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68年算起,苦心發展31年,漢國終於成為與英、法、德、美、俄等國家平起平坐的一流列強國家,而隨著漢國的崛起,對世界局勢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
朝鮮方麵,1895年2月戰爭結束,根據停戰協議規定,朝鮮王國獲得獨立,成為現代意義的獨立國家。
1895年3月,為了重新恢複朝鮮半島的勢力平衡,以閔妃為首的派係,加大執行聯漢、聯俄製日的政策,頻頻與漢國、俄國駐朝鮮外交人員進行接觸。
1895年5月,不滿於朝鮮政府的抵製政策,東瀛方麵組織並策劃了一場針對閔妃的武裝政變。
1895年5月12日傍晚9時,近千名東瀛浪人攜帶武器,向朝鮮王宮發動進攻。
傍晚10時,提前得到消息的漢國駐軍,派遣海軍陸戰隊一部約1200人,趕到朝鮮王宮,將進攻的東瀛浪人擊退,隨後朝鮮國王李熙、閔妃等人在漢**隊的保護下,撤離到停靠在仁川港的漢**艦上。
5月15日,漢國發布公告,譴責東瀛政府武裝乾涉朝鮮內政、破壞朝鮮王國獨立自主的惡劣行為,要求東瀛方麵,限時撤離駐紮在朝鮮境內的軍隊。
5月17日,察覺朝鮮局勢變化,俄國政府以保護在朝僑民安全為由,派遣1萬餘部隊,在朝鮮清津登陸,同時對東瀛發出警告,要求東瀛停止任何乾涉朝鮮王國內政的舉動。
有了漢國、俄國兩國撐腰,剛剛擺脫清庭、東瀛兩方控製,一向軟弱的朝鮮國王李熙,瞬間有了底氣,於5月20日,以朝鮮政府的名義發布公告,痛斥以金宏吉、張博、俞吉濬、樸泳秀、徐光範為首的親日派官員,並命令各地組織勤王義兵,掃除國賊。
5月底至7月初,受朝鮮政府號召,朝鮮各地自發湧現出大量義兵武裝,6月10日,數十股人數從幾十至幾百、上千人不等的義兵武裝,湧入漢城,將金宏吉、張博等親日派官員斬殺殆儘,至7月15日,各地義兵總數達到10萬人,東瀛在朝鮮扶持的親日派勢力,也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被連根拔起,損失慘重。
麵對漢國、俄國兩國聯合施壓,自知實力對比懸殊的東瀛政府不得已做出退讓,放棄對朝鮮王國的乾涉舉動,自此,朝鮮半島形成漢、俄、日三國對峙局麵。
東瀛獨霸朝鮮戰略暫時失利,朝鮮國王李熙誌得意滿,於1896年8月稱帝,建立大韓帝國,改元光武,隨後效仿漢國,進行土地改革,在全國範圍內丈量土地,進行重新分配。
同時,為回報漢國與俄國幫助,尤其是遏製東瀛勢力擴張,朝鮮一改閉關鎖國的保守,向漢國、俄國兩國開放全部國內市場,並且將仁川港租借給漢國,作為漢國南洋艦隊的港口基地之一,
漢國、俄國、東瀛三國駐朝鮮軍隊數量則分彆調整為3000、3000、2500人。各國超出規定數額的軍隊,相繼於年底之前撤出。
隨後,漢國工商業產品大量進入朝鮮市場,罐頭、火柴、紡織品、壓縮餅乾、電燈、電報、自行車、汽車等工業產品,也越來越頻繁得出現在朝鮮百姓的生活中。
1896年9月,在漢**事教官的指導下,改名為大韓帝國的朝鮮政府,從原有的政府官兵、義兵以及應征的青壯中,選拔出4萬人,作為大韓帝國的常備陸軍,常備陸軍的組建、訓練、武器裝備,皆依賴於漢國方麵指導、供應。
海軍方麵,則以優惠價格,采購了2艘排水量1350噸永興級輕巡洋艦、1艘排水量3000噸級退役鐵甲艦、4艘排水量760噸級退役海獅級炮艦、6艘排水量120噸級退役海鯊級魚雷艦。
依賴漢國的幫助,“大韓帝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現代化陸軍部隊和海軍艦隊,朝鮮國內民心士氣高漲,各階層皆認為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自主,暢想著重走漢國的強盛之路,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近代化,徹底將東瀛勢力驅逐出半島地區。
但是在看似欣欣向榮、安定祥和的背後,半島局勢卻暗流湧動、充滿變數。
東瀛並不願意放棄在朝鮮半島的既得利益,
1895年戰爭是東瀛開化維新以來的,第一場對外戰爭,朝鮮半島也被東瀛方麵認為是戰爭勝利的果實,現在,因為漢國與俄國的乾涉,朝鮮恢複獨立,預期的成果沒了,東瀛方麵自然不甘心。
因此,自戰爭結束後,東瀛方麵一直沒有放棄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和控製,明麵上的武裝乾涉受到漢國、俄國製約,東瀛則把精力放在了其他領域,大量破產武士、浪人、街頭混混,在東瀛政府的有意引導下,進入朝鮮半島。
紡織、印染、造紙、食品加工等輕工業領域的商人和資本,也在出口免稅、補助等政策的扶持下,走出國門,在朝鮮半島乃至遠東大陸,以低價的優勢,與其他國家商品展開競爭。
在這種背景下,朝鮮半島範圍內,形成了開化勢力與保守勢力衝突對峙、各國勢力競爭與牽製的複雜局麵。
1899年8月10日,朝鮮半島釜山港,一艘隸屬於漢國南太平洋遠洋航運公司的萬噸巨輪停靠在港口內。一隊隊乘客通過棧橋,從輪船上走下來,踏上朝鮮半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