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修煉法門本質上是十二種對於世界的不同角度的認知。
這種概念對於沒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普通人而言還是很難理解的。
普通人就連史地政和物化生這樣的文理分科都學不明白,更不要說上大學之後報考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專業了。
劉老師曾經說過,這種知識應該等到上高中之後,建立初步的世界觀再開始接觸。
現在屬於揠苗助長。
十二個法門的修煉體係在王雲霄眼前一掠而過,他隻來得及看清與府兵法門相關的簡短文字介紹。
府兵法門,正道進階——折衝校尉,外道進階——特種兵。
等會兒!不是鐵鷂子嗎?
王雲霄下意識地看向其他外道法門,發現其他外道的名稱也和自己之前了解的有些不太一樣。
棋詔外道——外科醫生人皮畫匠
伶官外道——律師花間客
府兵外道——特種兵鐵鷂子
…………
啥意思?是我作為穿越者的認知和彆人的認知不一樣?
就在王雲霄心中恍惚的這麼一會兒功夫裡,眼前的文字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等會兒!我還沒看完呢!
王雲霄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想要按一下暫停鍵,卻發現周圍變得十分寂靜。
森林還是那片森林,但周圍的鬼影都消失了,隻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
就連站在水麵上的白珊瑚都不見了,仿佛剛剛存在於此的隻是一個幻象。
王雲霄下意識地摸向腰間,於是他的手中就多了一把刀。
???
王雲霄看著自己手裡的刀陷入了沉思。
這算什麼?抓周麼?
雖然他在潛意識裡就想要找一把刀來防身,但這並不是他自己的刀,所以在第一時間就引起了他的警惕。
不不不,我不是這種人。
王雲霄反手把刀插在旁邊的樹乾上,將注意力投向四周。
他已經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白珊瑚在暗中施展的某種幻術,以他自身的反應來為他挑選合適的修煉法門。
不好意思,白老師,我府兵法門的經驗條已經滿了,能不能學點彆的?
劉老師曾經說過,雙修……不對,是兼修兩門或者三門都沒問題,隻要你自己有那個天賦。
什麼天賦?
精神分裂的天賦。
也就是後世網絡時代俗稱的串子。
一邊指著碗罵這是屎,一邊庫庫往嘴裡炫。
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人的固有認知很難發生變化。
後世網絡上有一個很經典的問題——當一個人都決定自殺了,為什麼不在自己死前乾票大的呢?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認知誤區。
臨死前還能想著乾票大的那種人,怎麼可能主動自殺,那隻能說是走投無路。
同樣身處於森林之中的王雲霄和李沐沐,在這一刻就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王雲霄腦子裡想的都是——這裡很危險,我要先找一把趁手的家夥,然後無傷通關。
李沐沐腦子裡想的則是——臥槽這天空,這場景,做得太逼真酷炫了!白師姐太牛逼了,不知道傳說中的天界有沒有仙氣可以供我修煉……
不同的選擇對應著不同的道路。
王雲霄並沒有等來預想之中的戰鬥試煉,腦海中一陣恍惚,他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此時眼前十二法門大半數都飛快地黯淡下去,隻留下了其中幾條道路供他挑選。
府兵、遊俠、莽人、書
生……
臥槽居然有書生可以選!
王雲霄差點當場淚目,其實小時候大人都說我有讀書的天賦,隻不過長大之後更熱愛運動,就沒有好好學習。實際上我也很熱愛讀書,隻不過一直都沒有得到合適的機會。
感謝白老師發掘出我內心深處的人性閃光點。
這個法門不是聽起來比什麼遊俠莽人積極陽光向上多了嗎!
都什麼年月了,能吃飽飯,誰還混什麼江湖啊。
於是他直接放棄前幾個一看上去就充滿了刻板印象的修煉法門,直接看向書生的詳細介紹。
書生法門,
正道進階——狂徒
外道進階——肄業生墨客
王雲霄:“……”
王雲霄:“???”
不是哥們兒,啥意思啊,我覺得你這有點侮辱人格了!
怎麼還能有肄業生這個外道修煉途徑啊?
合著就是說我適合修煉這個唄?然後欲練此功,必先掛科?
那我修煉正道……正道也很不對勁啊!狂徒是什麼鬼?
我後悔了,我想先看看彆的。
但白珊瑚明顯沒有耐心讓學生們反複挑選,從王雲霄看向“書生”法門的那一刻起,其他幾個法門就消失不見,隻留下金光閃閃的“書生”二字,在他麵前重新拆解成新的文字。
問,何為仁?
這是一個問題。
王雲霄整個人都懵了。
大哥,你彆一上來就整這麼高難度的題目行不行?
這你讓我怎麼回答?
我回去當府兵行不行?你彆折磨我了!
問,何為不仁?
看王雲霄咬牙切齒半天都回答不上來,這個題目又發生了變化。
沈家就是不仁!
王雲霄立刻回答。
你要讓我回答什麼是仁,我真答不上來,但你要這麼問的話,現成的鮮活案例就有一個。
他也不知道這個答案能拿多少分,不過在他給出這個回答之後,眼前的問題瞬間消失,又重組成一首沒頭沒尾的小詩。
書生意氣,難免天真。
正邪善惡,何以定論。
天理人欲,虛實難辨。
吾輩求索,不違本心。
這首小詩在王雲霄麵前停留了不過十秒,便重新化作一道金光落入到王雲霄手中,變成一本書籍。
隻見封麵上寫著——書生法門外道修煉教材第二版,現代社會學。
不——!
王雲霄抱頭痛哭,我不想學這個!你給我本正道的也行啊!我不想做肄業生!
他的情緒太過於激動,一翻身就從床上坐了起來。
定睛一看,那本書已經落到了自己手上。
與此同時同樣從夢中驚醒的,還有油條和餜子,一個人手裡拿著《民法通論》,一個人手裡拿著《三國通俗演義批注》。
三個人看了看彼此手中的教材,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