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智海道人轉身,步入那昏暗的門口。
厲元朗緊隨其後,心中充滿了疑惑與好奇。
他環顧四周,除了門口那微弱的光亮,四周一片漆黑,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進入門內,厲元朗發現,這裡竟然彆有洞天。隻見屋內燈火通明,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道家符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火氣息。
中間擺放著一張香案,上麵供奉著道家諸神。
“厲先生,請坐。”智海道人指著香案旁的一張椅子說道。
厲元朗依言坐下,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掃視著屋內的一切。
他注意到,這裡的每一件物品都透露著不凡的氣息,仿佛每一件都蘊含著神秘的力量。
“智海道長,我……”厲元朗剛要開口,卻被智海道人打斷。
“厲先生,不必急於詢問。你所疑惑的一切,我自會慢慢向你道來。”智海道人語氣平和,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說完,智海道人走到香案前,點燃了三炷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香爐中。隨後,他轉身看向厲元朗,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
“厲先生,你可知道,你命中本有一場大劫?”智海道人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
厲元朗聞言,心中一驚。他回想起之前坤覺住持的話,難道說,這場大劫真的與道家有關?
“道長所言極是。我之前確實聽坤覺住持提起過此事。”厲元朗如實回答。
“嗯,坤覺住持所言不虛。你命中確實有一場雷形之災,但所幸有人替你擋了此劫。”智海道人繼續說道。
“替我擋災之人?是誰?”厲元朗迫不及待地追問。
他非常想印證,是郭啟安還是鄭令文,亦或二人兼而有之。
可是,智海道人微微一笑,犀利的眼神中散發出些許複雜,麵朝厲元朗身後方向,喃喃說道:“凡事都有定數。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現,在你人生重大事件中,往往都要想起,如果我當初不這麼做,也許就是另一種人生軌跡。”
“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幻想罷了。因為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注定要有怎樣的人生經曆,會有怎樣的結局。”
“說直白一點,每個人降臨到這個世界,無論平凡還是偉大,無名還是有名,就是成為構建這個五彩斑斕世界的每一份子而已。”
“每人出現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各自使命而來。隻不過,使命或輕或重,不相同罷了。”
第(1/3)頁
第(2/3)頁
“哪怕是個傻子,或者殘疾人,失去他,這個世界照樣轉動,太陽照樣東升西降。可沒有你我他,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死寂沉沉,就是荒涼,就是毫無生機可言。”
“隻有無數個我們,才能讓世界熱鬨起來,流動起來,才能每天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
“假如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存在,哪怕他多麼偉大,多麼厲害,也襯托不出他的優秀。”
說到這裡,智海道人端起桌上茶杯,吹了吹熱氣,抿了一小口,潤了潤喉嚨。
緩緩放下茶杯的同時,慢慢悠悠繼續說:“厲先生,我跟您講這些,不過是透露一個道理。”
“正如您那天所經曆一般,有人搶走您的雨傘,恰恰此時,一道雷電閃過,擊中那把雨傘。”
“或許您覺得,這隻是一個巧合。我想說的是,哪有那麼多巧合?一道雷電下來,這麼大的接觸麵,為什麼偏偏擊中那把雨傘,而不是彆的。”
“這種概率極低,說句過分的話,縱然有人想要被雷擊中,即使提前做好各種準備,也未見起能夠如願以償。”
“更何況,坤覺住持先前已經算出,您會經此一劫?沒有萬全把握,誰會泄露天機?”
“再者,經此一事,反而成為您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在我看來,您被封禁在沼澤中已久,早晚要掙脫枷鎖,一飛衝天。”
“您是否記得,有一位得道高僧送給您的四句話當中,就有‘他日騰飛展飛龍’。這句話含義,恰恰印證你目前的處境。”
厲元朗思緒起來。
表麵上,智海道人沒有提及替他擋災的人到底是誰。
可從智海道人的話語中,厲元朗捕捉到了一絲關鍵信息。
他提及的“得道高僧”以及那四句贈言,讓厲元朗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困境中得到的指引與啟示。
那四句話,如同明燈一般,在他迷茫時給予方向,在他困頓時帶來希望。
智海道人似乎看穿了厲元朗的心思,微微一笑,繼續道:“厲先生,您或許還在疑惑,為何我會對您的過往了如指掌。其實,這一切皆因緣分。道家講究天人合一,萬物互聯,您的命運軌跡,早已與這世間種種緊密相連。”
厲元朗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自己雖身處官場,但命運似乎總與這些玄妙之事脫不開乾係。
無論是之前的坤覺住持,還是眼前的智海道人,似乎都在以一種超乎尋常的方式,引導著他走向某個既定的方向。
“道長,您提及的緣分,我是否可以理解為,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厲元朗試探性地問道。
智海道人搖了搖頭,神色變得凝重起來。“命中注定隻是表象,實則在於您如何抉擇。人生如棋,一步錯,滿盤皆輸。但每一步棋,又都蘊含著轉機與希望。關鍵在於,您是否願意把握,是否敢於麵對。”
第(2/3)頁
第(3/3)頁
厲元朗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追尋的答案,其實早已蘊含在自己的內心之中。無論是之前的困境,還是眼前的謎團,都需要他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去解開。
“道長,我明白了。無論命運如何安排,我都會坦然麵對,勇敢前行。”厲元朗堅定地說道。
智海道人聞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厲先生。您能有此覺悟,實乃幸事。接下來,我會將一切向您和盤托出,希望您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智海道人所說,驗證了之前所有猜想。
包括厲元朗在東河經曆過違建彆墅一事,的的確確是彆有用心之人事先擺下的陣法。
我們幅員遼闊,地形複雜。
每座高山,每道峻嶺的出現,往往成為改變附近氣候的主因。
可就是不同氣候,才造就不同的植物生長。
人類服用本地產的動植物,才能產生出不同的脾氣秉性。
就說南方人和北方人區彆。
南方人性格溫婉,是江南氣候造就了他們的柔情與細膩,使得他們在為人處世中更加注重和諧與包容。
而北方人,則因氣候乾燥寒冷,培養出了豪爽直率的性格,做事往往雷厲風行,不拘小節。
這種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對人性情的影響,在道家思想中也有所體現。
道家講究順應自然,認為萬物皆有其道,人亦如此。不同的氣候環境,孕育了不同的人文風情,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性格特點。
智海道人看著厲元朗若有所思的樣子,繼續說道:“厲先生,您是否覺得,人的命運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聯係呢?”
厲元朗點了點頭,讚同道:“的確如此。我之前從未想過,自己的性格、命運會與氣候環境有如此深的淵源。今日聽道長一番話,真是茅塞頓開。”
智海道人微微一笑,道:“這便是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與天地萬物息息相關。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您的命運軌跡,或許會有所幫助。”
話鋒一轉,智海道人提及對麵鄰國的道家,為什麼要對我們布下陣法,千方百計的針對,這裡麵暗藏極為複雜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