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東方木不知道李子冀的腦袋是怎麼長的,李子冀也同樣不知道這些佛門僧人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宗教信仰有時候未必是好事。”
前往長覺寺的馬車上,李子冀掀開車窗看著外麵,輕聲開口。
這條路足夠寬敞,但現在已經擠滿了人,不僅僅是受到邀請要去參加焚香節的客人,還有更多想要去看看熱鬨的修道者與聖朝百姓,尤其是最近這兩個月總能瞧見佛門僧人去生死挑戰李子冀,長安百姓心裡憋著火呢。
反正長覺寺離得也不遠,區區五十裡,倒是要看看這群禿驢有什麼打算,萬一欺負人,直接一把火把廟給他點了。
崔文若道:“有利有弊。”
至於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說到底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不能因為一兩件錯事而蓋棺定論,也不能因為一兩件好事而一葉障目看不見弊端。
東方木生無可戀的躺在毛絨毯子上,雙目無神的看著車廂的頂棚,他之前並沒有說謊,是真的打算一直留在清風雅舍,對於這個什麼焚香節根本就一點都不感興趣,可又礙於師父就在長覺寺,不來又不行。
這少說得耽誤一個多月的時間,得少鑽研多少詩詞?
對於一個醉心癡迷詩詞文章甚至勝過性命的人來說,這簡直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完美的事情,就像你自己寫的字帖一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東方木惆悵的開口,對著李子冀說道。
這就像他自己想要留在清風雅舍,但卻不得不先去長覺寺參加焚香節一樣,唯一算得上安慰的就是周郎童也要跟著一起去,有苦一起吃。
類似於神教佛門這樣的宗教利弊李子冀當然很清楚,隻是這段時間親自麵對之後才更能體會到其可怕之處。
隻因為佛主驚鴻一瞥,已經有將近二十位佛門僧人因此死在了他的手裡。
今天就是四月二十五,焚香節正式開始的日子,在開始之前,儒釋道三大勢力會選出一個人主持開始儀式,通常都是以佛門為主,開始儀式結束之後焚香節才算是正式開始,收到邀請的人將擁有勘破參悟偈語箴言的機會,為期一個月。
五十裡的距離實在是短暫的很,幾人說話間就已經來到了長覺寺門外。
長覺寺並沒有在山頂,隻是尋了一處兩山之間的空地搭建而出,遠遠看去香火煙塵繚繞,好似群山之間的仙閣。
馬車停下,幾人相繼下車,恰好長覺寺鐘聲響起,清澈乾淨,經久不息,聽在耳中令人精神清醒振奮,仿佛雜亂的心境都因此而澄淨下來。
“佛音繞梁,淨身清明,對於儒修來說這好處可不小。”東方木收斂了心中的失落和情緒,側耳聽著佛音回蕩,給出了一個很中肯的評價。
世間修行四道,看似分開毫不相乾,但實際上彼此之間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如此純粹清澈的鐘聲對於儒修修行文心有著不小的好處。
李子冀對於佛門沒有憎惡。
因為他見過佛門的高僧,尤其是與佛子交好,他針對的僅僅隻是佛主驚鴻一瞥這件事。
念念站在崔文若身側,環視寺廟門前四周,黑壓壓的一片人影,九成九都是來這裡看熱鬨的:“幸好穆師兄沒有來,否則一定會坐在馬車裡不肯下來。”
穆小寧是一個並不太喜歡熱鬨的人,或者說懶散的人都很喜歡清靜。
四周的人的確很多,甚至還有不少長安城的權貴也都特意到此,原本十分吵鬨,可當李子冀出現之後卻詭異的安靜了下來。
漫步的行人全都停了下來,一雙雙目光全都彙聚在了他的身上。
每個人的眼中都帶著好奇和忐忑,並非是因為李子冀多麼名滿天下,而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李子冀和佛門之間最近出了一些矛盾。
而且從種種跡象去看,這個矛盾還不是那麼容易能夠解決的。
可以說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尤其是來自長安城的這些權貴,來到長覺寺想看的不是焚香節,而是佛門要如何解決和李子冀之間的麻煩。
又或者說李子冀準備如何解決與佛門之間的麻煩。
這兩個月的時間,死了將近二十位僧人在李子冀的手上,這可不是小事。
不僅僅是這些外人在看,長覺寺門前,佛門的五境羅漢帶著數位弟子也在看著已經出現的李子冀,目光深沉,羅漢威嚴讓人難以直視。
李子冀抬起眸子,目光遠遠與五境羅漢對視著。
佛修五個境界,佛境,金剛境,羅漢境,菩薩境,大乘境,羅漢境隻是第三境,但佛門羅漢所指的是一種地位,並非境界,隻有五境的大修行者才有機會被封為佛門羅漢。
“貧僧為佛門靜坐羅漢,對於李縣侯的名聲早有耳聞,今日得見,名不虛傳。”
靜坐羅漢的聲音聽上去很平和,並不帶有諸如憤怒,仇視等情緒,更像是在和一位舊友說話。
李子冀自然知道靜坐羅漢並不會真的如同表麵上看起來的這般,但今天來長覺寺就是為了要解決那樁麻煩事,所以李子冀沒有行晚輩禮,而是行了平輩禮:“佛門十八羅漢的名聲,我在聖朝也早有耳聞。”
“大膽!”
看見李子冀竟然將自己當做與十八羅漢平等地位的人,靜坐羅漢身後弟子不聞頓時開口嗬斥,他本就因為這些天諸多僧人之死而憤慨,現在又見李子冀如此無禮,身為執法堂弟子,不聞絕對無法容忍這種事情。
四周之人往外退了兩步,隻是目光依舊死死盯著,眼看李子冀剛剛抵達長覺寺就和佛門羅漢起了衝突,這場麵讓人根本移不開視線。
李子冀淡淡的看了一眼不聞和尚:“論年齡修為,我當然是靜坐羅漢的晚輩,但陛下親封我為汝南縣侯,論地位與十八羅漢同。”
不聞麵色一沉,冷哼一聲卻沒有開口說話。
聖皇親封,這幾個字的份量佛門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