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加速她的結局
程牧是真的不擅長念書,但他腦子轉得快,很多時候並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該背的許多書也能背出來。
就是顯得態度有些不端正。
大楚的先生們都很執著於努力,似乎努力過了,還是背不出來,也能原諒。
而程牧這樣幾乎算不上努力,卻能很快融會貫通的孩子,在他們眼中就是不夠上進。
這讓程牧很是不服氣。
“爹,那些先生都太迂腐了,陛下就說過,辦事要講究效率,能事半功倍,為何非要去追求那事倍功半呢?”
單子寅自然是很支持兒子的,但是迎程程卻不是很吃他這一套。
“若是說他毫無念書天賦,不念也罷,可偏偏又是還行的,隻是不夠努力,”迎程程蹙眉道,“習武也是要日日練習基本功,沒有什麼能輕鬆成功。”
單子寅認為她對程牧的要求太高了,而且聰明人學習一門技藝,其實本來就會比普通人要快上許多,掌握了方法就是能做到又快又好。
隻是迎程程說的也不算錯,單子寅沒打算在這個時候去觸她黴頭。
“今日牧兒做了篇好文章,得了陛下誇讚,但他自己主動說娘教過,得勝不驕敗不餒,越是被陛下誇讚的時候,越是不能驕傲。”
這才將迎程程哄開心:“能聽進去這句也不錯。” 大樹
國子監招女監生一事,已經算是推進得有了些眉目。
有些大戶人家的姑娘,就愛讀些詩文,家中也有條件請得起先生,會讓這些姑娘同府中的哥兒一同讀書習文。
其中就有些姑娘,學業比兄弟要好。
恰逢這次謝清滿天下招募女監生,就有些人動了心思,想進國子監了。
隻不過即便是有這些符合條件的女監生,也得家中父兄同意,才有機會來入學。
於是迎程程又出麵,給了這些大人們信心。
迎程程到最後還是很震驚:“先帝選妃那次,我本以為京中貴女都已經選送了個遍,畢竟上次陛下擴充後宮還得從民間選秀呢,怎麼……”
怎麼到這時候,忽然又冒出來一批能入國子監的女監生呢?
單子寅提醒她:“世家大族中長幼有序,長房若是沒有適齡女子算送入宮,如何會輕易點頭讓偏房或是遠房的送女兒入宮?”
萬一哪個姑娘運氣好被選中了,偏房或是遠房豈不是一朝飛上枝頭,日後乾坤對調?
氏族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但偏房若是想送個女兒入國子監,倒是能走自己的人脈想想辦法。
畢竟這不是非得要長房點頭才能成事兒,這時候也有不少人對女官製還是持觀望態度的。
進則有機會一步登天,退則很可能性命難保。
這次肯來的女監生們,也算是豁出性命去相信謝清與迎程程了。
迎程程對謝清道:“我們萬不可辜負她們才是。”
就在這個當口,歩言被押解進京了。
其實歩言的問題,說大能大,說小也能小,隻是陛下這次打定了主意要嚴肅處理,就連遠在西南的步盛都提前寫好了折子遞進京,請陛下嚴肅處置不孝女。
歩言錯就錯在一次次挑戰陛下的底線,一次次恃寵而驕,並且恃的還不是她自己的寵,而是她父親步盛的軍功。
事實上步盛是如何一日日走到今天的,他自己心中比誰都有數。
若不是歩言一次次在家書中鼓動步盛,讓他起了些不該起的心思,也不至於同迎程程和單子寅如今關係如此尷尬。
但步盛總歸是還有一些殘存的理智,他很清楚單家軍的成功,若說單廷昉有大半功勞,也有不小的一半,是謝太君的。
謝太君為人和能力,步盛這些年看也該看明白了,若是歩言在她手中能有一絲值得調教的地方,太君都絕不會放棄人才。
是她自己太不爭氣,將心思都放在了不該有的地方。
歩言經過這一路磨煉,竟還是一張倔強的嘴,在麵聖時又說出了大不敬之語。
現如今的陛下,已經不是剛登記時那樣好說話了,據說當場雷霆大怒,直接命人將歩言拖了下去。
發配寧古塔已經是所有大臣們苦苦央求看在步將軍勞苦功高份上,能為歩言爭取到最好的結局。
因為並非在上大朝時處置的這件事,迎程程也隻能事後找單子寅打聽:“歩言到底說什麼大不敬的話,惹陛下這樣發怒?”
單子寅淡淡道:“她咒罵陛下昏聵無道,忌憚忠臣。”
迎程程:“……她是忽然得了什麼失心瘋嗎?”
“我猜可能是知道陛下要殺雞儆猴,許多事已經積重難返,她如今再舔臉求饒,也該表不了任何事,反倒招人恥笑,如此失狀之舉,也不過是想加速她的結局罷了。”
迎程程忽然有些感慨:“其實這也是一步步被逼到的這個地步,最開始她可想的是嫁給你,當將軍府的女主人。”
“但最後想上戰場,壓過你征南將軍名號的,也是她自己,”單子寅對待歩言,並沒有絲毫扼腕歎息,“她想要的太多了,還差點害了步將軍,能讓她一力承擔下來,已經是陛下開恩了。”
歩言的結局,給了西北那些仍舊有些蠢蠢欲動的官員們致命一擊,尤其是在謝太君已經率領娘子軍將整個西北治理得井井有條的情況下。
單子寅暗中輸送了不少補給,陛下也給了不少兵力支持,這次本就是要將西北完全收至皇權麾下的必然之舉。
他不願讓迎程程再立奇功,而謝太君……
她畢竟年邁,已經活不了多久了。
單子寅這幾日頻繁做噩夢,眼皮也總跳,跳得他的心非常不安,就在他準備去請旨前去西北探望太君時,西北軍的奏折和家書在同一日抵達了京城。
就連謝婧也在西北收到了消息,即日便開始往京中趕回來。
謝太君重傷牽引了舊疾,兵來如山倒,這次情況是相當不好了。
陛下也很揪心,命單子寅親自帶太醫策馬出城去迎,爭取能更快些與太君的軍隊彙合,早些開始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