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城中的守軍雄心萬丈,徐州軍中卻頗不安穩。
對於張遼的布置,徐商頗有意見。在徐商看來,壽春水師既然主動出擊,不管是真心要戰,還是誘敵深入,徐州主力都該迅速跟進,在肥水之上,與其交手一場,將其擊破。
這樣既能提升士氣,也能恫嚇壽春守軍,如何不進反退,讓人輕視。
徐商甚至認為,大軍要立刻搶攻八公山,占據地形優勢。若是像張遼這般,猶猶豫豫,不敢出手,隻會貽誤戰機。
徐商也是個行伍多年之人,他很清楚,若是直接跟張遼起衝突,他身為下屬不占理,於是便想著拉著曹湖、典韋、馬銅等人,推動曹昂換將。
當然徐商並不是想自己做主將,他就是看不上張遼這個幸進之輩。仗著運氣好,立了幾次小功勞,憑什麼在他前麵。
不獨徐商,曹湖也不太理解張遼的布置。
兵貴神速,大軍四麵圍攻,本就要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張遼卻不緊不慢,不慌不忙,這不是給敵人反應的時間嗎
曹湖倒是沒有聯合起來請求換帥的打算,卻是想著點一點張遼,督促其儘快出擊。
於是曹湖、徐商等人找上張遼,曹湖以中護軍的身份請求張遼,儘快進軍。
張遼沒想到諸將對他如此不信任。他雖然猜到會有一些波折,質疑,也準備以一場勝利來平息這些爭議,可是他需要時間。
曹湖說得比較委婉,可徐商卻毫不客氣。
“今我軍兵臨城下,卻畏而不前,三軍將士如何看待。這些日子,軍中士氣不升反降,各部將士,皆有疑惑,以致軍心不安,人心動蕩。我跟著主公這麼多年,就沒打過這種憋屈仗。”
張遼一直較為忍讓,畢竟單論親近,他確實不如其餘幾人。
可是徐商此番乃是指責,這讓張遼滿是憤怒。
張遼立時站了起來,看著幾人說道:“公等皆是私意,不顧公事。若是覺得我張遼不能破敵,儘可離去,我自與敵死戰。”
張遼說完,又看向曹湖道:“中護軍,我若不勝,請斬我頭,可是此戰時日尚早,主公尚且不急,難道諸位如此迫不及待”
張遼畢竟是主帥,而軍中尊卑有序,他一發怒,旁人也不得不顧及。
就在這時,衛兵來報,盱台來使。
眾人匆忙將其迎入,來人乃是諸葛瑾。
見眾人俱在,諸葛瑾拿出曹昂的諭令,原來是曹昂擔心張遼不能服眾,特意下令,授張遼自己的旄節,以統諸軍。
曹昂的旄節,跟戲文裡的尚方寶劍也差不多,有斬殺之權,平日從未授予旁人,因此眾人皆驚。
張遼渾身顫抖,當即跪下,遙向東麵,三叩九拜,喃喃一番,方才起身。
有了曹昂的撐腰,眾人再說不得什麼。
又過了一日,壽春水師再次逆流而上,兵臨肥口,向徐州水師搦戰。
眾人本以為張遼這次會繼續與之前一般,避戰不出,沒想到張遼一反常態,下令周瑜、甘寧二人,率部跟進,迎擊對方。
曹湖還以為張遼是在賭氣,連忙勸道:“張軍督,你若有部署,不必受我昔日建言的影響。
這打仗啊,還是忌諱朝令夕改。”
張遼笑道:“中護軍且放心,必無錯也。”
水師出擊之後,張遼命令典韋率領建威軍向南,進入八公山,又命令馬銅率領右翼軍,向下遊而進,擇地渡河。
而張遼和徐商二部,則分屯下蔡城和河南大營,隻留少量部隊駐守浮橋。
布置完任何之後,張遼慨然說道:“此戰勝敗,全在今日,大將軍在盱台看著我們呢,諸位且奮力吧。”
各部依令而行,很快淮河兩岸,浮橋上下,為之一空,些許守軍,不過是些點綴。
張烱聞之大喜,在他看來,徐州軍將領果然不擅兵事。
於是張烱下令,全軍出擊,直奔下蔡浮橋。
張烱所部一路急進,毫無所阻,直到下蔡城南。就在這時,埋伏在八公山側密林的典韋突然率部殺出,直奔張烱。
張烱一時有些懵。
對於突然出現的徐州軍,張烱毫無預料,亦毫無準備。
不過張烱也確實有些小才能,眼看兩軍突遇,張烱便臨機布陣,橫布拒馬,聯貫利刃,以鐵繩維之,又以革囊貯鐵蒺藜布於地。
而且張烱還有個奇思小妙招,即刻木為猛獸攫弩狀,飾以丹碧,立於陣前,號稱“揵馬脾”。
通俗來說,就是造了一批猛獸樣貌、麵目醜陋的盾牌,企圖用此將敵軍的馬嚇到,真是無知者無畏。
典韋麾下精兵,都是在酸棗軍前見慣了大陣仗的,麵對袁術軍這種小兒科的手段,無不大笑,士氣反倒大增。
典韋本就勇猛,親自帶兵衝陣。
張烱如何能敵,於是被打得連連後退。
就在這時一支部隊從東南麵殺出,正是繞道而來的馬銅所部。
張遼之前見袁術軍水師來挑釁,便心生懷疑。袁術軍的水師部隊並不多,戰力也一般,主動挑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張遼不相信守軍不明白這一點,而對方仍舊前來,目的便不言自喻。
此為誘敵之計也。
而對方的目標,張遼也直接判斷出為下蔡浮橋。
實際上張遼之所以建浮橋,就是故意露出一個空檔,以誘守軍來襲,所以雙方的計策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清了對方意圖,張遼先是故意放任對方的挑釁,以驕其心,然後故意布置浮橋周邊空虛,又命馬銅迂回至曆山(今淮南市舜耕山)一帶,以斷其歸路。
淮水本來自西向東而流,由於八公山相阻,折了一個彎,因此八公山東麵和淮水之間形成一塊狹窄的平地,馬銅從曆山往西,正好堵住了這塊口子。
馬銅部出擊之後,位於下蔡城中的徐商得到信號,也從北向南殺來,三路大軍,齊齊將張烱部給包圍。
張烱一沽名釣譽的水貨,哪有能力力挽狂瀾。
陷入包圍的張烱部很快崩潰,張烱本人為亂軍裹挾,左右不得出,竟然死於亂軍之中。其部將劉彥等人皆被擒,八乾銳卒,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