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龍芯項目?”
此時的黃先生才40出頭,尚未滿頭白發,在計研所也隻是從事存儲器的研製工作。
卻因為經費緊張,進展變得緩慢。
謝威這個年輕人一上來就說請自己去主持“龍芯一號”項目的研製,這讓黃令儀用疑惑的目光打量了謝威好一陣。
眼前這年輕人,怕是個傻子吧!
“對!搞我們自己通用芯片……黃……黃主任,忘記介紹,我叫謝威……”
他本來想叫黃先生的。
可此刻的黃令儀才44歲,也不是幾十年後搞出了龍芯的龍芯之母,謝威急忙快速地改口。
“你就是謝威啊?”
出乎謝威意外的是,他剛說了自己名字,黃令儀就一臉驚訝,“沒想到你這麼年輕。”
“額?”
貌似自己在整個計算機領域的名頭都不小?
“計研所也在從事這方麵的研究,你來計研所更能發揮你的能力……”
謝威再次愣住了。
自己是來挖人的好伐?
連楊書記都沒提讓自己來計研所,結果眼前這位未來的龍芯之母卻想要反挖自己到計研。
要不得!
真的要不得!
“黃主任,我倒是想來計研所……問題是,我來了計研所,計研所能提供充足的經費嗎?能讓我這樣的年輕人主持項目?或是能不計代價地提供各種所需的設備?”
“……”
這下輪到黃令儀沉默了。
謝威很清楚,自己之前的接觸方式有問題,要是已經成為龍芯之母的黃先生,隻要說搞芯片,提供一切支持,她猶豫都不帶猶豫的。
計研所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現在經費不充足是事實,但是真正完全被叫停,需要等到87年,然後黃先生進入初創的微電子中心搞cad。
那之後,一直到退休,都沒有再搞她心心念念的大規模集成電路。
同樣是01年,中科院發出打造中國芯的集結令,退休的黃令儀加入,成為龍芯一號的項目負責人。
龍芯一號在最初的市場運營跟工藝流程、成本等,基本上無法跟國際同類型的芯片競爭。
“這些,我們都有。為了搞這款通用處理器,學校已經做出決定,調撥8000萬專項經費……另外,後續經費會隨著技術突破持續追加……研發成本,將會不計代價!”
謝威知道如何打動眼前這位要“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恥辱”的人。
“不計代價?”
黃令儀一臉驚呼,“你們……”
此刻的她,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一個年輕人說出不計成本搞自己的通用芯片。
同樣也懷疑謝威說話的可信度。
“學校現在研製了一款微機……”
當即,謝威就把目前學校在計算機方麵的項目一股腦地說了。
越聽,黃令儀的眉頭皺得越緊,哈工大的計算機技術真的已經走到計研所前麵了?
“謝威同誌,用戶使用的不隻是芯片,而是構建在芯片之上的主板、計算機、操作係統以及海量的運用軟件……而目前,咱們的條件,連一塊高速cb板、一個射頻模組的設計跟製造都非常困難……”
黃令儀聽完謝威的龐大規劃後,歎了一口氣,提醒謝威。
謝威想搞的,可不隻是一塊通用芯片!
“對!就因為難,所以我們才需要您這樣經驗豐富的人來帶隊。另外,cu隻是在應用上隻是擅長處理串行技術跟邏輯運算,而要提升運算速度,就必須在gu上下功夫,然後融合cu跟gu的功能……”
“你們已經開始做了?”
黃令儀頓時驚呼起來。
“對。這兩年哈工大一直都在不停地用各種基礎項目培養團隊……截至目前為止,整個團隊一共有674人,但是遠遠不夠。不隻是設計開發團隊,為了支撐設計研發,我們一直在對滬市無線電14廠跟華峰電子升級……”
“我去!”
聽到謝威的這些介紹,黃令儀再也坐不住了。
計研所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條件,根本就沒法跟哈工大比啊!
“那行,麻煩您先去收拾東西,楊書記說隻要你們同意,就可以跟我們一起先行返回……”
說服了黃令儀後,謝威第二個找的是倪光南。
對於這位曾經聯想創世團隊的大佬,就因為跟柳賣國一心想要購買國外芯片的理念不合,想要開發自己的國產芯片,直接被柳賣國從聯想中踢了出來。
出來後,他依然堅持搞國產芯片,這也就是2001年研製成功的方舟一號處理器,但是這款處理器在研製成功後尷尬地發現,根本就沒有用戶使用!
謝威之所以非得挖計研所這些大牛,就因為他清楚方舟一號是成功的,但是最終卻敗在了市場上:生態係統!
當年中國計算機市場上,國產軟硬件都隻是用在特定領域,距離市場太過遙遠。
而市場上,全部都是使用國外的產品。
在如此情況下,要想讓市場使用國產芯片,就必須提供配套的各種硬件以及操作係統、軟件……
於是,最早方舟一號的研究團隊為了建設生態,急速擴張,方舟這個原本隻負責設計cu的團隊,擴充到包含design hoe硬件設計團隊、操作係統適配團隊、關鍵軟件移植團隊等等一直到最終用戶服務團隊的“豪華配置”。
一直到06年,方舟三號消耗掉了國家863計劃課題的1538萬經費,依然沒有用戶買單,資金鏈斷裂,最終國產軟硬件在第一次跟國外產品搏殺中倒在了06年的倒春寒中。
從最初搞計算機,謝威就瘋狂地往這方麵的技術跟項目傾斜經費,就清楚這不隻是搞某個硬件,而是要建設一個生態。
否則,最後根本沒法跟國際上的競爭。
目前階段,國際上的計算機運用還不是太過廣泛,除了配套跟技術上國外要先進一些,大家差距不大,完全有很大機會的。
謝威很清楚,計算機產業跟國際品牌的廝殺,最多還有十年時間。
他需要在這十年時間讓這些大佬們自己去搭建好各種生態。
“去哈工大搞大規模集成電路?”
倪光南同樣也疑惑地看著謝威。
雖然他也聽過謝威,可不相信謝威能在哈工大做主。
“經費管夠!學校不乾涉,唯一要求就是性能不斷提升!”
於是,那個被柳賣國踢出聯想,然後把方舟失敗的責任全部歸咎自己身上的大佬,果斷地同意去哈工大了。
謝威挨著跑了一路。
沒有任何人拒絕。
“楊書記,簽字吧。”
再次回到楊書記的辦公室,謝威是帶著人事關係變動的材料的。
“你小子不是說借?這直接調人,合適?”
楊書記強忍著揍人的衝動。
“反正都是這麼回事,人借走了,也很難再回來。我想於主任也向您介紹了學校的項目情況跟規劃……與其後麵跟彆的領導扯皮,不如現在就把組織關係轉移了。”
“好!好!好!”
此刻的楊書記被謝威氣得額頭青筋都冒了出來,強忍著拉開抽屜拔槍的衝動,“他們都願意?”
“經費充足,不計成本。”
謝威的話,讓楊書記瞬間湧起一股無力感。
沒錢,腰杆子挺不直。
計研所的人才,絕對是全國範圍內計算機相關軟硬件設計開發經驗最為豐富的,卻又無法保證所有的經費都充足供應。
“要不你們哈工大把整個計研所都收了算了?”
“啊?”
楊書記突然的一句話,讓謝威跟於國峰兩人都傻眼了。
“反正你們那邊也需要人,即使抽調這些骨乾,也無法解決缺人的問題。”
楊書記此刻倒是光棍得很。
“於主任,您沒給楊書記聊合作的事情?”
謝威詫異地問於國峰。
“他說了。”
沒等於國峰開口,楊書記就回答了謝威,“整個計研所,一年經費都不到2000萬,你一張口就是8000萬的專項經費……咱們也不多要,每年隻給2000萬經費就行了。計研所直接從中科院脫離,掛你們哈工大去……”
“蒜鳥,蒜鳥!”
謝威聽到這話,嚇得忙不迭地直搖頭。
開玩笑呢。
謝威是真的想要把計研所吞並了,整個計研所有全國最全麵的計算機相關技術領域的項目,有全國經驗最豐富的技術團隊。
問題是要真的這樣乾了,中科院的領導們怕是會直接殺上門。
“楊書記,您彆嚇唬他了。”
於國峰哭笑不得,“還是按照之前談的,我們一部分的項目,交給計研所幫忙研究,經費上,隻要接受學校審計人員的審計,在學校資金鏈沒有斷裂的情況下,我們會充分支持!”
“每年保底1000萬,可是你說的。”
“簽合同,學校負責人蓋章啊。”
謝威在一旁目瞪口呆,什麼時候於主任都學會畫大餅了?
“唉~上麵雖然知道計算機技術重要,可也沒有給更多經費支持。計研所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出來後,於國峰點上了一支煙。
滿臉都是惆悵。
“全國科研單位都一樣,國家窮,沒辦法。”
謝威從於國峰兜裡掏出煙,給自己叼了一根。
從忙碌起來後,他發現自己的煙癮越來越大,為了克製煙癮,向來都是不帶煙在身上的。
想到倪光南團隊搞方舟三號時,所有經費就1538萬,那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1538萬!
當時這1538萬可不隻是投入到cu的研發上,而是cu整個產業鏈上!
還沒有現在哈工大在計算機技術項目上投入的多呢。
“那一千萬……”
於國峰開口向謝威解釋。
“研發經費的事情,您這個負責人作主就好。學校沒可能搞完全部產業的,最好是把國防科大、西工大等單位也拉進來一起……另外,我今天晚上先回去,黃令儀、倪光南等,我讓李校長安排人給他們買火車票,您辛苦一下,陪他們一起坐火車。”
謝威並不想過問於國峰跟計研所談的合作方案。
哈工大現在也不差一年千萬的經費。
“啥?”
雖然運11隻能坐8人,可以先走一部分啊。
“以後專家團隊出門,絕對不允許多人乘坐一架飛機。”
謝威一臉嚴肅。
於國峰見謝威突然變得如此嚴肅,一臉愕然,“為什麼?”
“雖然飛機出現事故的幾率很小,但是不是沒有……一旦出現問題,乘坐飛機的專家團隊直接團滅,這損失我們承受不起!回去後我會跟張校長他們商量,把這形成製度!”
至於麼?
見謝威如此嚴肅,於國峰瞬間不知道說什麼。
連開謝威玩笑都沒有。
謝威原本也準備帶著黃令儀跟倪光南等人一起乘坐運11返回,在剛剛他說把西工大也拉入計算機生態建設中,突然想到前陣忽悠西工大搞預警機的事情。
那場讓中國損失了40多名專家的預警機空難,可是讓中國的大型預警機發展遲緩了好些年。
從計研所挖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未來的院士!
彆說哈工大,整個國家都損失不起。
“你坐飛機,讓他們坐火車?怎麼想的?”
李瑞還沒來得及問謝威結果如何,謝威就提出了要求。
這讓李校長也是傻眼不已。
“這倒也是。要不,你也彆坐飛機了?每次我坐飛機,總是怕掉下去……”
李瑞聽完謝威的理由後,擔心地看著謝威。
“放心吧,我沒事兒。運11上我讓122廠那邊給準備了降落傘,要是真出了問題,直接打開艙門跳傘就是了……”
還有這事兒?
李瑞正要質疑謝威是否會跳傘,想到謝威學什麼東西都快,指不定之前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試過。
“現在計算機團隊已經打造的差不多了。要是按照你之前的計劃,加上現在十號工程跟核心機等項目,資金壓力會很大,之前賣火箭炮的資金,怕是支撐不了太久的時間……”
李瑞轉移了話題。
無論是哈工大校長,還是目前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身份,都讓他不得不擔心學校的經費問題。
一旦學校經費出現問題,所有項目都會受到嚴重製約。
“校企辦負責人的人選呢?”
謝威問李瑞,“到目前為止,校企辦負責人一直都沒有到崗。我們不隻是要問國際市場要經費,同時也得問國內市場要經費啊。”
對於校企辦負責人的事情,謝威一直都懷疑李瑞等人根本就沒想要安排人,就準備讓謝威去乾。
幾個老家夥的心思,謝威一直都清楚的。
“你不用找借口。這次回去後,我們的微機就會推向市場。華峰那邊已經開始做生產的準備工作了。您沒事兒的時候多跟各大科研單位領導們走走啊……”
“……”
李瑞原本還有些尷尬,聽到這話,頓時被氣得直翻白眼。
特麼的!
這小子越來越不把自己這個領導當回事了?
轉身就給自己安排銷售工作來了?
“沒有用戶,就無法回收經費。目前學校計算機相關的技術研發,前前後後投入加起來,超過了6000萬,是整學校經費消耗最多的……而微型計算機,都是科研單位、學校在使用……”
謝威也不想靠著關係來賣產品的。
可沒辦法。
微型計算機這玩意兒在80年代,根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觸到的東西。
彆說普通老百姓,一般的大學都很少有。
“對了,彆隻是你一個人去折騰,讓龍領導他們也幫幫忙……”
“你小子……”
虧得謝威敢想,安排了自己不說,居然還想讓龍耀華也幫著去推銷哈工大的微型計算機?
領導不要麵子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