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異教之主沒有如眾人所想的那般在落地之後就散發六境的恐怖氣息,然後逼迫著各方勢力必須做出一個選擇,又或者大發神威力壓教皇與妖皇,當著他們的麵前將所有人全都殺了個乾淨。
他隻是說,自己要有一些話要說。
在他還沒有開口之前,沒人知道他要說的話是什麼,但所有人都可以肯定的是,這即將說出口的話,必定會足夠震撼人,足夠影響人。
甚至,足夠改變這場剛成定局的會談結果。
所以現在的安靜,就是在忐忑的等待。
就算是畫聖和四方菩薩,神色都因此而變得凝重。
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麵,因為異教之主的出現,再度變得棘手起來,甚至可能會更棘手。
“李子冀,你憑什麼認為自己能入七境?”
這種沉默並沒有持續太久,異教之主也沒有再看虞蘇,而是將視線放到了李子冀的身上,開口詢問。
他的聲音裡沒什麼特殊的波動,沒有像是譏諷或是嘲弄,就僅僅隻是困惑和好奇,他並不否認李子冀的理想和勇氣,這沒什麼值得嘲諷的。
七境。
這也是這兩個字第一次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提起,這個隻存在於傳說中的境界,從古至今都無人能夠觸及的境界。
這兩個字給人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壓力,因為踏足七境這個念頭,甚至比世界輪回一萬次還要來的震撼人心。
這也是數百勢力,千餘位大修行者第一次正式聽見李子冀的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哪怕在這之前他們就已經默契的猜到。
可放在心裡不說,和說出口終究是不同的感受。
就算是支持聖朝一方的人,也忍不住在心中生出疑問,李子冀真的能夠踏足第七境嗎?他憑什麼認為自己能夠踏足第七境呢?
他們支持聖朝,是出於對聖朝的尊敬,是出於對時勢的把握,是在世界沒有徹底崩滅之前給予自己內心之中那一抹不足為人說的希冀。
至於有多少是真的相信李子冀能夠踏足第七境呢?
捫心自問,這樣的占比有多少?
第(1/3)頁
第(2/3)頁
沒有人說話,毫無疑問,異教之主開口問出的這第一個問題問出了所有人的心聲,也讓無數的目光都彙聚到了李子冀的身上。
李子冀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回答,因為就連他自己其實也僅僅隻是在嘗試,他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我想試試。”
他如此說道。
這是早有預料的答案,很多人都知曉如此,此刻聞言卻也有些感到失望,不過隨即又搖搖頭,像這種事情,又哪有人能夠準確的給予肯定呢?
異教之主道:“這不夠。”
這的確不夠。
李子冀手腕上的天地奇物輕輕顫抖著,他說道:“我沒辦法對能否踏足七境這件事做出絕對肯定的回答,但如果這世上隻有一個人有可能做到,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我。”
異教之主並不覺得李子冀在說什麼狂言,因為他活了太多太多年,見過太多太多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同樣覺得,如果這世上有且隻有一個人能夠踏足七境,那麼那個人一定會是眼前的青年。
這也是他為何會說出願意在下一次輪回中幫助李子冀的原因,這也是他為何從蘇醒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對李子冀產生什麼殺意的原因。
否則,類似這種所有爭執都聚集在李子冀一人身上的事情,他大可以直接殺死李子冀便能完美解決一切爭執。
但他沒有,他希望看到李子冀去嘗試。
哪怕如今的爭執嚴重到無法調解的程度。
目光掃過李子冀手腕上的奇物以及雪龍女子代替君上送還回來的燈身,異教之主已經明白了什麼,他知道這是天地意誌的第二次選擇。
可他無法遵從這樣的選擇,最起碼此刻如此。
“我並不否認你的話,但這依然不夠,無法確定就意味著隱患存在,也許因為你的拖延,我們無法存活到下個輪回。”
李子冀沒有再說話,這是雙方一直存在的矛盾,說再多也無法解決。
異教之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那雙古井無波的眸子似是帶著些遺憾,然後看著虞蘇問道:“你先前說,到此為止。”
到此為止的理由是什麼?
第(2/3)頁
第(3/3)頁
因為支持聖朝的人足夠多,因為支持聖朝的人足夠強。
會談的本質就是如此,所有人做出兩種不同的決定,然後弱的服從強的。
反對者的實力更弱,那麼自然就要服從讚同者,這就是到此為止的理由,每個人都很清楚。
隻是他們不明白異教之主為什麼會又提起這件事,難道他認為自己的實力已經強大到可以一同麵對聖朝等六大修行勢力聯手?
異教之主沒有等虞蘇開口,也沒有去多說什麼,他轉而將目光放到了畫聖的身上,那種目光,帶著審視,冷淡,似是還有些諷刺。
這種目光讓畫聖感到不適,那雙眉頭漸漸皺的很深。
直到異教之主再度開口,說出的話讓儒山來到此處的所有人麵色同時巨變,甚至包括在場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難以置信般精彩。
“儒聖自六境跌落,我本以為儒山不會來參與這次的會談。”
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眼中都帶著不可思議,露出了近乎失態的模樣,就算是如四方菩薩,道子和承桑這樣的人,在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下,也都露出了驚容。
隻有畫聖冷著臉,氣息凝滯。
異教之主的臉上的確帶著諷刺,因為在他看來,儒山掌教如今自六境跌落,完全是自食惡果,自作自受。
如果要反對聖皇,那就反對的徹底。
如果不想反對,那麼當初便不要讓人取走他的心臟。
儒山掌教的立場因為聖皇的豪賭而變化,不希望看見聖皇將全世界拉著陪葬,卻又說服不了自己袖手旁觀甚至默許導致聖皇的隕落。
所以文心蒙塵,自跌一境。
這在異教之主眼中,是很無趣的事情,無論是反對還是讚同,儒山掌教都做的不徹底,這或許就是一些讀書人的通病,既通讀道理知曉人生無常,對眾生疾苦無法袖手旁觀,又冷漠厭倦,覺得世人多生愚昧。
既清高驕傲不想折腰,又滿身灰塵失了本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