,信息在這裡麵待的時間越長,人類對它的意識經驗就越深刻。

比如:

有個人對某個人很好了999天!

在第1000天時,那個人突然不見了。

於是,那個好人便永久的駐足在了那個人的記憶之中,一輩子!

【語境】:則是意識經驗的內部世界。

比如:一個人出了一場車禍,於是那個人會思考,我為什麼會出車禍?

仔細想想,是今天的走路步數達到了101步。

而那個人以往走路步數隻有100步。

深思熟慮後,那個人發現:這多出的1步,竟成為了車禍的關鍵。

於是,那個人便會思考,這1步內,包含了生與死,早與晚。

而意識經驗的內部世界,則是人類會思考某些事情的意義。

車禍對那個人的意義又是什麼?

讓他學會了什麼?

等等諸如此類的深度經驗!

在專家們議論間,大熒幕中。

江哲麵露奇妙地微笑。

“或許這些理論都正確,都能解釋意識來源何處。”

“他們或許認為,大腦的記憶存在於海馬體、顳葉和杏仁核等器官中。”

“這些沒錯!”

“但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