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曆史上一樣,嬴政沒有在博浪沙被砸死。
鐵錘砸中了中間那輛副車,他的寵妃戚夫人和三名貼身女婢在車上被砸當場身亡。
當消息傳到下邳的時候,所有人都有些失望,這是他們謀劃了三年時間,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惜因為情報的原因,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來不及失望,嬴政的大清洗就開始了,此次博浪沙行刺,嬴政震怒,誰能想到,在已經統一了全國之後,還有人敢對始皇帝做出如此恐怖襲擊。
如果不是最後預備了兩駕副車,那麼這一次死的很有可能就是嬴政本人。
作為當今權利之巔的那個人,嬴政完全不能容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東巡暫停,出巡車隊返回東郡,在東郡嬴政就下達了自己雷霆指令。
博浪沙周邊十四個村子,一共九百一十二戶,悉數被抓,全部處死,搜告所有與博浪沙有關聯的人,大索天下十日,掘地三尺也要抓到凶手。
一時間整個齊魯之地都變得風聲鶴唳,人人都怕事情沾到自己頭上,城裡整日閉門,街道上護衛開始晝夜巡邏,看到每一個可疑的人都要盤查一番。
儘管下邳距離東郡已經有千裡之遙,可還是受到了波及,下邳城門緊閉,城中值官開始大肆搜尋盤查,隻要聽到博浪沙三個字就會拿人。
這個時候出門顯然是不明智的,眾人隻能窩在下邳城那個姬倉給他們準備好的小院,暫避風頭。
張蕤和鐵衝在家裡倒也不覺得無聊,他們二人整日切磋劍法,跳坑鍛體,增長武藝,很是充實,隻是張良和易承無所事事,特彆是張良,他是個閒不住的人,此時整日待在房中,他每日要麼踱步思忖,要麼靜坐讀書。
直到易承找來一副圍棋,張良才放下書卷和易承在棋盤上手談廝殺。
對於圍棋,易承現在已經算是棋場老手,經曆了這幾十年,和不少人交過手,其中不乏孫臏、屈原、荀子等棋藝高深之輩,一開始他也隻是隨意下著玩,可到後來漸入佳境後,也下了一番功夫鑽研圍棋這個極考驗腦力的益智玩法,經過幾十年的磨礪,自己棋力已有大成之相,普通的對手一般在他手下基本都走不到中盤。
對於這個時代少有的娛樂玩法,易承對圍棋也是花了許多心思鑽研過,上上上輩子,他重生為李長安時期,他還花過七年時間對棋譜變化圖寫了一本書,上麵羅列了近四百種局部棋勢變化圖,上麵有各種經典的丁四打劫、花六定七、鬥笠猴子臉等等。
其實下了這麼多年的圍棋,易承感覺圍棋最考驗的,其實還是人的算力,在圍棋上想要擊敗對手,最大的優勢就是要比對手在計算深度、廣度、準確度上超越對手。
普通人經過訓練計算深度大概在五到十手,廣度大概可以達到二三十手,如果刻苦鑽研,計算深度可能達到二三十手,廣度會更大,但對於某些腦力過人的天才,這種算力他們往往不經過訓練就能達到。
張良顯然就是這種腦力過人的天才,下棋之前,張良告訴易承,他之前很少下棋,因為總覺得沒有時間去玩這些東西。
第一次交手,確實如張良所言,他似乎隻是堪堪知道一些圍棋上的規則,對於一些定式,他不甚清楚,所以下至中盤,易承就獲得了勝利。
接下來的幾盤,易承就發覺到了張良恐怖的學習能力和極強的計算力。
第二盤易承又僥幸獲勝,不過獲勝的已經有些吃力,第三盤,在中盤廝殺的十分激烈時候,易承自己覺得有些失誤,結果被張良大逆風翻盤。
三局下完,已是傍晚,姬倉命人送來了飯菜,眾人吃完,易承又和張良擺好棋盤,點好燈燭,挑燈夜戰。
第四局,中盤廝殺,張良險勝;第五局,收官點子,張良勝;第六局,中盤絞殺大龍,張良大勝。
這三局棋下完,外麵已經月上中天,張蕤和鐵衝都已經睡下,易承看著坐在對麵蒲團上的張良,感慨道:二哥,我真想打開你的腦袋,看看裡麵究竟裝的是什麼,居然能這麼聰明。
張良笑了笑道:隻是僥幸贏了幾局而已,四弟小小年紀,可對圍棋一道就理解頗深,也讓吾十分驚訝。
易承苦笑,他雖然外表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可算算自己總共活過的時間,差不多也快**十年了,這種老頭子被年輕人下棋教訓,其實心裡還是多少有些不忿。
今天是你贏了,咱們明日再戰!易承一邊收拾棋子一邊決定,明天一定要用些技巧,至少要再贏個兩把。
翌日,易承果然擺好龍門陣,外麵風聲依舊很緊,送飯的張叔也讓易承等人輕易不要出去,在家閒著也是閒著,張良便也擺好架勢,和易承繼續在棋盤上捉對廝殺。
這一下,差點沒給易承下崩潰,一天下了六局,他一局沒贏,而且幾乎是把把中盤就開始崩盤,最後隻能棄子認輸,這讓他竟然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會下棋了。
最後拉來張蕤鐵衝二人和他下,然後把他倆殺的大敗虧輸,才讓易承找回了一點自信,還真不是他不會下棋,而是張良這個家夥太過妖孽。
第三天,易承痛定思痛,決定再找張良下棋,結果下了五局又是五連敗,至此,易承決定再也不找張良下棋。
易承從來不否認這世上有天才,在無數庸碌的人中,總有那麼幾個天才會從中脫穎而出。
他親眼見過過目不忘的荀子背書,那真的就是照相機一般的記憶力,他也見過孫臏對地圖地形精確的空間把控力,指揮三軍奔襲猶如棋盤落子,他還見過屈原文如泉湧的超凡表達能力,一口氣寫出十幾段十幾段恣意盎然文字優美的文章,更有莊周那種眼神似乎就能洞悉人心的怪物。ap.
現在,他又見到一位天才,一個算力驚人的天才,張良。
以前的他,對曆史上的一些名人多少還有些懷疑,他覺得那些人的成功,其實隻是因為機緣巧合,就如同時代浪潮湧起的風口,在那個風口上,就算是一頭豬在那裡,也能飛上天。
對於張良,易承原本就是報著這種想法,他曾經懷疑過,憑什麼中國曆朝曆代那麼多聰明人,可謀聖這頂桂冠最後卻戴在張良頭上。
可現實現在告訴他,機緣確實重要,可一個人想要做成大事,甚至千古留名,自己沒點刷子,還真擔不起那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