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 > 第37章 於闐國的玉石產業

第37章 於闐國的玉石產業(1 / 1)

推荐阅读:

曾經易承很好奇數量龐大的張家人究竟是怎麼養活自己的。

司徒玄空說邊星張加上天元張有十萬之眾,十萬人,這個數字放在兩千兩百年前可不算小數目。

第八世自己重生為張月琢時,因為年紀隻有十四歲,對家族事物了解很少,從他的記憶中,易承隻了解到西戎隱張一脈多以村落聚居,而隻要是村子裡的人,也都會參與務農。

靠種地養活自己,雖然方法可行,但種地需要繳納賦稅,特彆是在這種兩千年前的封建時代,農民就是被剝削壓榨的最低階級。

不過就算是不用交稅,這個時代高產作物還沒被發明,施肥更是原始,農藥也未出現,田地的糧食產量很低,再加上還要看天吃飯,如果僅是種地,生活恐怕也隻能維持溫飽。

可記憶中在村落裡隱居的張家人過的並不差,人人衣著華美,肉食不缺,甚至還有心思給後輩培養一些琴棋書畫、騎射禮禦之類的教育項目。

這跟易承走過的戰國時代其他村子比起來,生活水平差距之大,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好比是後世的頂尖發達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對比一樣。

孔子他老人家說倉稟實而知榮辱,衣食足而知禮節,隻靠種地,絕不可能讓一個如此龐大家族中的所有人都享受到知榮辱禮節的高等生活。

那麼張家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收入來源。

從後來經曆的種種事情來看,張家人應該涉及了一些商業貿易,就如張良所說,他們家族內分工不同,培養人才的方向也不同,有人從小習武,有人從小經商,還有人從小從政。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此,才能合理分工,事事做到頂尖。

在兩千兩百年前,商業其實很不發達,貿易利潤最大的還是鹽鐵這種官營機構,張家人有沒有參與到鹽鐵私營中,易承不得而知,但進入於闐國之後,易承就發現了張家在於闐國的貿易——玉石產業。

自打進城之後,就能看到路邊堆放著大量的籽料玉石、山料玉石,有大的有小的,有白的有青的,有墨的有花的,可謂是琳琅滿目,那些玉石胚子看著都還不錯,可從它們不受重視的程度來看,應該也都是篩選後淘汰掉的貨色,因此被隨意堆放在路邊。

路上易承還看到很多家雕刻店,店內有許多匠人在用雕刻刀雕刻一些玉石胚子,想必他們好做之後的成品,便會以異域美玉之名運輸到中原,販賣給達官顯貴,再從中獲利。

張家人恐怕也是靠著這些利潤極高的產業,讓家族內部的人過上衣食富足的生活。

距離於闐邊城不到十裡的地方,就是玉龍喀什河。

一大清早,易承就看到一隊隊身穿窄袖漢服的青年人從城內出發前往城外的玉龍喀什河,不知道這些人出城是去做什麼的,易承打算吃完早飯就去找張良谘詢一番。

因為之前從雪山河穀走,天氣寒冷,許多人的手腳都有凍傷,很多奴隸的手腳耳朵甚至凍爛了,再加上走了一段沙漠行程,現如今回溫之後眾人的手腳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像易承這種凍傷輕一些的,隻是手腳水腫有些發癢,養上一段時間便可,但有很多手腳凍爛的人,他們的傷口都已經化膿感染,每日必須清理,甚至嚴重些的需要把凍爛的手指腳趾給砍掉以求保命。

見此情形,大西庇阿也是下令在於闐國修整十五日之後再出發,十五日內眾人可以在此地好好休養。

早飯是兩條羊肉乾,一碗稀粥,一碟醬菜,也是於闐國免費招待的,吃完後,易承就找到同樣在館驛休憩的張良,向他詢問道:“司馬良先生,早上我看到許多人列隊出城去了城外的河邊,那些都是司馬家族的人麼?”

“正是,那些皆是吾家族人。”

“他們一隊隊的出城到河邊是去做什麼?”

“是為去撈玉。”

“撈玉?”

“正是,如今已至三月中旬,昆侖山中初雪已融,山玉會被溪流衝刷到下遊河堤,前幾日亞父他們剛剛舉辦了采玉大典,從三月一直到九月,吾等族人都會在此地撈玉。”

易承又向張良詢問他們司馬家在於闐國的玉石產業,才大致了解了一番玉石行業的門道。

與後世一樣,想要得到玉石,首先就需要去采玉,而采玉又分三種,分彆是撈玉、挖玉、攻玉。

所有的玉石都生長在昆侖山脈中,數萬億年的地質演變,高溫高壓的物理環境,使得昆侖山脈中擠壓生成了很多玉脈,但這些玉脈往往深入山體地下,普通人難以得見,但在自然演進中,很多玉脈礦石因為地質運動被帶到地表,又因為風化和雨水衝刷順著河流被帶到下遊。

所謂撈玉,便是在下遊的河中撿拾撈取散落在河水中或淺灘上的玉石,一般這種采玉方式得到的玉料品質最好,也被稱為籽料,很多經過數萬年衝刷形成的鵝卵玉石,不僅顏色如羊脂,入手也溫潤,而且內核十分堅固,是不可多得的好玉胚子。

挖玉也是同理,當地表撿拾不到時,便通過挖開河床,看看

至於攻玉,這種便是直接進山,用挖掘的方式開采山體裡的玉石,早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描述,這種產出的玉料因為未曾經過衝刷洗禮,往往堅固程度和品質要比河流中的籽料差上不少,因此多稱為山料。

“司馬良先生可否帶我去看一看撈玉的過程,我對此很是好奇。”聽完張良的介紹,易承有些心癢難耐,這可是兩千多年前,在河灘上行走大概率能撿到點東西,不像後世的新疆和田開發的過於恐怖,掘地三尺也很難再找到一塊籽料。

“可以,既然世子感興趣,那吾便去彙報亞父,下午一同去河灘撈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