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橡膠(1 / 1)

推荐阅读:

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常嘉府的路實在是顛人,哪怕她年年捐錢修補,車輪也是年年換新皮革、蒲草包覆。

她實在受不了了,把她的馬車改裝了從拚夕夕買的輪胎。

而試裝弄壞的幾個,都丟給了工坊讓匠人研究製作。

還有減震器,傳統的伏兔減震有點效果,但還不夠。

徐思雨拿出彈簧,讓另一波人去研究,如何安裝在傳統馬車上還有一切需要減震的設備上。

徐思雨的這一係列動作又被成安侯看上了。

年前,司農寺將徐莊的種植方法廣泛往外複製,開渠修水車,而使今年的春耕效率大大提升。

司農寺還拿到了徐莊的新糧種,試種在南北兩地的王府莊田裡。

一畝產十石啊,這太驚人了!

沒等結果,單憑對徐思雨的信任,成安侯就將能不花錢從徐思雨那兒掏出糧種的徐成梓提拔為司農寺丞。

平遲讓徐成梓全力以赴,待糧產實現後,另有封賞。

如今,徐家又在搞創新工坊,他直覺徐思雨又在倒騰好東西。

平遲讓工部挑了十多個身世乾淨的去揭榜,最後有兩人被選進了。

他們在徐家工坊當內應,幫他監視工坊中的動靜,以便合適的時候,他能從徐思雨手裡討要些好物過來用。

沒辦法,用高官厚祿收買不了的徐思雨,平遲隻能用這種下九流的辦法了。

徐思雨想過有人會來偷師,但在簽了技術保密的契書後,她沒太管了。

她能拿的太多了,比起技藝被偷走,她現在需要先有人把她從拚夕夕買出來的東西都複刻出來。

雖然現時的輿圖與二十一世紀的地圖不一樣,但如今她都在明國了,那明國西南省以南的交趾、安南、真臘,一定跟她在曆史上學過的東南亞國度差不多。

商隊確實帶回了消息,這些地方有她需要的橡膠樹。徐思雨更堅信了,這平行的世界,總會在沒有點上交彙重疊,然後再分開。

找到樹隻是第一步,如何擁有,才是她需要考慮的。

徐思雨想,如果能像北麵的牧場一樣,明王把領土打下來,就是最好了。

隔日,她登門拜訪了成安侯。

平遲看到徐思雨主動來訪,先以為是他安排的內應被發現了,怕徐思雨來質問他的,為了麵子,把下人都支開了。

他故作輕鬆的接待,卻沒想到徐思雨是狂人一個,直接問他能不能把明國的國境線往南移一移,把他裝腔作勢拿的茶杯都嚇掉了。

平遲拿著徐思雨獻上的一塊橡膠皮,疑惑的問:“你是想讓我們為了這個去打南邦?這是什麼寶貝?”

這玩意兒不是吃的,平遲看得出來。

也不是金器寶礦,有什麼值得要出兵相奪的?

“這個物件的用途,臣婦還在試驗之中。”

“還在試驗,就要起戰?這個能做兵器?”不搶糧、就搶兵,這是平遲能想到的開戰理由。

徐思雨:……

“這個能做輪胎給馬車減震。”

平遲:……

他不是嬌嬌女兒,他不覺得馬車減震有多大的意義。

徐思雨見他不感興趣,又說:“可做兵甲頭盔。”

“這個……軟的?”平遲捏來捏去,還是覺得不如鐵甲靠譜。

徐思雨沒法了,換了一個方向想要說服平遲:“前唐時期,這些地方本就是一國之地。”

“你說得沒錯,但南邦國主如今與我朝交好,東進中原才是我朝之重。先與夏之戰,還因夏賊挑釁。此時,分心向南宣戰,不妥。”

平遲見徐思雨實在是想要,又想到創新工坊,思考之後換了口氣與她道:“本侯先向皇兄呈請,往南邦各國去國書,以兩國通商先行,由你家商號代表我國求購此物。你看可以嗎?”

買賣,也是可以的,就是不如所有穩定。徐思雨是真想擁有橡膠樹林。

不過,她還是識趣的朝平遲叩首答謝,“多謝侯爺。麵呈的這塊橡膠皮是樹液處理後的樣子,臣婦後呈一幅圖紙說明詳細,以便通商文碟對應。”

徐思雨離開之後,平遲又派人打聽了橡膠的用途,確認了當下徐思雨確實隻用在她那輛馬車上,什麼做甲做盔,工坊的人還沒有見到過。

平遲猶豫了一小會兒,但也是真好奇徐思雨究竟整得出什麼奇物,趕緊提筆給留在北方的大哥寫信。

大明禮部將國書發往南邦,按照徐思雨的手繪圖很快找到橡膠樹,隨使臣的車隊先運了幾桶生膠回常嘉府。

徐思雨一拿到生膠,趕緊組織工坊動起來。

創新工坊裡早就準備好了加熱和攪拌的器具。

徐思雨指導匠人將收集到的生膠放在鐵爐中,用火加熱,同時不斷攪拌,使生膠均勻受熱。

慢慢的,生膠中的水分和雜質逐漸被蒸發掉,留下了橡膠水。

橡膠液倒在石碾子裡,碾子滾壓了橡膠水後,被倒進提前製好的模具裡。

第三日,平遲被請到工坊見證成果。

十多個模具拉開之後,他看到了輪胎膠皮、雨衣、雨鞋、護甲、頭盔……

與鑄鐵類似的工藝,第一眼這些東西還很粗糙。

“這個彈力還弱了些,但做帳篷和雨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徐思雨暢想了橡膠的一係列用途,平遲也在她的暢想之下,對橡膠這種植物產生了新的想法。

徐思雨帶了四雙雨鞋回家,借口是工坊出品,但實際是拚夕夕買的。

就是這樣偷龍轉鳳,她家用科技貨,售賣複刻的貨,也不會遭人懷疑。

慢慢的,徐家所有的馬車都換了橡膠輪胎,家仆都領到了膠底鞋……徐家的百貨有橡膠皮出售……

南邦人並不知道橡膠的用途,起初,徐家商隊收購生膠的價格並不高。

但他們見明國的商隊一直在大量收膠,便起了漲價的心思。

對方一提漲價,徐思雨便知道她擔心的那個問題來了。

她把她遇到的問題都上報給平遲,畢竟,她現在是代表國家在進行貿易,這價格的磋商需要平遲給個意見。

她先遞了書信一封,結果,書信石沉大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