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英才入彀
第687章 英才入彀
“這邊人少!”
王顯向眾人招手,眾人連忙來到一支稍微短一點的隊伍前。
“好像很快!”
張本初探頭看了前麵道:“都不怎麼查,展示一下考引就進去了。”
旁邊隊伍有人道:“現在不查,假如作弊考上,被人舉報後就慘了。”
“有道理,就算現在查,其實也查不到什麼。”
隊伍走得很快,一會兒就輪到他們,“下一個!”有人喊道。
“在!”
王顯連忙上前,把考引遞給監考官,“學生潞州王顯!”
監考官看了看考引,還給他,“除了考引外,所有的東西都不準帶入,等會兒進去要搜查,最好現在就拿出來,貴重物品可以替你保管。”
考場規則大家都知道,王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彆的東西,考官手一揮,“進去吧!”
進了大門,要麵臨一個從頭到腳的徹底搜查,連鞋也要脫,頭巾也要摘下,有專門的士兵搜查,這個時候查到攜帶,就有點麻煩了,如果是金玉首飾類還好說,最多訓誡一通,還能繼續考試,可如果是攜帶紙片,那就直接取消考試資格。
王顯搜完身,又等了一下張本初,後麵和他們一起的河北士子李和與周琨稍微有點麻煩,兩人身上都帶著玉佩,需要去辦理保管,王顯和張本初先走進了考場。
過了橋後,便看見了一盞一盞的大燈籠,每一盞燈籠就是一排考房,燈籠上有號段,燈籠足足延續數裡,有近兩百盞燈籠。
“兄長,我到了!”
張本初指向一盞燈籠,燈籠上寫著‘丁十七號段’,他是丁十七段三十八號,站在燈籠下的一名考官核對了他的號段,“去吧!考房在中間。”
“我先去了!”
“祝老弟發揮出水平!”
“彼此!彼此!祝我們一起金榜題名。”
兩人分了手,王顯繼續順著人流尋找他的號段,他是已九段,七十一號,不多時,他便找到了自己的號段,很快又找到自己考房,考房內剛用石灰粉刷過不久,還有一股淡淡的石灰味,不過不算刺鼻。
考號很小,一塊大木板架在磚托上,掀開木板進去後,空間更小,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隻能坐在磚台上,磚台上有一隻籃子,裡麵是準備好的筆墨紙硯,還有一小葫蘆清水,用來研磨。
另外還有一杆小旗,王顯略一思索,頓時明白過來,有什麼事情,揮動小旗,考官就會過來,角落裡還有一團麻布,用來擦桌子,考慮得很周全。
王顯坐下,把木板放在磚托上,不高不矮,正好是一張寬大的桌子,令他嘖嘖稱讚,還真是很巧妙的設計,這樣桌子就省下來了。
考試還沒有開始,和所有的考生一樣,王顯開始倒水研墨,今天和明天考明經科,主要是考核對經書的熟悉程度。
按照唐朝規定的考試範圍,明經科規定要考五經,也就是兩門大經、兩門中經和一門小經,可問題是,考試範圍不指明具體考哪五經,實際上,考試範圍內的十二門經書都必須精通。
《禮記》、《左傳》、《詩經》、《周禮》、《儀禮》、《易經》、《尚書》、《公羊傳》、《轂梁傳》、《論語》、《孟子》、《孝經》。
主考官就會從這十二門經書中挑出五門來出題,其中《禮記》和《左傳》是必考,另外再選三門。
明經科主要是考背誦和書法,不僅要考經文,還要考經典注釋,最後是三道時事政治題。
第一天考貼經,隨便寫一句話,考生要把上下整段全部默寫出來,一般有十道題,總字數大概在五千個字左右,四個時辰交卷,基本就不能停,四個時辰寫五千字,要求一字不錯,書法漂亮,這才有考中的可能。
第三天考經典注釋和時事政治題,字數也差不多在五千字,其實對考生來說,熟背經書沒有問題,真正難的是時事政治,學生必須要對天下大事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今年有道題便是,‘你怎麼看待朱泚登基?’
首先就要了解涇源兵變,了解朱泚的身世經曆,為什麼說他是叛逆,最後還要了解朱泚之前推行的傀儡製度,然後進行社會、經濟、倫理各方麵剖析,唐朝不像後世,網上一查什麼都有了,唐朝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考生想要了解各方麵的知識,非常困難。
所以絕大部分考生都栽在最後的三道時事政治題上。
‘當!當!當!’
考試的時間開始了,監考官拆開了考題密封匣,將考題抄在紙上,然後貼在木板上,令每個號段的士兵拿著考題木板去考場上流動展示。
王顯看到了第一題:‘巴子使韓服告於楚,請與鄧為好。’要求默寫全段。
這是《左傳》中的一句,略一思索,王顯飛快地提筆寫了起來。
明經科考了兩天便結束了,接下來是五天的閱卷時間,明經科的卷子比較容易批改,都是對照的標準答案,默經錯十個字以下為甲等,錯三十個字以下為乙等,一個字不錯為優等,光乙等以上的卷子就超過了三千份,這就意味著,乙等以下都被淘汰。
然後再看三道時政題,時政題也分上中下三等,下等則淘汰,最後才比書法,根據這個標準,篩選出七百份卷子,為明經科的中榜者,然後再選出一千份卷子,作為國子學錄取者。
這一千七百名士子就有機會參加進士考試,而且參加進士考試,就算考不上,也不會取消明經科和國子學錄取的資格,所以,基本上所有上榜者都會繼續參加進士考試。
位於城南的三晉酒樓內熱鬨異常,基本上都被士子們坐滿了。
今天剛剛發了榜,國子學內還舉行了試卷公開展示,一千七百份試卷都被貼在展板上,供考生們監督,這就是公開、公正、公平了,對某份試卷不滿,發現了被遺漏的錯誤,或者認為時政題水平太差,都可以投訴,寫投訴書投到貢院門口的箱子裡。
這無疑是最得士子之心的舉動,今天才是第一天展示,就有數萬人跑去瀏覽試卷了。
在酒樓二樓靠窗處,一張桌子前坐了七八人,正是領隊盧綸和六名盧氏子弟及門生。
盧家考得非常成功,六人全部考中明經科,盧綸歡喜異常,特地在酒樓請大家飲酒,以示慶賀。
“總體說來,這次明經科不算很難,沒有偏題怪題,都是讀書人必須掌握的經典著作。”
說話的是一名盧氏子弟,叫做盧金環,他這次發揮得非常出色,默經是優等,一個字不錯,時政題也是上等,他端起酒杯道:“其實難的是第二道時政題,論河北藩鎮的由來及其對策,一般人都隻會回答,這是平定安史之亂不徹底留下的後患,但真要答好這道題,就必須再回答三個問題,為什麼藩鎮會發生在河北?為什麼平定安史之亂不徹底?為什麼還要繼續冊封節度使,形成新的藩鎮?這裡麵就涉及到遼東問題、朝廷的財政等等。”
“好了!好了!”
盧綸笑道:“知道這道題正好被你押中,一個小小的明經科不值得炫耀,繼續考中進士科才是大事,這次進士科是十七人中錄取一人,希望我們六人中至少能考上一人。”
“來!為我們考中進士,乾了這杯!”
“乾杯!”
盧家子弟一桌十分熱鬨,而在他們不遠處坐著王顯、張本初以及魏州的兩名士子李和、周琨,他們也考得不錯,王顯和李和考中了明經科,張本初和周琨也考中了國子學,他們都有資格參加下一輪的進士科考試。
王顯見張本初有些悶悶不樂,便笑著安慰他道:“進士科主要考雜文、策論和詩,和明經科完全不同,說不定你能考上進士呢!”
張本初歎口氣道:“時政是我的弱點,進士科策論中就要考時政,進士科我不敢想,隻是去感受一下而已。”
王顯拍拍他肩膀,“去國子學其實也不錯,食宿全免,在深造兩年,出來就是助教,等同於明經科,不過我勸你加入軍隊,表現出色的話,有機會轉為官。”
旁邊周琨道:“我就是想從軍,一般在國子學要讀四年,我們隻要讀兩年,我想去西域從軍,聽說去北庭或者安西,立刻被任命為參軍從事,相當於從九品。”
李和舉杯笑道:“先不考慮那麼多,集中精力把進士科考好,我們乾杯!”
“乾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