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琳的解釋,無憂便問道:“那為什麼現在沒有了?”
這個涉及到生物學、環境學的問題,哪怕陳琳再是學富五車,他也著實不知道。
曹昂便笑道:“古代是有大象的,要不然豫州的‘豫’字中也不會有個象。古代人口稀少,叢林遍布,大象可以到處生存,可是隨著天下人口越來越多,大象巨大,破壞性強,自然成了人捕殺的獵物。北方的大象無處生存,隻能前往南方人煙稀少之地。”
“那為什麼虎豹也為人們捕殺,卻沒有逃往南方呢?”
“大象太大,這兩頭象還是幼年,一頭便有七八乾斤,若是成年,怕是要近兩萬斤。
老虎、豹子體小靈活,自然能躲得過捕殺。而大象笨重,一旦為人發現,便逃脫不得,自然隻能提前逃走了。”
眾人大悟。
“那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昂看了女兒一眼,怎麼看個大象還成了十萬個為什麼了?可惜你七叔曹衝還沒有生呢?
曹昂知道答案,便想試一試眾人的能力,便轉頭問道:“有誰知道該如何稱量大象的體重?”
眾人皆不知,或者說有人知道,眼看曹昂與女兒戲語,不敢多言。
卻沒想到一個隨行的小吏上前言道:“可置象於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曹昂聽後,忙看向對方。
見這小吏也懂曹衝稱象的道理,曹昂便詢問其身份。
原來這小吏是管理此地園林的小官,名叫闞澤,祖籍會稽,家中世代務農。聞聽徐州興盛,遂來投廣陵。
不過闞澤出身貧賤,又無名師良友,身份低微,連去報考秋試的機會都沒有,隻得在廣陵做個小官。
今日曹昂前來,他便打定主意,無論如何,要尋個機會,在曹昂麵前展示才能。
因此闞澤一直近前侍奉,眼看曹昂提問,他也不管是否失禮或者會得罪人,便直接開口了。
曹昂聽到此人自報姓名,沒想到又碰到一個熟悉的名字,便問道:“你會算學?”
闞澤立刻說道:“家師乃是東萊郡徐公嶽。”
曹昂聽後點點頭,卻沒多言。
徐嶽不管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在未來並不出名,但他有一項發明,卻人儘皆知,那就是珠算。
而且徐嶽的老師乃是人稱“算聖”的劉洪,一代算學大家。
古代賢人無數,可能稱聖者,寥寥無幾。
眾人皆知曉曹昂平日喜歡算學,也擅長算學,最青昧擅長算學之人。本以為曹昂今日會看重闞澤,可是曹昂聽後卻什麼也沒有表示,讓眾人不解,也讓闞澤大失所望。
難道自己還是失敗了。
唯有一旁的郭嘉明白,曹昂怕是非常看重這個闞澤,否則便不會稍後親自處置了。
······
眾人一直遊玩到下午,曹昂回到郡府,吃過晚飯,便招郭嘉前來。
見到郭嘉,曹昂便笑道:“今日招奉孝所為之事,奉孝應當清楚了吧?”
郭嘉笑道:“我回去之後便詳查了各地官吏的任命,劉洪在中平六年被調任山陽郡太守,但時任山陽郡太守的乃是袁遺,自是上任不成。於是劉洪去官,後轉任曲成(治今山東省招遠市西西曲成)侯相,一直待在東萊郡,我已遣入前去相招。”
曹昂聽後大喜,立刻說道:“知我者,奉孝也。”
多年相交的老夥計,曹昂一個言語、動作,郭嘉都懂。
“除了劉洪,其學生徐嶽、楊偉、韓翊等人,皆在相招範疇之中。”
曹昂點點頭。
“應該再加上一個叫趙達的洛陽人,還有會稽人吳範,平原人劉惇,廣陵人劉穎等等,我給你列了個名單,按圖索驥。”
郭嘉聽了,有些不解道:“這些人都是何人?”
“科學家。”
“科學”這個詞是個舶來品,一直到清末才出現。
郭嘉還是不解,曹昂便笑道:“所謂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這些人便是利器之人。”
可惜趙爽、陸績現在不過十多歲,至於王蕃、劉徽、姚信、杜預、陳卓離出生還有三十多年,否則曹昂一定將這個時代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給一網打儘。
郭嘉看著曹昂,不無擔心地問道:“明公真準備動曆法?”
這年頭數學或許還有些實用,比如算賬、統計之類的,至於天文學,主要是為曆法所服務的。
郭嘉眼看曹昂網絡這麼多算學、天文學的人才,自然想到此方向上。
“動,為什麼不動?”
這年頭的曆法,可不是後世沒人看的黃曆。婚喪嫁娶,農耕建設,皆由黃曆確定,乃是比法律都重要的東西。
而現行曆法《四分曆》已經使用了百餘年,涉及到方方麵麵,隻有一動,牽扯巨大,又是文化界的一場大地震。
曹昂不懂這個道理嗎?
他還很清楚,曆法牽扯到讖諱之學,乃是文化界大佬爭奪話語權的一個重要陣地。曹昂隻要動曆法,就是動這些人的蛋糕。
可是曹昂仍要動。
不把這些舊的東西打倒了,他如何完完全全的統治文化界。
當然現行的曆法經過百餘年,也確確實實需要變動。曆史上三國建立後,東吳改成了劉洪、徐嶽《乾象曆》,曹魏改成了楊偉的《景初曆》,隻有蜀漢沿用舊曆。
不得不說,蜀漢在方方麵麵落後於曹魏和孫吳,不僅沒有史官記史,其他文化、曆法、書法、繪畫等多個方麵都落後於魏、吳。三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都是孫吳和曹魏的,蜀漢一個也沒有。
曹昂的野心很大,當然一些東西現在沒必要提。
“主公,這些事還是要慎重。”
在郭嘉看來,曹昂鋪的攤子有些太大,牽扯的精力也太多。
“奉孝,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我有太多太多的想法,不敢等啊。”
曹昂雖然說著著急,但也清楚,這件事具體實施肯定要在淮南大戰之後。
不過他先召集各地的數學家、天文學家醞釀著此事,或許整個中華的科技在此過程中,飛速發展也未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