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灣。
蘿森走出一家電影院,腦中還在想著剛剛電影裡,封於修中槍倒下的那一幕。
《一個人的武林》今天剛剛在灣灣上映。
他最近在互聯網上看到內地不少網友都在說這部電影很好看,打戲特彆精彩,所以,今天這部電影剛在灣灣上映,他就第一時間來到電影院看了一遍。
他知道這是中原一點灰跨界編劇的第一部電影。
心裡一直挺好奇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他也是寫的,對中原一點灰一點都不陌生。
準確點說,在中原一點灰冒頭之前,他蘿森的作品在灣灣幾乎是最暢銷的。
他從97年開始出版的《風姿》,一經問世,就大受市場歡迎。
因為寫的夠黃,讀者很多。
一度是花蝶榜的冠軍作品。
但中原一點灰橫空出世之後,一本《我欲成仙》很快就把他的《風姿》從花蝶榜冠軍位置乾了下來。
並從此牢牢霸占著花蝶榜榜首。
讓他蘿森差不多成了萬年老二。
他研究過《我欲成仙》,想弄懂這本書憑什麼能在銷量和口碑上,勝過自己的作品?
剛開始研究,他就被《我欲成仙》開篇的各種設定給驚豔到了。
修真?
築基?金丹?元嬰?化神?
這些一個個都能在道家傳統典籍中,找到出處的修煉等級,驚到了他。
隨著《我欲成仙》的劇情一點點展開,他又被這本書緊湊的劇情、主角修為不斷升級的爽感給驚訝到。
這本書明明不像他的《風姿》那麼黃,爽感卻一點都不差,甚至更強。
在追更《我欲成仙》的那段時間,他受這本書的影響,也曾嘗試減少自己作品中的顏色劇情。
然後,他就收到出版社的反饋:《風姿》的銷量在持續下降,口碑在走低。
沒辦法,他隻能恢複以前的寫法。
作品的銷量倒是一點點恢複了,但他自己卻寫得越來越沒激情。
總覺得自己純粹在為了錢而寫作。
沒了以前寫作的那種快樂。
在這種心態下,他又嘗試減少書中的顏色劇情。
等出版社打來電話,告訴他銷量再次下降的時候,他才不得不再次恢複以前的寫法。
就這麼來來回回地反複嘗試。
《風姿》目前還在連載出版,但銷量和寫法,一直在反反複複。
出版社和他對接的編輯,多次勸他不要折騰,好好保持這本書一開始的風格就好。
他每次都是嘴上答應,心裡卻總是想減少書中的顏色劇情。
因為中原一點灰的作品,對他的影響太大了。
一本並不黃的《我欲成仙》,把他那麼黃的《風姿》乾了下來。
一本同樣不黃的《神墓》,在《我欲成仙》完結後的下個月,無縫對接,一上市就把《風姿》壓在下麵。
就連口碑,都遠遠勝過他的《風姿》。
這教他怎能不反思?
他原以為顏色劇情是吸引讀者的第一法寶,黃易的作品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但中原一點灰的《我欲成仙》和《神墓》,卻讓他看到一點都不黃的作品,銷量和口碑竟然都能那麼好。
這兩本書末尾對中原一點灰的簡介,還明晃晃地寫著:中原一點灰,男、漢族,1980年出生。
比他小4歲。
一個比他小4歲的家夥,用一點都不黃的作品,將他的《風姿》一直踩在腳下,他還能不反思?
他甚至對自己的才華都產生了懷疑。
他仔細想過,為什麼自己的名聲,遠遠不如中原一點灰?
反思的結論是:媒體不喜歡報道他的《風姿》,更喜歡報道中原一點灰的作品,因為中原一點灰的作品最多隻能找出一點擦邊、曖昧的劇情,不會教壞小朋友,也不會有傷風化。
中原一點灰的作品,讓他看見不寫顏色劇情,同樣能名利雙收,甚至賺得更多,名氣更大。
他不想自己的作品,永遠都上不了台麵。
所以,他總是忍不住學習中原一點灰的寫法。
隻是,目前學習的效果還不太好。
……
離開電影院後,他回到住處,打開電腦,登錄榕樹下,重溫中原一點灰的新書《天地玄黃玲瓏塔》前三章。
這本新書更新的很慢,發表一個多星期了,才更新三章,書評區幾乎全是催更的帖子。
有讀者威脅再不加快更新,就不看了。
有讀者打感情牌,說自己支持作者多久了,希望作者能稍微加快一點更新速度。
還有些讀者直接懇求加快更新。
這三章內容,蘿森已經看過了。
但他剛剛看過《一個人的武林》電影,想再看一遍這三章內容,想看看自己在看過電影的情況下,再看這三章內容,有沒有更好的代入感?
不出他所料。
在看過電影後,再看這本新書,感覺果然不一樣了。
期待感簡直拉滿了。
從第二章開始,男主角走出房間後,發現外麵是一條走廊,走廊兩邊是一扇扇房門。
在他走出房間的那一刻,走廊兩邊的那些房門,也接連打開了幾扇,每道門裡都有神情或疑惑、或驚恐、或警惕的男女老少走出來。
男主角在看見這些人的時候,驚訝發現這些人頭頂上方都憑空懸浮著一個個白色的姓名。
同時,他腦中也再次響起那道神秘聲音:“這些人是你的隊友,也可能是你的對手,他們和你一樣,也是來這個世界完成任務的,你可以選擇和他們合作,也可以選擇獨自行動。”
……
這一章的劇情,主要是這些人互相試探、交流,以及選擇。
有人選擇組成小隊,彼此合作去完成任務。
有人不相信自己不完成任務就會死,一意孤行地獨自離開,喊著要回家。
有人不相信其他人,隻相信自己,也選擇獨自離開。
這一章結尾的時候,男主角等人結隊剛剛下樓,就看見之前那個大喊著要回家、第一個獨自離開的少女,慘死在樓下。
被從天而降的一隻花盆爆了頭。
腦漿流了一地。
這是曹勝故意營造的恐怖氛圍。
他知道自己這本新書中,涉及到的電影劇情不夠恐怖,難以體現無限流作品的殘酷性。
因此,他在寫的時候,故意做了一個設定:像主角這樣的外來者,隻要進入這些電影世界,就會引來整個世界冥冥中的惡意針對。
就像病菌進入人體,必然會引起人體整個免疫係統的針對一樣。
所有外來者,於這些電影世界而言,就是病菌一樣的存在。
冥冥中,會有一隻無形之手,不斷製造各種意外,想要殺死主角等人。
從天而降的花盆,隻是各種意外的一種。
第三章的劇情,更直觀地體現出這個世界對主角等人的惡意。
主角等人分散開去打聽封於修下落的時候,其中一人剛剛走出去沒多遠,就被一輛失控的汽車撞飛。
另一個,剛剛走到一家便利店門口,想要跟店老板打聽消息,店門上方的招牌就突然掉落下來,要不是這人躲得快,也要當場噶了,但即便躲得快,還是被招牌砸斷右手臂。
就連主角,走在路邊的人行道上,腳下經過的一塊下水道井蓋,突然掉落下去,要不是主角反應快,用手臂架住下水道井口,肯定會掉進黑漆漆的下水道。
他驚魂未定地低頭向下看去的時候,驚見下水道下麵有劈裡啪啦的電弧在不斷閃現。
這下水道裡在漏電?
主角驚得頭皮發麻。
看書的蘿森雖然已經是第二次看這個劇情,還是感覺嚇人。
第三章看完後,他坐在電腦前,回想著《一個人的武林》電影劇情,想著主角等人來到這樣一個世界,想要改變封於修死於槍下的命運,本身就很難。
封於修那麼癲狂,在現代社會,接連殺人,武功又那麼高,警方隻要逮到機會,肯定會開槍。
想要改變封於修死於槍下的命運,談何容易?
這麼難的任務,竟然要書中的主角等人,在對抗整個世界惡意針對的同時,去完成?
完成不了就要死?
太難了!
但同時,他對這本書的後續劇情也產生了強烈的期待。
“中原一點灰,果然厲害……”
他輕聲自語。
……
香江和灣灣同一天上映《一個人的武林》。
一上映,同樣有許多觀眾湧進影院觀看。
中原一點灰在這裡的書迷,同樣不少,徐老怪拍功夫片的能力,袁和評、洪進寶動作指導的水平,在香江都是眾所周知的。
再加上全明星的演員陣容,上映第一天,便吸引了不少喜歡功夫片的觀眾。
讓他們更有代入感的是——這部電影是在香江取景拍攝的。
封於修和夏侯武在天台上追逐,封於修縱身一躍,從一棟樓頂飛躍到另一棟樓頂的一幕,也讓香江的觀眾很有代入感。
他們很清楚香江這邊的樓間距普遍不大,封於修這樣的功夫高手,確實有可能飛躍兩棟樓之間的距離。
他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一種封於修真的來香江大鬨過一場的錯覺。
郭景峰此時就坐在影廳裡,目不轉睛地盯著大熒幕上的劇情。
他視中原一點灰是新派的旗幟,一直在關注中原一點灰的消息,早就期待這部電影上映。
他一邊看著電影緊張的劇情,一邊在心裡感慨:叼!太叼了!第一次寫劇本,竟然能寫出這樣的電影,這不是天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