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地危機的結束和美國的消停,美洲地區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平靜期,而無論世界各地局勢如何變化,時間仍然以固有的頻率向前推進。
1892年11月,剛果海外省發現一個大型鑽石礦場,探明鑽石儲量約300萬克拉。隨後被上報至漢國中央政府,於第二年10月份,正式進行開采。
1892月12月,一名遠洋航運公司的職員,改進了餅乾的製作方法,在180c至185c高溫下,對食物進行烘烤,以去掉多餘的水分,在保證食物營養價值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了食物的重量,進而提高了單位重量食物的經濟價值,降低了運輸成本。
以小麥粉、糖、油脂、乳製品為原料,經冷粉工藝調粉、輥英烘烤、冷卻、粉碎、外拌,再夾入其他乾果、肉鬆等輔料,經高溫烘烤、壓縮而成的壓縮餅乾,主要用於遠洋移民途中的食物消耗,和作為加工食品,出售至遠東大陸、朝鮮等糧食緊缺地區。
改良後的壓縮餅乾,在推出市場之後,受到華人移民、航運公司以及采購的朝鮮政府等方麵的廣泛歡迎。因為減輕了食品重量,遠洋船隊得以運輸更多份額的加工食品,受益於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更多掙紮於死亡線的遠東貧困百姓。得以因為壓縮餅乾充饑,活了下來。
1893年2月,初步完成內部整頓的宋卡王國宣告公投加入漢國,與蘭芳一樣,成為了漢國名下的自治王國,在外交、政治、軍事等方麵接受漢國指導,內政和經濟領域,則保有一定的自治權。
1893年4月,為規範商業活動和完善經濟稅收體製,漢國中央政府頒布法令。
對於居住在其他國家領土範圍內,且未獲得漢國海外居民身份認證的華人,進入南美本土、宋卡、蘭芳、剛果、南太平洋領地進行商業活動,需要額外繳納3%額度的稅金。
進入夏威夷、泰國、朝鮮等與漢國簽訂最惠國經濟協議的國家,也無法享受最惠國商人待遇。
海外華人良莠混雜,不少華人、華商依托出賣本族群利益、協助殖民者剝削、壓迫本族群同胞起家,為對這類人群做出區分,漢國政府特地做出補充法令,不給予他們海外居民身份認證,同時,涉及到違法犯罪方麵,也會依托太平會等外圍組織,進行針對性懲罰。
1893年6月,因擔心邊界爭議領土問題引發糾紛,為鐵礦開采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直到1893年6月,在與玻利維亞完成邊界勘訂,雙方重新簽訂邊界條約,主要礦場區被劃入本方領土區後,漢國政府才開始對鐵礦進行正式開采。
1893年9月,漢國皇家科學院一名科研人員,在進行內燃機項目攻關時,成功發明第一款實用型柴油發動機,發動機功率達到10馬力,於1894年6月投入試生產。
1893年10月,飛機項目組成功將汽油航空發動機功率提升至12馬力,4個月後,以該發動機為動力的第一款飛機成功升天。漢國由此成為航空領域的領先國家。
1894年3月6日,南洋分艦隊升級為南洋艦隊,艦隊級彆為集團軍級,艦隊長官級彆與大西洋艦隊、太平洋艦隊相當。管轄範圍為布乾維爾島以西,包括宋卡王國、蘭芳王國、納土納群島以及泰國、遠東大陸、朝鮮一線海域。
1894年3月12日,以黎明號、朝陽號為首,總規模超過20艘的艦隊,從漢國太平洋沿岸出發,前往南洋海域,以加強南洋艦隊實力。
與此同時,一艘對外采購,一艘自行建造,總計兩艘排水量超過一萬噸的戰列艦,分彆加入大西洋艦隊、太平洋艦隊服役。
1894年3月27日,漢國徹底消化萬噸戰艦建造技術,第二批,總計兩艘由本國自行設計,排水量達到1.2萬噸的新型戰列艦正式在新京造船廠開工建設。
1894年5月,漢國進入預備立憲期,內閣、立法院、眾議院等各部門開始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利,經各部門推選,李明遠任命,劉樸成為大漢帝國第一任內閣首相。
1894年6月2日,東瀛政府決心利用東學黨起義事件,挑起戰爭。
6月5日,成立由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朝鮮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
6月9日,東瀛方麵派先遣隊400多人,在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的率領下,以《濟物浦條約》規定之東瀛有權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進入朝鮮首都漢城,同時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知照中方,其後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進駐漢城。
6月16日,東瀛陸軍混成旅團先頭部隊在仁川登陸,到6月28日混成旅團後續部隊登陸,駐朝日軍數量達到8000餘人,超過清庭駐軍數量。
6月20日清庭向列強提出申請,請求英、法、德、俄諸國介入調停。
7月10日調停失敗。
7月17日,東瀛政府作出開戰決定;7月20日,東瀛編成了以伊東佑亨為司令的聯合艦隊,隨時準備尋釁;
同日,東瀛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向朝鮮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其”廢華約、逐華兵”,要求48小時內答複,朝鮮繼續敷衍、拖延時間,於是東瀛決定出兵控製朝鮮政府,以找到與駐朝清軍開戰的“委托”。
8月1日,雙方正式宣戰。
9月17日,清庭、東瀛兩方艦隊在黃海海域爆發大戰,雖然經漢國影響,為防備漢國方麵可能的海上威脅,清庭於1890至1893年間,相繼購買三艘鐵甲艦,但是在軍艦性能、訓練以及整體戰鬥力方麵,北洋水師卻被東瀛聯合艦隊反超。
黃海海戰曆時5個多小時,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等7艘軍艦,死傷官兵一千餘人;東瀛艦隊方麵,“鬆島”、“吉野”、“比睿”三艦沉沒,“赤城”、“西京丸”等4艦遭受重創,死傷士兵900餘人。與曆史同期相比,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實力均有所提升,戰鬥中付出的軍艦、士兵傷亡數量,也高出曆史同期。