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一人死,一星隕。
六天後的夜晚,易承在蘭陵山上看到了一場很大的流星雨。
流星雨很壯觀,看星象位置偏北,似乎是仙女座流星雨,一顆顆流星拖著幽藍色尾跡劃過漆黑的夜空,每隔幾分鐘就能看到一顆,有時候還會同時出現很多顆,從天際這頭劃過那頭,一閃而逝。
翌日,冬至,荀子走了。
他是在睡夢中離開的人世,走的很安詳。
享年九十八歲,是為喜喪。
對於荀子的離世,大家都沒有太多悲傷,其實他這個年紀,所有人都有心理準備。
靈堂布置起來,發喪的消息也傳了出去,荀子葬禮的事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荀子一生結了兩次婚,育有三子兩女,除第三子早喪外,其他兩個兒子都在秦朝為官,兩個女兒也都已嫁人。
老仆張叔遣人去通知荀子的兩個兒子和女兒,並給荀子生前的一些親朋好友都發了訃告,停靈七日,於七日後舉辦葬禮。
因為身為弟子,又恰好在荀子府上,張良和易承都參與了荀子的遺體處理。
按周禮,人初死,需沐浴含飯,含飯之物以玉石珠貝最為常見,張叔給荀子口中放的是他生前很喜歡的一顆白玉珠。
世家王侯裹屍的衣衾有金、銀、銅縷玉衣,普通人穿絲綢或者麻布衣下葬。
荀子生前多次說過,他的葬禮要一切從簡,因為不僅沒有挖掘墓室,連下葬的衣衾也沒有準備,隻是穿著他平日裡最喜歡穿的白帛布衣被抬進棺材。
棺槨是紅木製的,算是荀子葬禮上唯一貴重一些的物品,荀子遺囑中交代過,他無需任何陪葬品,隻要把他和發妻合葬在蘭陵後山上便可。
守靈的夜晚,易承和張良見到了荀子許多弟子。
這些人都是道門理綜明派的弟子,也是荀子傾儘一生為道門理綜傳承所做的努力。
六天前在竹林裡給念書的那三名少年弟子也來了,他們哭的很傷心,從張叔口中易承得知,這三個少年都是被荀子收養的孤兒,荀子待他們如同親人,如今,荀子去世了,他們也永遠的失去了他這最後一個親人。
原本易承的心情其實並沒有太過悲傷,因為很早之前,他就有預感荀子這幾年之內就會去世,他也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可當聽到那些少年悲戚慟哭的聲音時,易承心底似乎也有什麼東西被觸動,讓他回想起曾經和荀子一起生活的那些往事。
....
拜入道門理綜門下,就能過上好日子了麼?
那是自然。
那我願意拜你為師...
....
這麼說,師傅,我們都活在一個大球上?
正是,隻不過我道門理綜習慣把這個大球稱為地球。
地球之外還有很多球麼?...
....
師傅,那隻猴子為什麼會被壓在五指山下啊...
因為他大鬨了天宮...
師傅,我喜歡那隻猴子,我能把他寫下來嗎...
....
為師讓你背誦你莊周師長寫的《南華經》現在背的如何了?
那麼多文章,這才過去十日,哪能背的完。
你不是過目不忘麼,現在給我背一遍內篇的《逍遙遊》聽聽...
.....
我師父說你所作《天問》乃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你能給我看看這篇文章嗎?
我師父說的。
這就是我師父啊~道門理綜的現任門主!是吧,師傅...
.....
老夫大半生都在編纂書籍,教授弟子,如今道門理綜已有外圍弟子三百餘眾,親傳弟子兩名,吾自認已儘力傳承我道門理綜一脈,就算是現在就入九泉之下,也已無憾矣...
.....
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暮年,荀子蒼老的麵容和他幼時那天真的樣貌來回交織,那些曾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定格畫麵一般在腦海中回閃,也讓易承感到鼻頭一算,眼眶有些濕潤。
人生如白駒過隙,匆匆幾十年,也有有人認為幾十年很長,可在擁有了輪回重生的能力之後,易承就覺得幾十年真的太短暫。
在曆史的長河中,幾十年的光陰,投在其中,隻能濺起一段漣漪而已。
人是脆弱的生物,至少在生死麵前,人是脆弱的,無論擁有多少財富權利地位,最終都要麵對同樣的生死。
這時候,**上的享樂已無多少意義,留下的精神和傳承,才是一個人活過最大的價值。
荀子留下了很多遺物。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書籍。
作為一個從小就過目不忘的天才少年,一生筆耕不輟,他的成就足以光耀史冊。
荀子不僅總結了諸子百家眾多流派的理論學說,還把易承教授的理科思想與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相互融合、推導,歸納,寫出了六十三篇共計二十五萬餘字的《荀子》一書。
其中名篇斐然,從《性惡》到《天論》,從《王製》到《禮論》,又從《強國》到《非相》,以及《大略》、《法學》、《君道》、《王霸》、《勸學》、《非十二子》等等文章,都折射出荀子對社會,對人性,和對未來的思考。
不僅有這些曆史上曾經有的名篇,荀子還寫了《道門理綜之法式》《理學》等曆史上沒有的篇章,易承看上麵的內容,是一些涉及到自然學科的說法,如宇宙混沌星球之說、自然選擇之說、生物進化之說等。
這些現代科學思想,也是易承對荀子一生影響極大的體現,荀子甚至在《理學》一篇中記錄了易承當年給他出過的那些數學題,以及勾股定理、二元一次方程解法等基礎的數學公理。
在整理一個荀子遺物的木匣中,易承發現了一本很厚的紙質書籍,那本書是用很精致的黃紙書寫裝訂,封麵沒有任何文字,隻是翻開書本,上麵的內容令易承大吃一驚。
隻見滿本書上麵,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而且是被人用手寫的方式記錄下來的。
易承差點以為這是自己在成蟜時代記錄的筆記。
可當他仔細翻閱兩張,就發現不是。
這本全英文書籍,上麵用的也是漢語拚音,而且書寫整齊,似乎是記錄什麼長篇事跡。
易承翻到第一頁第一段。
panguaipi,anhuangzhihi,udidgn,hijiezhijian,uifeneiidabuzhou:yue,donghenghenzhou;yue,nanzhanbuzhou....
看著看著,易承的眼淚忽然流下來了,他記得,他曾告誡荀子,讓他千萬不能將西遊記書寫下來,以防世人說他剽竊他那個好友的故事。
這個小小的弟子,雖然心中對這個故事有著無限的喜愛,最後,他也沒有用正常的文字將這個故事記下來,而是用了一種易承教他的道門理綜書寫的獨特法門,而這種拚音記事的方法,易承後來問過張良,張良也沒有學過,可見荀子用拚音記下來隻有他兩人才能看的懂的故事。
有這麼一個弟子,易承感到很滿足,也在沒有什麼遺憾。
天有道,百姓從之,聖人出,而四海一。
荀子雖然已經離世,可他的精神思想,會伴隨著他留下的這些書籍,在後世無數人的心中永世流傳下去,這也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孔孟已逝,如今荀子也離開了這個世界,多年之後,他們被分彆尊為ap;lquo;文聖ap;rquo;、ap;lquo;亞聖ap;rquo;、ap;lquo;後聖ap;rquo;,也可見他們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靈堂外還有人不斷的在進來祭拜,張良作為下一任門主,負責接待眾多同門的拜祭,易承走出了靈堂,外麵已是皎月當空,星河漫天。
這是兩千三百年前的天空,一顆巨星隕落的時代,可社會的動蕩不會隨著荀子的離世而有絲毫改變,而易承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沉浸在悲傷和回憶中。
解開左手腕上的黑布帶,散發著瑩瑩白光的倒計時依舊在一分一秒的減少。
【12840:09:12】
【12840:09:11】
【12840:09:10】......
這一世,隻剩下一年半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