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氾盜馬賊出身,而妻子出身大戶人家,雖然兩人的結合是家族聯姻,但二人也算恩愛夫妻,在整個西涼軍中都比較出名。
因為妻子楊氏的身份高貴,郭氾對妻子很是寵愛。楊氏善妒,導致郭氾連妾室也不敢納。
郭氾自從和李傕共享一美人之後,食髓知味,常常借著赴宴為由前往李傕府上,甚至多有在李傕府上留宿。
楊氏對此倒也不懷疑,直到有一日受邀前往弘農楊氏府上,竟然聽到有人竊竊私語,談論此事。
楊氏平日驕縱慣了,當即便跟人吵鬨起來,還是楊彪的夫人袁氏將她勸住。
楊氏想跟弘農楊氏攀親,因此多與袁氏交好。而袁氏雖然看不上對方,可也知道郭氾勢大,因此隻得與其虛與委蛇。
一來二去,兩人倒也有些交情。外人看來,倒像是朋友一般。
袁氏拉著楊氏去了後院,便詢問起事情緣由,楊氏也沒瞞著,便將席上的事通通告訴了對方。
袁氏聽後,故意臉色微變,讓楊氏看出端倪。
楊氏善妒,本就對丈夫的男女事較為敏感,看到袁氏臉色,再聯想今日人們的議論,心中不禁“咯噔”一下,懷疑起來。
莫非今日那二人說的是真的?
楊氏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不確定地問道:“嫂子,難道我家夫君,真的和李府的妾室私通?”
袁氏一副過來人的模樣。
“弟妹,男人有個三妻四妾,也是尋常之事。我從前也不願意,可這麼多年,你擋也擋不住,倒不如隨他們去吧,還落得個清淨。”
楊氏哪還不明白,郭氾真的與人私通。她當即站起來就要回家,被袁氏給拉住。
“你是不是傻,這事鬨起來對你有什麼好處?隻能是將夫君往彆人懷裡推。男人跟孩子一樣,你越鬨,他越跟你反著來。”
“可是我也不能讓他跟那個蕩婦整天攪和到一起。”
袁氏沒有說話,反而有些無意地說道:“都說那妾室長得貌若天仙,李將軍也很寵愛那個妾室,視若珍寶。”
楊氏立刻回道:“一個妾室,能有多好看?”
袁氏道:“那可不一樣,聽說當初這女子乃是當朝董卓的婢女,呂布與董卓反目,便是因為此女。”
“啊!”
楊氏聽了大吃一驚。
聽到對方是美到讓呂布和董卓決裂的女子,楊氏再也忍耐不住,滿心都是不安,擔心此女會奪己之愛。
楊氏平日雖然作,可也知道她的地位來源於丈夫的寵愛。
“嫂子,我該怎麼辦?”
袁氏故意不答,待楊氏又問了一遍,方才說道:“我看李將軍對此妾頗愛,隻怕舍不得送給郭將軍。否則區區一個妾室,早就送給郭將軍了,何必二人同享此女,鬨得如此笑話?既然如此,往後不讓郭將軍前往李府不就是了。”
“他和李傕關係好,我也攔不住他。”
“那要是二人關係不好,也就好了。”
之後袁氏便不再多說此事,哪怕楊氏一再詢問,她給的意見也有限。
楊彪特意囑咐妻子如此,因為楊彪清楚,若袁氏說的太多讓楊氏回過味來,很可能弄巧成拙。
楊氏回到家,便思索著如何挑撥李傕、郭氾二人的關係。國家大事她是不懂的,就知道她男人在朝廷中誰也不怕。
正巧這日李傕得了點稀罕吃食,來自荊州的鼉,乃是劉表讓人上貢的,卻被李傕給私自匿下。
李傕本來邀請郭氾來府,可郭氾被妻子看著來不了,於是李傕便讓將這條鼉做好之後,送到郭氾府上。
郭氾也沒見過這稀罕玩意,當即便要大快朵頤。
楊氏見狀,便跟丈夫說道:“這李車騎怎麼突然送菜來,彆是不懷好意?”
郭氾笑道:“我與李傕乃是多年的好友,你多慮了。”
楊氏便有指著菜中的豆豉說道:“你看,這是豆豉,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藥吧,李車騎怎麼將之放在菜中?”
豆豉在後世是用豆子做的特色發酵豆製品,可在漢代主要是當作藥物來用,當然關東地區也有當作吃食的。
關中人沒見過鼉,所以廚子還是李傕特意找的荊州廚子,而這個廚子將豆豉當作調味品,習慣性地加入菜中。
郭氾看了豆豉,仍是不以為意。
“夫人,這說明不了什麼,李傕必不會害我的。”
楊氏眼見丈夫不聽,便又勸道:“隻恐人心不似君心,否則樊稠也不會死了。再說”一個枝丫上不能棲息兩隻雄雞,我真不理解夫君為什麼這麼信任李車騎?”
郭氾對李傕也有了一絲懷疑,開始防著李傕。
這日李傕又拉著郭氾喝酒,郭氾連連拒絕,卻又舍不得任氏的嬌豔,又到了李傕府上,與任氏顛鸞倒鳳,作樂一番。
到了半夜,楊氏派人來尋,言府上有急事,郭氾不得不連夜回家。
剛到家中,郭氾忽然腹痛起來。
今夜郭氾防著李傕,沒敢多吃菜,一直空腹喝酒,之後又與任氏酣戰一場,出了一身汗。
本來睡上一覺也沒事了,可是郭氾半夜回家,又吹了寒風,自然便腸胃受涼,難受起來。
楊氏見到,忍不住大哭起來。
“夫君不信妾身,現在中了毒,這該怎麼辦?”
郭氾也是怕了,悔不聽妻子之言,可此時已經晚了,再加上腹痛難耐,竟然忍不住流了眼淚。
幸好府上有一個老嫗建議,用糞絞汁飲下,或可解毒救人。
這時夫妻二人也顧不得體麵,楊氏命人依著辦法去做,很快給郭氾端了半盆糞水。
郭氾顧命要緊,也不過惡臭難聞,捏著鼻子飲了兩口,果然腹中作嘔,忍不住大吐了起來。
待腹中空空,郭氾這才覺得腹中舒服了許多。
郭氾取清水漱了口,憤然言道:“我與李傕此賊,相交多年,情同手足,可他殺了樊稠,竟欲又來害我,果然是狗賊也。今日我若再忍,必死於李傕手中。”
於是次日一早,郭氾點起兵馬,前來攻打李傕。
李傕也是莫名其妙,隻得倉促應戰。
二人就在這長安城中昏天黑地殺了起來,大漢最後一點國運也在這混戰之中,徹底喪失殆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