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民國元老古應芬 > 朱娛回憶錄(6)

朱娛回憶錄(6)(1 / 1)

推荐阅读:

楊道儀從事房地產買賣的介紹

把那些荒置的近郊山崗,同友人合股買過來,劃分為若乾地段,再由股東認購。

小學期間,我和新弟都在學校寄宿,後來怕在學校受縱容(礙於校長子女,不便苛責),乃將新弟轉入嶺南大學附屬小學去讀書。其後再轉到司徒衛在上海江灣創立的嶺南小學上海分校去。那時學校規定隻能每月外宿一次;星期六放學回家,星期日下午五時前就得回校。每一次都是何秀峰夫人(李淩霜)接到家裡去。他們子女很多,也有年紀相若的,所以新弟並不缺乏友愛和溫情的照拂。及至讀完小學,又回到廣州來。這時,母親一麵在學校上班,有時也從事房地產買賣的介紹。把那些荒置的近郊山崗,同友人合股買過來,劃分為若乾地段,再由股東認購。

股東大都是熟朋友,能自用最好,否則亦可轉讓他人;希冀從而把市郊繁榮起來,一如以後的梅花村般。可惜的是大多股東都流轉南北各地,未嘗久留在粵;所以不能發展起來。直至複員後仍未有上蓋建築,以致如今土地都無從認領了。

1928年的楊道儀。

1929年楊道儀參加孫中山葬禮

古應芬邀請楊道儀同兒女到南京去觀禮

孫中山先生在一九二五年逝世於北京。棺樞暫厝西山。

一九二九年移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當時南京市長劉紀文為籌辦奉安禮而擴建道路,改善交通而建成縱橫貫通的中山路;北起長江岸邊下關,經挹江門而南至中華門;西起水西門而東經孝陵衛而紫金山;以新街口為交彙中心;是當時南京市的一項建設大改革。

那時候,古伯正任國民政府文官長。他鑒於全國人士都參加這送殯行列,就邀了鄧輕夫人、夏重民夫人和母親帶同兒女到南京去觀禮。一方麵表示對死者的敬意和悼念,另一方麵則借此機會與散處各地的同誌友輩會晤,有所聯絡。希望把這群老友遺孤介紹給老同誌而令他們接受世叔伯的教化和啟導。

楊道儀購買豪賢路105、107、109房屋

抗戰前夕,楊道儀購買豪賢路105、107、109房屋,作為中華女子職業學校使用。

這時,女聯會所辦的婦女講習班已隨時日流轉擴展而為中華女子職業學校。

為尋求永久校舍,母親不惜將辛勤積儲的私蓄購入豪賢路一零七號的三邊過四進深大屋,以象征性的租金給予職業學校使用。

她任校長期間,先後聘得執信學校畢業前輩受取微薄薪酬任教席。設會計、簿記、商業管理、文員秘書、車縫編織、裁剪刺鏽等;分門彆類,科目繁多。逐漸又將緊鄰的兩間屋一零五、一零九號都買了過來,成為一所四進深七邊過的龐大校舍。直至日軍入侵,教師學生四散避禍,中華女子職業學校方告解體停辦。

抗戰後,何香凝曾住過長壽路

楊道儀在去看望何香凝時候,所乘之三輪車在百子路(前廖伯伯屋前)價側,母親被拋於車外,跌斷了腿。從此留下腳疾。

接著勝利複員,國府南遷。許多世好舊識紛紛回粵,最先是張發奎伯回穗,並主理接收香港。

跟著廖伯母帶同兩孫回廣州,居於長壽路;囑娛於寄存了數十年的舊衣物中,翻出略可用的改成小衣服供兩孫應用。

其後陸耀文伯亦由信宜來廣州,寄居我家。他知孫科伯在廣州逗留,遂邀母親和新弟同往梅花村拜會。

豈料母親所乘之三輪車在百子路(前廖伯伯屋前)價側,母親被拋於車外,跌斷了腿。立即折回家。先請何熾昌醫生檢查;發現兩腿長短不同,知是盤骨橫骨折了。於是入院吊砂包,用石膏包裡固定。在院數月方能解去沙包,返家休養,留院期中,孫科夫人陳淑英亦曾到探望。

1967年楊道儀離世

1949年後楊道儀輾轉曼穀、馬來西亞、香港,最後在香港離世。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始姊全家移居曼穀,母親就到粉嶺去住。

一九五九年,嫩姊亦遷居馬來亞;這時始姊亦由「泰」返馬」。

一九六零年春末,娛北返,以無香港居民身份,須在四十八小時內轉澳。幸得親友及嫂的幫助,尋獲暫居之所。複於秋季寬得教職,生活得以維持。逢時過節,亦回港探視母親。

居港初期,母親家居無聊,加上足腿乏力,行動不便,絕不出門。

一九六六年,母親因感冒後體力不支,腰腿乏勁,無法支持直坐,終日臥床;因此需專人照顧。一切醫藥費用以及有關開銷,則由姊弟共同分擔。曾短期入院留醫;醫生以老人隻需調養休息。十一月,始姊回港探視。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母親於安睡中逝世。總計臥床年餘,飲食排泄,在在倚靠彆人。她自己本人深感厭倦。處動蕩環境中,能於兒孫圍繞中憩然仙遊,固為積善所致。

執信校友送來慰問

孫科送來花籃。

喪事借香港九龍殯儀館辦理。賴始姊友人與該館相熟,代為接洽;是故所有繁瑣細節,俱由該館代辦。親友致送花籃、花圈、乾聯、祭帳、輿儀、唁電慰問,多不勝記。

尤可感的;執信校友代辨祭壇花棚及花對聯之文飾;多年失去聯絡之世叔伯輩如張奎夫婦、李超、周貫明、劉秉剛兄弟除致送花籃祭帳外,以衰老之年,或親臨吊唁,或親自送殯;盛情未敢或忘。

即在台灣的孫科伯亦送來花籃;殯儀館主事人以放置無地,將孫、張等致送的花籃放置該館大門處,引致途人注視,圍觀如堵。火葬後,骨灰寄存青山長明精舍骨塔內,而神位則在該舍供奉。

孫科送來的挽聯。

回憶幼年時母親燈下縫補,研究「商務」的「看圖識字」小方塊,以作教導新弟認字之啟蒙;其殷切情景,猶曆曆在目;而老母仙遊亦將及甘載;「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能不黯然!

始媺憶述,娛筆錄於一九八六年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